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鄄城县

鄄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因境内有鄄邑、鄄城而得名。鄄城县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12个镇、3个乡,2个省级文明新村(即引马镇大黄庄村、凤凰镇花李庄村),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工业园区,440个行政村(社区)。2012年末鄄城县总人口80.93万人。鄄城属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林网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以上,沿黄、沿路数百里绿色长廊有“天然氧吧”之称,经历次大气监测,鄄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优质标准。
中文名称
鄄城县
外文名称
Juancheng County
别名
鄄邑、古鄄
行政区类别
县级行政中心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山东省菏泽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2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
古泉街道
电话区号
0530
邮政区码
2746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北部
面积
1042平方公里(2012年)
人口
80.93万人(2012年)
方言
中原官话-兖菏片-鄄城方言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尧王墓、苏御史牌坊、舜耕历山、孙膑旅游城、雷泽湖、庄子庙等
机场
菏泽机场(建筑中)
火车站
鄄城火车站(京九线)
车牌代码
鲁R-K/J/Z
行政代码
371726

目录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牡丹区,东接郓城县,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毗邻。总面积1041平方千米,总人口86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2个街道、13个镇、2个乡:陈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镇、红船镇、旧城镇、阎什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凤凰镇、郑营镇、大埝镇、引马镇、左营乡、富春乡。县政府驻古泉街道人民街36号。

地处黄河下游,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河流众多,黄河流经县境52.2千米,水源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5℃,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89.2毫米。石油、天然气、煤气矿产资源丰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济(南)董(口)公路横穿东西,临(清)商(丘)公路纵贯南北,京九铁路穿越县城11千米,并设立了县级客货站。黄河公路大桥1996年开工兴建。名胜古迹有

周代属卫国之鄄邑。西汉初置鄄城县。因古鄄邑为名。《史记·齐太公世家》:“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明初废鄄城县入濮州。1931年,濮鄄分治,复设鄄城县。1949年属菏泽专署,1958年撤菏泽专署,归济宁专署。1959年菏泽专署恢复,重属菏泽。

1992124日,将梁堂乡的万全庄、大赵庄、李楼、南庄、罗吴庄、魏庄、东赵庄、樊庄、东张庄、富春乡的苏屯、南宋庄、凤凰乡的孙店共12个行政区划归鄄城镇管辖。19931116日,撤销什口乡,设立阎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19941229日,撤销什集乡,设立什集镇。

1996年,鄄城县面积1032.7平方千米,人口约72万人,辖5个镇、20个乡:鄄城镇、什集镇、阎什镇、红船镇、旧城镇、董口乡、西双庙乡、临濮乡、梁屯乡、麻寨乡、彭楼乡、张志门乡、引马乡、郑营乡、鲁王仓乡、富春乡、凤凰乡、宋楼乡、箕山乡、陈良乡、左营乡、李井土堂乡、大埝乡、葛庄乡、梁堂乡。县政府驻鄄城镇。

19961229日,撤销箕山乡,设立箕山镇(鲁政函民字[1996]67号)。2000315日,撤销李进士堂乡,设立李进士堂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27号)。至此,全县辖7个镇、18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鄄城县常住总人口715684人,其中:鄄城镇64986人,旧城镇34389人,红船镇31601人,阎什镇28901人,什集镇34215人,箕山镇31553人,李进士堂镇21036人,凤凰乡36339人,宋楼乡16883人,陈良乡13746人,左营乡30627人,大埝乡29597人,梁堂乡25196人,葛庄乡23057人,董口乡30249人,西双庙乡24610人,临濮乡33225人,梁屯乡23412人,富春乡31672人,麻寨乡26647人,鲁王仓乡20280人,彭楼乡26834人,张志门乡19370人,引马乡28367人,郑营乡28892人。

2002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鄄城县撤销临濮乡,设立临濮镇;撤销彭楼乡,设立彭楼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鄄城镇、旧城镇、阎什镇、什集镇、红船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富春乡、左营乡、凤凰乡、郑营乡、引马乡、大埝乡。

