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
- 中文名
- 中国工程院
- 外文名
-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 中文简称
- 工程院
- 英文简称
- CAE
- 总部地址
- 中国 北京
- 现任院长
- 周济
- 机构地位
- 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咨询性学术机构
- 成立时间
- 1994年(甲戌年)
目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组织研究、讨论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关键性问题,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对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出报告和建议;
2.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开展战略性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接受政府和有关方面委托,对重大工程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方案及其实施提供咨询;
3.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激励优秀人才成长;
4.组织开展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代表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参加相应的国际组织和有关国际学术活动;
5.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先进科学文化,维护科学道德尊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中国工程院的办事机构为院机关,内设办公厅、一局、二局、三局、国际合作局等机构。其中:
办公厅:下设院长办公室、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办公室、行政后勤处(综合处)、政策研究处、宣传处、人事处、财务处、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机关文电、保密、政策研究、人事、劳资、财务、宣传、信息、行政后勤、机关党建等工作。
一局:下设教育处(综合处),咨询处,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办公室,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办公室,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办公室。主要负责战略咨询、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综合协调、统筹规划;承担所联系学部院士队伍建设和思想库建设有关工作;承担所联系专门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二局:下设增选处(综合处),科学道德处,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办公室,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办公室,农业学部办公室。主要负责院士增选、科学道德的综合协调、统筹规划;承担所联系学部院士队伍建设和思想库建设有关工作;承担所联系专门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三局:下设科技合作处(综合处)、学术与出版处、主编室、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办公室、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工程管理学部办公室。主要负责科技服务、学术与出版的综合协调、统筹规划;承担所联系学部院士队伍建设和思想库建设有关工作;承担所联系专门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国际合作局:下设综合处、一处、二处。负责拟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政策、规章制度和计划,组织双边、多边交流及国际学术会议,负责外籍院士工作。
中国工程院下设战略咨询中心,为隶属于中国工程院的司局级二级机构,主要职能是围绕工程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展持续性、储备性、前瞻性战略研究,积极搜索现代智库国际合作交流和科学研究方法,承担跨领域的专业化咨询研究、项目管理、信息保障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院士大会是中国工程院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院士参加,每逢公历双年份6月第一周举行。 院士大会的职能是:
1. 审议工程院的工作报告;
2. 制定和修订中国工程院章程;
3. 决定学部的设置;
4. 选举院长、副院长及若干名主席团成员;
5. 选举外籍院士;
6. 开展学术活动,讨论重大工程科学技术问题;
7. 讨论、审议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提出的其它议题和议案。
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简称主席团)。主席团由院长、副院长、当然成员、各学部主任和若干名经院士大会直接选举的成员组成。
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主席团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举行一次。经院士大会直接选举的主席团成员,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每次至少应更换其中二分之一的人数。聘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主席团顾问。顾问列席主席团会议。
第五届主席团成员名单
名誉主席:徐匡迪、宋 健、
1.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5人)
主 任:尹泽勇
副主任:郭东明、金东寒、刘永才
常 委:丁荣军、杜善义、甘晓华、郭东明、金东寒、 林忠钦、刘人怀、刘怡昕、刘永才、卢秉恒、 谭建荣、唐长红、杨绍卿、尹泽勇、钟志华
2.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5人)
主 任:卢锡城
副主任:邬江兴、李伯虎、龚惠兴
成 员:陈良惠、陈志杰、戴浩、邓中翰、段宝岩、 范滇元、方滨兴、龚惠兴、李伯虎、李天初、卢锡城、马远良、邬江兴、吴曼青、张尧学
3.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3人)
主 任:薛群基
副主任:徐惠彬(常务)、舒兴田、王一德
成 员:陈祥宝、付贤智、高从堦、黄伯云、钱旭红、舒兴田、孙传尧、屠海令、王海舟、王一德、吴以成、徐惠彬、薛群基
4.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5人)
主 任:彭苏萍
副主任:李立浧、袁士义、陈森玉
成 员:陈森玉、顾金才、何多慧、李立浧、马永生、 欧阳晓平、彭苏萍、苏义脑、薛禹胜、于俊崇、袁亮、袁士义、岳光溪、张玉卓、周守为
5.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5人)
主 任:周福霖
副主任:王 浩、崔 愷、周绪红
成 员:崔 愷、何华武、李建成、梁文灏、缪昌文、秦顺全、任南琪、王浩、王梦恕、王小东、张超然、张建云、郑皆连、周福霖、周绪红
6.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1人)
主 任:郝吉明
副主任:丁一汇、孙宝国、魏复盛
常 委:丁一汇、郝吉明、侯保荣、潘德炉、庞国芳、曲久辉、石 碧、孙宝国、孙晋良、魏复盛、张全兴
7.农业学部(13人)
主 任:邓秀新
副主任:康绍忠、夏咸柱、张齐生
常 委:陈温福、邓秀新、傅廷栋、康绍忠、刘秀梵、罗锡文、麦康森、宋湛谦、吴孔明、夏咸柱、张齐生、朱有勇
8.医药卫生学部(15人)
主 任:杨宝峰
副主任:邱贵兴、曹雪涛、李兰娟
常 委:曹雪涛、陈香美、陈志南、程 京、丁 健、付小兵、高润霖、郝希山、李兰娟、刘志红、邱贵兴、沈倍奋、徐建国、杨宝峰、张 运、
9.工程管理学部(11人)
主 任:孙永福
副主任:王 安、王陇德、胡文瑞
常 委:胡文瑞、刘 玠、刘人怀、栾恩杰、孙永福、王 安、王礼恒、王陇德、赵晓哲、郑静晨、周建平
为加强工程院某一方面的工作,协调处理有关事项,设立跨学部的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委员人数根据需要确定。
