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人大附小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4年,多年来,学校以“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办学思想。2005年学校由人民大学院内迁至世纪城新址,在郑瑞芳校长的引领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创建师生幸福成长的理想校园”为办学目标,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
中文名
人大附小
全称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创办时间
1954年
所处城市
北京

目录

目前一校三址,326名教职工,123个教学班,4783名学生。学校教学设施完备,七彩的校园文化环境独具特色。美丽的“彩虹校门”不仅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七彩教育理念和七彩附小精神的领航。楼梯的墙壁上印有全校学生的七彩小手印,500多平方米的园林式图书馆,开放式专业教室的“学术苑”、“水艺芳”游泳馆、“毛毛虫”充气乒乓球馆等。附小师生感受着七彩的生活空间,沐浴着多元的学校文化,享受着多元的七彩教育,绽放着师生多元成长的幸福之花。

率先在全市取消寒暑假作业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满足学生需求的毕业课程、小豆包课程、阳光体育节、彩虹艺术节、创新科技节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七彩德育铸就着学生幸福人生;七彩课程点亮着学生智慧人生;七彩社团造就着学生高雅人生;七彩环境成就着学生快乐人生;七彩评价激励着学生做自信的我;七彩节日引导着师生做感恩的我。打造了七彩德育、七彩课程、七彩社团、七彩环境的“七彩教育”的办学特色,荣获了“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小学”、海淀区“办学理念最为深厚的学校”及“课程设置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等百余项荣誉。

特色活动

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践行教育公平,创立七彩教育同盟、暑期义务支教,承办海淀区银燕小学、开办门头沟京西校区,近年来,校长先后22次在全国、市、区大会上做典型发言,接待长期或短期国内外教育同行来校参观、学习、交流、培训等近万名,使人大附小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辐射,起到积极的引领及示范作用,为基础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海淀区学校特色建设“四个十工程” 评选活动中,“办学理念最为深厚的学校”评审专家在进校考察附小后,从心底里流淌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中国的巴学园,是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也是激情燃烧的地方。彩虹门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寓意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爱校、阳光、厚德、坚韧、创新、包容、凝聚’的七彩精神。无论是随班就读的全纳教育,还是海纳百川的七彩教育联盟,人大附小一直在传递温暖,传递感动,传递希望。拥抱是人大附小最通用的语言。在‘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人大附小人‘让课堂高效起来,让课程丰富起来,让作业可爱起来,让考试轻松起来’,七彩德育铸就幸福人生,七彩课堂点亮智慧人生。

校训

健康:良好的体态,阳光的心态。

活泼:生动自然,充满活力。

乐学:爱学、会学,快乐地学。

友爱:关爱他人,亲近和睦。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在附小建校五十周年之际,为附小题写了“健康、活泼、乐学、友爱”这八个大字。

健康是人生幸福的基础,远大的理想离不开健康的体质。希望附小学生既有良好的体态,也要具备阳光的心态,做一个身心完美的人。

活泼体现孩子的天性特征,阳光快乐每一天。希望附小学生既要有性格开朗的一面,也要有思想活泼,勇于创新的一面。

乐学体现孩子求知欲望,学无止境,永不满足。希望附小学生爱学、会学、快乐地学,把学习当做快乐的事情来做。

友爱体现孩子的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珍视友谊。希望附小学生从小就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现改校训为:成仁才,至大道。得富学,重小事。

学校历史

创业维艰

195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在西城区张自忠路铁一号筹建了一所寄宿制职工子弟小学,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职工子弟小学”。成立初期,共有24名学生。1954年到1967年期间,吕晶同志担任校长,其中1956年到1958年申玲同志为名誉校长。1958年历经先后两次迁址,学校最终坐落在西郊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教学楼为一幢三层小楼,学校名称改为“海淀路小学”。1967年到1971年由任慧莹同志担任校长,1971年到1979年期间由程志刚同志担任校长。

这一时期,校领导和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在一个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为学生营造精神文化的乐土,带领孩子们刻苦学习,不断建设和改善校园环境。回首这一历史时期,该校不禁感慨创业维艰,为老一辈附小人爱岗敬业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所感动、所教诲。

厚积薄发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拨乱反正,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附小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从此附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在人民大学和各级党委的关怀下,重新组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人大附小开始了教育改革新的征程。 特别值得附小人自豪的是,附小建校初期曾得到了吴玉章、成仿吾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吴玉章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曾任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的院长,解放后先后担任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是我党德高望重的“五老”之一。每逢“六一”儿童节,吴老都亲自到学校向孩子们祝贺节日,向老师表示慰问,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50年代,吴老在主持“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期间,曾组织附小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科研实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仿吾是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同样十分关注附小的建设,关心师生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更是非常关心附小的发展,于19 年为附小亲笔题词。

再展宏图

2003年底,附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在郑瑞芳校长的带领下,附小成功举办了50周年校庆系列教研活动,总结50年来的素质教育办学经验,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郑校长为学校日后发展明确了“创新、求实、发展、超越”的办学思想。构建人性化的管理体系,打造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团队,深化教学改革,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开创了附小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成功迁入世纪城新校址后,扩大了办学的空间,学校建筑面积由2003年的10900平米扩大为23000平米,教学班级由原来的46个增加为91个,学生人数由2007人增加为3867人,教职工由原来的99人增加为241人,骨干教师比例由原来的10%提升为40%。

学校更取得了新时期教学三大战役的胜利,成功接受了海淀区督导检查,教学管理先进校检查和优质校检查,得到教育界领导“负担不重质量高”的高度评价。在教育教学领域,学校施行了一系列的素质教育办学举措:一年级新生考试改革,数学周、英语周、语文周、科技节活动的创造性开展,学生毕业旅行的尝试,免考制度的推行,教师科研课题的申报和开展,名师工作室和教育教学研究会的成立,课间操的创新和改革,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系列举措深化了教学改革,大力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描绘出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在阳光校园里,成就阳光教师,培养阳光少年,使人大附小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和孩子成长的乐园。

该校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附小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该校将传承优秀的办学理念,续写素质教育办学的发展篇章,开创附小更加辉煌的未来,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和人大校领导的关怀下,附小领导和全体教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教学生学会做人为重点,开展德育工作。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着力于“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校训为 健康 活泼 乐学 友爱。该学校拥有寄宿,走读和寄宿学到版本不同。在2010年建造了水艺方(为游泳课教室)和学术苑(美术和科学教室)现任校长为郑瑞芳,现任副校长对外透露有朱副校长、于副校长。

历任校长

1954—1967 吕晶

1956—1958 申玲(名誉校长)

1967—1978 程志刚

1978—1990 任慧莹,北京市优秀校长

1991—2003 运秉志,海淀区模范校长

2003至今 郑瑞芳,全国十佳卓越校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乌兰布和沙漠    下一篇 人造卫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