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u/Macao Bridge;葡萄牙语: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主体工程于2017年7月7日全线贯通。2018年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目录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为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是截至2012年世界上桥梁设计使用年限最长的;大桥建设是粤港澳三地首次统一使用国际建设标准。

港珠澳大桥连通到珠海拱北后,将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先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工程完成后,将构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强香港对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发展潜力,便捷港澳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 。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展开,一项项中国创造,打破了世界海上桥梁工程的极限。

历史

提出及实施

港珠澳大桥这个计划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及珠海市提出,称为伶仃洋大桥。原只预算连接香港和珠海,由香港屯门区烂角咀起始,经过内伶仃岛及淇澳岛,到达珠海市金鼎,珠海甚至已经于其境内兴建了大桥的一部份,即淇澳大桥。

后来香港的青屿干线通车,胡应湘又提出香港应该善用青马大桥等基础建设;于大桥香港起点改为大屿山,原伶仃洋大桥计划搁置;并且加入澳门(单Y方案)和深圳市(双Y方案)。最后选择了单Y方案,并且更改名称为港珠澳大桥。

经过多个月的协商,于2007年2月达成协议,各政府部门设置各入境口岸,即“三地三检”政策;由于采用“三地三检”而非“一地三检”,毋须兴建原来计划面积达2.62平方公里的人工岛,所以工程总预算由500亿大幅度地省减至约300亿。

2009年3月13日,粤港澳三地政府比较原定计划提早两个星期于珠海签订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合约,中标者包括一间香港工程公司,亦有香港工程师参与大桥的设计。10月28日,中国国务院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报告。12月15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开工仪式在珠海情侣南路东延长线一段举行,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仪式。

工程融资

港珠澳大桥原计划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即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的方案交由私人财团出资兴建。大桥主体工程造价预计要762亿元人民币,差额由三地政府按以下比例补贴:香港占50.2%、中国内地占35.1%、澳门占14.7%,但实际补贴金额则视乎招标结果。私人财团可营运大桥为期50年,其间可收取过桥费用,预计36年半可以收回成本。

其后,消息透露港珠澳大桥将不会采用BOT方式融资,改以3地政府全资兴建。最终在2008年8月5日,三地政府就融资问题达成共识,主体工程造价385.4亿,并由三地政府出资兴建:香港出资67.5亿(占三地政府出资43%)、澳门出资19.8亿(占三地政府出资12.5%)、而中国内地出资70亿(占三地政府出资44.5%)。余下的58%资金(约200多亿)则以贷款方式集资[5]。2009年5月22日香港立法会通过拨款港币90亿4,650万元(按付款当日价格计算)予主桥的详细设计和建造工程,预计分7年支付。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于2011年10月表示,受到环保评估官司影响,香港段的工程受到阻延,为了追上进度,需要压缩工程,估计造价因而上升65亿港元,后来政府再要求立法会增拨485亿。2011年11月18日,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了建造港珠澳大桥的485亿港元拨款。工程于2011年12月14日开始。

2012年6月28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28日分别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施工单位在珠海签署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及组合梁施工等多项施工建设合同。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招标工作

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共接获3个联营的投标书,各个联合体分别由4-5家境内、外的资深桥梁设计咨询公司所组成,合共15家公司参与竞投。经专家评选后,已经选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联营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该联营的其他成员包括丹麦科威国际咨询公司及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将主要负责海底隧道的设计工作;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主要负责人工岛设计工作;香港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将与公规院一起负责桥梁工程设计,同时奥雅纳公司承担了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的初步设计。联合体过去曾参与杭州湾跨海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深圳湾公路大桥等设计工作。

工程

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梁、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东西人工岛。

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海中桥隧工程

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35.6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6公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150米,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1800米,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250米。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桥梁总宽33.1米,隧道宽度采用2×14.25米、净高采用5.1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同时应满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其他技术标准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规定。通航标准按交通运输部《关于港珠澳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批复》(交水发[2008]97号)执行。

口岸工程

采用“三地三检”模式分别由各方建设、各自独立管辖,香港口岸区设置在香港境内;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填海同岛设置。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人工岛填海总面积约216.4公顷,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管理区、珠海连接线衔接区、珠海口岸管理区以及澳门口岸管理区。

连接线工程

珠海连接线起自珠海口岸人工岛,经湾仔、珠海保税区北,止于珠海洪湾,接拟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湾段,全长约13.9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2米,桥梁总宽31.5米,隧道宽度2×14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规定。

特点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整个大桥将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以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这个计划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大桥的建成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在交通方面,从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将从三、四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