现任各专门委员会组成
1.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
主 任:刘 旭
副主任:
院长-周济
周 济(1946.8.26- )。机械工程专家。上海市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4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湖北省委常委兼省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部长。长期致力于机械设计与数控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并组织实施了发展与推广应用数控、CAD的技术路线;提出并实践了单调性分析优化、数控加工直接插补等算法理论;主持研制了华中Ⅰ型数控系统以及优化设计、机械CAD等系列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能源等行业,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1本。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组书记-李晓红
李晓红(1959.06.13-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重庆合川人,1978年考入重庆大学采矿系,1993年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曾任重庆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煤矿灾害动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正致力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开采的研究。曾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学术奖励,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院长-赵宪庚
赵宪庚(1953.11.7-),凝聚态和核物理学家。山西省忻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91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组织、领导并主持完成我国多项大型科学实验和国防重大任务,负责理论方案制定、可靠性论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决策,对推动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院长-樊代明
樊代明(1953.11.7- )。消化病学专家。生于重庆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外事委员会主席等学术职务,2013年亚太消化大会暨世界消化大会主席。先后担任BMC Cancer、J Dig Dis、J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6本国际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11本国际杂志的审稿人。
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胃癌的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先后承担国家863、973、攻关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是首批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首批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
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主编专著11本,包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内科学》、9卷《肿瘤研究前沿》等。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266篇,总影响因子892.59分,包括Nat Clin Pract Oncol、Lancet、Ann Intern Med、Hepatology、Gut、Plos Genet、Faseb J、Clin Cancer Res、J Biol Chem等,最高影响因子达28.6分。应邀在J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9种国际专业杂志作特邀综述10篇。2010年,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院长-陈左宁
陈左宁(1957.10-),女,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北京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求是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自1979年以来,先后参加或领导多台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工作,主持研制了多套国产大型系统软件项目,其中 80年代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与UNIX系统完全兼容的并行操作系统,在并行处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院长-徐德龙
徐德龙(1952.8-),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甘肃兰州人。1976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83年获得南京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东北大学钢铁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徐德龙教授是我国在硅酸盐工程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对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水泥干法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新颖的观点、概念、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开发了三个系列的 X·L型技术,使国外引进的三种立筒预热器窑产量翻番,节能30%以上,水泥熟料质量显著提高,利用该系列技术改造了120多条生产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固气比悬浮换热和反应理论,利用原创性的高固气比预热预分解技术建成10余条生产线,主要指标创同类型窑国际领先
水平。主持设计了全世界最大的冶金工业渣水泥生产线,在20多家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各项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在悬浮态煤干馏制油、超细粉体制备、非磁性铁矿悬浮态磁化焙烧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曾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院长-刘旭
刘旭( 1953.12-)。植物种质资源学家。河北省定县人。1979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3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研究员,兼任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等项研究。组织与主持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系列专著8卷,《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系列110册。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参与组织了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工程筹建,国家基础性工作及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战略研究并组织实施。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