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关村三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始建于1981年,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这里是高科技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
中文名
中关村三小
全称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创办时间
1981年
所处城市
北京

目录

中关村第三小学,始建于1981年,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这里是中国高科技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聚集了中国近40%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39所高等院校,206个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院所;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得天独厚的地区优势,浓郁的学术氛围,形成了学校优越的办学环境。承载浓厚的学术文化基因,持续超越的精神积淀,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

办学三十多年来,以改革创新的先进理念,学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品质的教学追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家长的信赖。成为北京市人数最多的小学。

学校现在是一校两址,中关村校区和万柳校区。目前中关村校区占地8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64个教学班,学生3113人,教职员工178人;万柳校区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65个教学班,学生2921人,教职员工171人。基于学校3.0理念设计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14年秋季竣工投入使用。

师资力量

中关村三小现有教学班114个,教师30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10人,区骨干教师45人,区学科带头人28人,中心级学科带头人34人,90%以上的教师学历达到大本水平。

校领导班子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教育发展的高瞻远瞩,以全新的办学理念,为全体教师营造了锐意改革进取的崭新天地。以“教师自身价值与学校发展目标同命运”这一主导思想,抓教师队伍建设。

办学特色

着力于课程建设是中关村三小的办学特色,该校知道良好的科技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成就孩子的一生。学校成立了模型、机器人、DI等16个科技社团,舞蹈、管乐、弦乐、民乐、合唱、绘画等21个艺术社团,武术、击剑、球类运动等12个体育社团,丰富的社团活动,促进了丰富的课程建设,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关村三小开展多年的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鲜明的主题活动、深入的研究性学习、牵手民族原驻地学校、开设民族教育课程等多样性的学习体验,多维度的理解该校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年来该校师生累积行程4万多公里,与五十五个民族原驻地37个学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2012年该校又与全国21所知名小学组成“课程改革联盟”,使学校走在中国课程改革的前沿,彰显学校的创新与活力。

发展愿景

面对未来,该校清楚的知道: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是该校努力遵循的办学宗旨。该校共同的愿景—大家三小。

该校的战略目标—建设三位一体的校园形态。

本体学校—即在传统的学校形态、相对固定的校园空间里,实施并不断改进该校的课程、环境、管理、文化等,以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数码学校—构建一个动态的数码空间,为该校的教与学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充实并拓展学校的内涵,为师生及家长提供方便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教育空间。

云学校—建设一个无极的教育空间,延展学校与社会对接的半径,这是在全球化教育背景下学习和发展的综合平台,也是引导学生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持续探索未来和未知世界的重要学习途径和资源。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新米节    下一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