2010年,撤销鄄城镇,设立陈王街道、古泉街道;撤销凤凰乡、郑营乡,设立凤凰镇、郑营镇。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陈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镇、红船镇、旧城镇、阎什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凤凰镇、郑营镇、左营乡、大埝乡、引马乡、富春乡。县政府驻古泉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鄄城县常住总人口721898人,其中:陈王街道29736人,古泉街道82262人,什集镇54024人,红船镇30354人,旧城镇55028人,闫什镇49418人,箕山镇46597人,李进士堂镇24589人,董口镇53279人,临濮镇32725人,彭楼镇52541人,凤凰镇34758人,郑营镇50446人,左营乡40220人,大埝乡26903人,引马乡27608人,富春乡31410人。

2012年,撤销大埝乡、引马乡,设立大埝镇、引马镇。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13个镇、2个乡:陈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镇、红船镇、旧城镇、阎什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凤凰镇、郑营镇、大埝镇、引马镇、左营乡、富春乡。

行政区划

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

地理位置

鄄城县鄄城县
鄄城,位于东经115°19′至115°43′,北纬35°22′至35°43′,北距首都北京510公里,东北至省会济南184公里,南到行署驻地菏泽38公里,鄄城县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南北37公里、东西32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67%。县委、县政府驻地古泉街道位于北纬35°34′,东经115°31′。北临黄河,西近中原油田,总面积70.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质分布为“南沙、中壤、北粘”。

气候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535.2小时,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206天。

交通

鄄城交通便利,济董、临商两条省级公路纵横东西南北, 220国道及济菏、菏兰、日东高速公路分别靠县境东、南两面穿过。

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并设有客货站。县城距新石铁路(新欧亚大陆桥)与

土地资源

鄄城县鄄城县
截至2006年,鄄城耕地98万亩,未利用土地和可复恳的土地3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鄄城探明的煤炭面积330平方公里,储藏量42.9亿吨,已列入国家开采计划。鄄城距新开采的巨野煤田38公里,距兖州、邹县煤矿110公里.

截至2012年,鄄城境内内陆大型盐矿地质储量在400亿吨左右。鄄城县董口镇夏庄盐矿位于董口镇夏庄村,在200710月二维物探中圈定的异常区,盐层分布面积34平方公里,主要在董口镇境内,预测储盐量400亿吨左右。2009年获省勘探资金支持并进入勘探筹备,初实施勘探。这次勘探设计深度为3400米,截至2012年,已钻探3048米,共发现岩盐层4层,经专家初步测算,矿层累计厚度约为33.5米,其中第一层6.2米、第二层16.1米,第三层8.9米,且含盐量均在95%以上,属于高纯度岩盐.

淡水资源

截至2006年,鄄城地下浅层淡水总储量18.33亿立方米,属全国一类丰水区。鄄城雷泽湖水库占地4210亩,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

林业资源

鄄城土地肥沃,土质松散,地下水丰富,适应树木的生长。截至2012年,有林地40万亩,林木覆盖率37%,木材积蓄量18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木材30万立方米,剩余枝杈条及各种下角料35万立方米,畜牧业资源

鄄城是全国鲁西黄牛和中国斗鸡保种基地,是全国小尾寒羊育种基地。鲁西黄牛和小尾寒羊均以肉嫩皮优而享誉国内外。2004年鄄城县储养量牛48013头,羊906329只,猪314440头,鸡3711430只。

中药材资源

截至2012年,鄄城县种植中药材4.5万亩,同时周边县区的

鄄城县鄄城县
2005年以来,鄄城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主线,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使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先后完成了鄄二路中段、人民路的开发改造,鄄五路环岛四角绿化,完成了鄄三路欧式一条街开发、普莱特大道东端开发改造等工程,基本形成了十一纵七横的城市道路网状格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布局日趋合理。2012年,城市规划面积159.4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0%;绿化总面积89.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污水处理率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的标准。

