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新米节

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中文名
新米节
节日时间
农历七八月份
所属民族
佤族
节日类型
民俗活动
节日活动
祭祀

目录

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节日形式

传统的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节日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接着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之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谷神,敬献祖先。仪式结束后,以巫师和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之后,主人才打开家门,把自家过节的消息告知邻里乡亲们。于是人们纷纷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则杀鸡、宰猪,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欢歌笑语,同享丰收的喜悦。

现在新米节这天,各村寨佤男女均身着节日新妆,带上大量特色食物(新米饭 、糯米粑粑、鸡肉烂饭、竹虫、马头鱼、黄果等),包好用红线栓上供自己及客人食用。这天全寨人聚集村寨广场举行传统的“剽牛祭祀”、迎新谷、吃新米、斗牛、摔跤、打猎、拉木鼓等活动。傍晚,他们燃起篝火、敲响木鼓、鸣放礼炮、吹起芦笙、竹笛,弹响三弦,跳起传统木鼓舞、甩发舞,举行打歌狂欢活动,年轻人更是利用吉日寻找知音、传播爱情,以示天长地久。人们通宵达旦, 歌舞狂欢,品尝佳肴,豪饮美酒,庆贺丰收,与天“通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新米节各种活动一般持续三天。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南岸区    下一篇 中关村三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