人工岛可抗300年一遇洪潮

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大桥通往珠海、澳门两地的口岸同设在该岛上,既分离设置又连接互通。该人工岛填海造地工程包括南标段与北标段的护岸工程、陆域形成工程、地基处理工程,以及交通船码头工程等。

港珠澳大桥两个口岸人工岛设计由口岸用地范围线至海堤顶外侧预留宽度为25米,包括海堤宽度、海堤和场地地基处理过渡带。根据潮位资料,确定人工岛地面标高为5米,填海后经地基处理加固后交工面标高为4.5米,将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外形:离岸人工岛+斜拉桥

根据批复的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桥建设方案为“香港石散石湾─珠海拱北╱澳门明珠”桥隧组合方案,整座大桥的外貌将以离岸人工岛、主跨斜拉桥为最突出标志。其中,在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青洲航道区段,推荐采用主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将成为大桥主桥型最突出外貌。

隧道:最深处离海平面40米

根据大桥开工可研报告,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包括建设6648米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位于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隧道与桥梁相接处各修两个横截面长1公里的人工岛。在距离大桥香港登陆点大屿山石散石湾6公里处的海面上将建一个人工岛,建成后行驶在大桥上的车辆从此处进入海底,穿过海底隧道,又从另一个人工岛钻出重新驶上大桥,而海底隧道最深处离海平面40米左右。

寿命:使用120年抗8级地震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另外,还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有消息人士称,大桥将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因此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特别高。大桥还将在离岸人工岛或沿线适当的地方,拟设白海豚雕塑,或者把白海豚在大桥工程部分造型中得以体现,并设白海豚观赏景区。

安全保障:3分钟赶到隧道事故现场

大桥将设立海上救援平台,如果海底隧道内发生事故,救援力量在3分钟内就能到达,桥面上发生事故,5~7分钟内也能赶到。海底隧道中间设有通风管,每隔90米就有一个互通的逃生通道。隧道本身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方面也考虑到了火灾的侵害,还有很多硬性要求譬如密封、耐水、耐久、抗震。值得一提的还有通风标准,高标准保证海底隧道行车人感觉舒服。

大桥设计有3个通航孔,每个可防3万吨冲击力。在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在两个人工岛周围排放了石头形成斜坡,如果有船太靠近就会搁浅。另外还建有防撞墩,它们可防30万吨撞击。 从12月1日开始,珠海海事局每天投入海事监管船舶5~6艘,在大桥开工现场附近水域巡航,累计出动海事监管人员250多人;投入到港珠澳大桥开工现场监管服务的船舶有9艘。

时间表

 前期规划

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

1989年,珠海市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

1992年,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

1999年至2002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03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2004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2005年,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

2006年,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

2007年,港珠澳大桥三地落点位置确定,分别为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澳门明珠点和珠海拱北。

2008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

建设历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8月3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抛石出水。

2011年5月15日,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首个大型钢圆筒顺利振沉;同

年9月22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首个钢圆筒成功振沉; 同年12月7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主体结构工程完成。

2012年12月16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

2013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水下对接人工岛端口;同年6月21日,港珠澳大桥首个整体埋置式墩台成功安装; 同年12月03日,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架设成功,桥梁施工由下部结构转向上部结构进行。

2014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桥深海区首跨钢箱梁架设成功;同年8月19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12节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成功,工程建设推进至隧道最深处,已建隧道总长度超过2000米。

2015年1月8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青州航道桥主塔成功封顶; 同年2月3日,港珠澳大桥九州航道桥206号墩上塔柱整体竖转提升完成,为中国国内首次采用整体竖转提升方式安装上塔柱;同年8月23日下午,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第一座钢索塔——140号墩钢塔成功吊装;同年9月6日,港珠澳大桥的208座海上墩台全部完工,工程全面转入钢箱梁吊装施工阶段;同年11月22日,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段主体完工。

2016年1月28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横琴北互通至洪湾互通段高速公路工程正式通车;同年2月28日,港珠澳大桥桥墩和人工岛主体工程完成;同年4月11日,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合龙贯通;同年6月2日,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最后一座钢塔完成安装;同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同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贯通;同年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首层导洞贯通。

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全贯通;同年5月22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成功; 同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同年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面铺装完成。

2018年1月1日,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主体工程具备通车条件;同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同年2月21日,根据澳门特区政府公布的《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东停车场的使用及经营规章》,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东停车场采用预约登记的形式开放给外来车辆使用;同年3月15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正式交付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并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 同年9月28日,港珠澳大桥开始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合龙

2016年6月28日晚11点45分,随着两台桥面吊机缓慢提升,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4标最后一个中跨钢箱梁进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口。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6月29日0点45分,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宣告成功合龙。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和连接线。其中,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