基础设施

鄄城县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3.7平方公里,现已入驻项目108个,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新区已初具雏形。鄄城电力事业超前发展,35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能力坚强科学有序。城区商业服务场所齐全,服务水平和档次显著提高。通过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有欧式一条街尧王路,纵贯城区东西的人民路。

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县电话容量达到30万门,城乡电话入户率达到90%以上,移动通讯实现了无缝隙覆盖,有线电视网覆盖城乡,公共传真得到广泛应用。电力事业超前发展,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投资4500万元新建的6000KW热电厂已并网发电。城区商业服务场所齐全,服务水平和档次显著提高。通过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明显改观。鄄城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集产业与科研开发、生态与景观建设、商业与社会服务于一体,初步形成了较强的要素凝聚力、环境吸引力和对外辐射力。投资20亿元占地1.6平方公里的潍坊工业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会拉动鄄城经济的迅猛发展。

交通状况

鄄城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济董、临商及其复线三条省级公路纵横东西南北,220国道及济菏、菏兰、日东高速公路分别靠县境东、南两面穿过。

人口

鄄城县鄄城县
截至2012年末,鄄城县总人口80.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7万人。人口出生率10.59‰,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4.4‰。

民族

截至2013年,鄄城县有少数民族20个,人口近5000人,主要是回族共4600人,其它19个民族是

鄄城县鄄城县
2013年,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6.3:51.5:32.2,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2.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比2012年增长2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3亿元,比2012年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比2012年增长15.8%。金融机构2013年末存款余额145亿元、贷款余额73亿元,分别比2013年初增加26.5亿元和11亿元。

2009年以来,鄄城抢抓发展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外向带动和工业兴县战略,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人发、化工、木材、畜牧、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尤以人发和中药材独具特色。鄄城有“中国发都”之称,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发专业市场,发展人发加工企业100余家,经销各类发制品几十种,年销量收入15亿元,是全国重要的人发加工出口基地。鄄城有全国17家专业市场之一、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投资20.8亿元,集高科技研发、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山东舜王城中药现代科技园”正在建设,形成“中国北方绿色药都”。

工业

鄄城载体功能不断完善。鄄城县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3.7平方公里,现已入驻项目108个,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新区已初具雏形。鄄城电力事业超前发展,35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能力坚强科学有序。城区商业服务场所齐全,服务水平和档次显著提高。通过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有欧式一条街陈王路,纵贯城区东西的人民路。

鄄城生态环境优良宜人。鄄城属黄河冲积平原,河流纵横,绿树成荫,是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国家级56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之一。全县98万亩耕地已全部实现林网化,沿黄、沿路数百里绿色长廊有“天然氧吧”之称。拥有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10余处,无公害果品、蔬菜、肉食等绿色食品业已形成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鄄城县委、县政府携全县80万淳朴善良、诚实守信的人民,欢迎天下有志之士来鄄合作,共展鸿图。

2011年,全县2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6.4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全年计划的102.8;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利税40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53%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38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工业比为15.9%,已超额完成市下达的30亿元计划任务。全县42个新上、在建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34.6亿元,2011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全部项目投产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11.2亿元,新增利税32.8亿元。

全县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282.1亿元,同比增长51.3%;增加值完成63.4亿元,同比增长51.7%;利润总额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52.1%;税金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53.9%

1-11月份,进出口完成16068万美元,同比增长42%,占全年任务目标的109.3%。其中,出口15024万美元,同比增长40.3%;进口1044万美元,同比增长72.8%。预计1-12月份,进出口完成16721万美元,同比增长33%

2011年,我县全社会用电量5245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6%。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174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8.9%,全县2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累计14074.5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7%

三产

餐饮

雷泽大酒店,红枫大饭店(原县招待所)

物流

科技事业

截至2012年,鄄城县共取得市级及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8项。专利申请量100件,授权专利72件。

教育事业

鄄城县鄄城县
至2012年,鄄城县中等职业、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5800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7523人;初中25所,在校生33037人;小学104所,在校生 8164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9人。

2013年,鄄城县投资1.85亿元实施校安工程项目53个,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完成了第二发制品产业园幼儿园、东城幼儿园和19个村办幼儿园建设;投资1.6亿元的寄宿制学校育才中学在校生达到3200人,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评价。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2500人,再创新高;职业教育本科录取人数占菏泽市总数的40%以上。

文化事业

截至2012年,鄄城县有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个,农村文化大院437个。

2013年,鄄城县16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农家书屋106所。文物普查和非遗申报成果明显,刘垓刘氏家族墓等四家单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孙膑传说、坠子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事业

截至2012年,鄄城县有卫生机构2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500张,卫生技术人员190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53人。

社会保障

2013年,鄄城县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7.8万人,征缴各类保险费4.88亿元。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城乡低保人数分别达到3774人和3.37万人,发放低保金5357.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旅游景点

鄄城县鄄城县
鄄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鄄城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上古属“颛顼之墟”,西汉初置县,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而得名。特别是投资 4.5 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建设后,将发展成为连接山东省和中原地区的旅游大县,构筑山东省西部继泰山、“三孔”、菏泽

尧,姓伊,祁氏,名放勋,黄帝之玄孙,上古五帝之一。皇览说:“甲申岁生于三阿南伊长儒家”,相传在鄄城县境。《史记》说:“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尧以钦、明、文、思四德以安其民,亲睦九族,更以“禅让”的美德名扬天下,颇受人民敬仰和拥戴。尧死后,天下人民争相修陵建庙,传有“尧王虚葬八百墓,惟有真身在谷林”之说。尧陵位于鄄城县富春乡谷林寺。

舜,姓姚,有虞氏,虞舜,名重华,颛颛帝之后裔。应邵说生于姚墟即今鄄城县彭楼镇舜城,《史记》载:“舜耕历山(今鄄城县闫什镇历山庙村),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今鄄城南境和菏泽市牡丹区北境),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在位期间,制定了法律,驱逐了四凶,开辟了道路,平治了水土,划分了州界,华夏百姓安居乐业。登位39年南巡,逝世于苍梧之野,安葬于湖南零陵九嶷山下,与尧被人们尊为贤明帝王。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齐国鄄邑人。膑乃兵圣孙武后裔,聪明伶俐,好文尚武,与庞涓同师于鬼谷子。后庞涓自知才能不及孙膑,暗施毒计,将孙膑处以膑刑,并在其脸上刺字。膑身残意坚,辅佐齐国,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晚年致仕,回鄄邑老家,在孙花园(今鄄城县吉山镇孙花园村)设馆授徒,钻研兵法战策,终成《孙膑兵法》不朽之作。

汲黯,字长孺,西汉济阴郡鄄城县人,官至中大夫。黯先世有宠于卫君,曾七世为卫国大夫。武帝即位,黯为谒者。黯性情耿直,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曾多次当众指责武帝的过失,武帝称赞其为“社稷之臣”。黯为官忠贞不二,德高望众,死后谥号周公,葬于鄄(今鄄城县吉山镇观寺王庄北一里许)。

吴隐之,东晋濮阳鄄城人,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曾赋《贪泉》诗一首明志:“古人云此水,一歃忆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义熙九年(413)溘然长逝。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子延之为鄱阳太守,子及其后人,皆牢记隐之教诲,以清正廉明为传家之宝。

王仙之,唐濮州鄄城(今鄄城县旧城)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私盐贩出身。乾符元年(874年)王仙之聚众数千人 ,在河南长垣率众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乾符五年(878二月,王仙之战死,余部北上投奔黄巢,继续进行反唐斗争。