而本次合龙的主体桥梁工程包括3座通航孔桥(九洲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青州航道桥)及深、浅水区非通航孔桥。深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110米跨径整幅整墩钢箱连续梁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则采用85米跨径钢混组合梁。

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目前,岛隧工程已沉放27节管节,已建隧道总长超过4700米,超过总长度的80%。桥梁工程合龙后,桥面铺装、交通工程等后续施工将全面展开。

全线贯通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长达22.9公里的主桥桥梁全面贯通,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斜拉桥和20公里通航孔桥。三座航道桥设计各有特色,“中国结”、“海豚”、“风帆”造型组合成伶仃洋海面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引起了国际桥梁界的高度关注,还吸引了国际一流的桥梁专家和团队前来参与建设,目前有来自丹麦、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德国、瑞士、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参与技术咨询和质量顾问。建设以来,更有6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团队前来参观。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并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岛隧工程

2017年2月19日,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对外宣布,经过27小时连续鏖战,港珠澳大桥E29沉管在当日8时实现了精准安装,截至目前,已建隧道总长达5481米,距大桥隧道的全线贯通仅剩183米。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连接线及口岸。其中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含28节直线段沉管和5节曲线段沉管,总长5664米,是世界最长沉管隧道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林鸣介绍说,E29沉管位于大桥最终接头西侧,为曲线非标准管节,长171.2米,由8个节段组成,最末一个节段呈梯形,采用钢帽结构与最终接头相接,对管艏、管尾的安装精度均要求极高。

经过近4年沉管安装施工,目前隧道西段已安装28节沉管,东段已安装3节沉管。随着东、西间距逐渐缩小,沉管对接、线形控制的难度在逐渐加大。

林鸣表示,E29沉管是港珠澳大桥2017年安装的首个管节,随着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后续的最终接头安装决定着沉管隧道的成败。

港珠澳大桥E29沉管准备工作从18日5时30分开始,当晚23时正式沉放。然而复杂的流场、GPS频繁失锁让沉管对接变得异常困难,E29沉管一次次触底着床,又一次次被提起,艏尾位置和线性姿态一遍又一遍调整、复核,最终在19日8时圆满实现了精准安装。

林鸣表示,经贯通测量,沉管轴线、标高、纵坡满足设计标准,此次对接达到预控目标。至此,世界最大沉管隧道距全线贯通仅剩183米。

接头成功

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许,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最终安装成功。至此,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6年多的持续奋战,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2日5时50分许,随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总经理林鸣下达施工指令,起重能力达12000吨的“国之重器”“振华30”的巨大主钩缓缓上升、转动,最终接头平稳吊离“振驳28”运输船,悬停在对接位置上空。在相继完成“脐带缆”连接,姿态调整,海洋条件、控制系统、基床回淤等情况复核确认后,最终接头缓缓入水。

随着最终接头逐渐下沉,阻水面积进一步增大,龙口区流速越来越大,操控难度愈来愈大。决策团队、施工团队、保障团队全力配合,控制着最终接头缓缓竖直沉放。10时许,最终接头没入水下。12时许,最终接头在28米深海成功着床。随后小梁顶推、结合腔排水等后续作业相继完成。22时30分许,经贯通测量,各项指标满足预控标准,最终接头安装取得成功。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韦东庆表示,最终接头吊装成功之后,将进行钢接头焊接、混凝土浇筑和基础注浆及管外回填等一系列工序,有望在6月底实现岛隧工程暨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通行指南

2018年10月20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发布《港珠澳大桥通行指南》,对大桥路线、车辆通行、三地口岸通关、通行收费、安全保障、配套服务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港珠澳大桥可通行车辆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大桥通行服务和三地口岸通关均实行24小时服务,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内地右侧通行规则,司机抵达或离开香港或澳门口岸后,可根据行车指示牌,按照标志行驶调整行车方式,车辆可完成左右侧交通转换;三地口岸采用三地三检的通关模式,其中珠澳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三地口岸为港珠澳大桥的旅客提供多种多样的出入境交通换乘方式。

关于港珠澳大桥的收费,7座以下私家车、出租车收费标准150元每车次,过境巴士200元每车次,穿梭巴士300元每车次,普通货车60元每车次,货柜车115元每车次,收费方式采用国标ETC和香港快易通等电子不停车收费及人工收费两种方式,大桥收费站现金收费为人民币,非现金结算以人民币计价。未携带人民币的客户,在人工收费车道通过银行卡(包括银联、万事达和VISA卡)、支付宝、微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进行缴费。

意义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会见了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时指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南方日报 评)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人民网 评)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山纪念堂    下一篇 恐怖活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