张泳(9941014)字复之,宋代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尚书。泳自幼刚强自信,不拘小节,好为奇计,自号乖崖,取“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之意。为官后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秉公断案,深受百姓敬仰,1002年,张泳治蜀政绩突出,真宗对张泳说:“得卿在蜀,朕无四顾之忧也”。1014年卒,赠右仆射,谥号忠定,著有《乖崖文集》10卷。 

李迪(971-1047) 字复古,其先祖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曾祖李在饮因避乱举家南迁,定居于濮州(鄄城县旧城镇)。迪刻苦而聪慧,性沉稳而有深度,深得散文家柳开的欢喜宠爱,曾赞曰:“此公日后必为天下栋梁之材”。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举进士第一,钦点状元。李先后再次出任宰相,尽心尽力辅佐宋真宗、宋仁宗。1047年卒,赠司空,谥文定。仁宗撰其墓碑,因其以亮直称誉于时,故曰:“遗直之碑”,并改所葬邓侯乡为“遗直乡”。 

刘忠,字摅诚,明代濮州(今鄄城彭楼镇刘大楼村)人,官至左副都御史。景泰二年(1451)受乡荐,任广西御史,后任职台州,为政宽严适度,人皆悦服,当地归纳其政绩达 18 条之多,于是升任山西左参政。当地连年灾荒,有青壮年啸聚垣曲山中,官府欲发兵进剿,刘忠为他们争谏,单人独马到山中劝说,众啸聚者都跪在地上感动地流泪,第二天各自散去。垣曲人为刘忠立“安民碑”以作纪念。刘忠抚民有功,升为四川左布政使,后又转山西左布政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榆林等职,后因病而卒。今麻寨乡刘大楼西北 公里许有刘忠墓。  

王宗朋(1847-1906),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县箕山镇王榔头庄)人。自幼爱好武术,性格豪爽,刚强正直,扶弱济贫,壮举豪强,抗官府,成为鲁西苏北一带农民抗捐领袖。光绪二十年(1894),王宗朋以练武强身、扶弱保家为宗旨,创建了“红沙会”,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农民抗住了官府的民堰捐。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后,严令各州县禁止帮会活动,镇压抗捐活动。王宗朋仍带领乡民并联合其它帮会进行抗捐斗争。光绪三十二年(1906)其被官府诱骗到王崮堆(今鄄城镇)杀害。宣纺元年(1909)十月上旬,8州县42 里百姓为王宗朋立“思墓碑”以作纪念。  

王鸿一(1875-1930),名朝俊,学黉一,别署鸿一,山东省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今鄄城县闫什镇刘楼)人。1900年高等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并加入兴中会,1903年回国,1904 年创办菏泽第一公立小学堂。是年秋,又成立第二公立小学堂,继而创立普通中学(后来的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前身)、巡警学堂、桑氏女塾、黄庵工艺局等,培养了大批人才。后任山东提学使,发展地方企业,解决贫民生计,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袁世凯窃国后,王鸿一奔走号召倒袁,袁闻之,想致王鸿一于死地,被人救下,幸免于被害。以后继续从事爱国活动,倡导实业兴国,创办学堂,提高国民素质。晚年又参与反蒋活动。19307月病故于北京。1936年,迁葬济南四里山。

彭占元(1870-1942),字青岑,又名东半,山东省鄄城县彭楼乡彭楼村人,清末廪生。1903 年师范毕业后,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被推为山东同盟会部长,捐款创立《民报》社。先后任咨议局议员、资政院议员、南京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彭占元热心教育,造福乡梓,邀集各乡绅士募捐,创办南华小学(今菏泽二完小),带头捐出家中宅基地,建彭楼小学堂(今彭楼完小)。19357月,黄河从临濮、董口决口,他主持大堤合拢工程,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操劳奔波于工地,终使决口合拢。晚年,定居曹州,经营盐务。抗战时期,日本曾多次拉拢收买他,终不为所动。1942年去世,享年72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滑县    下一篇 许昌县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