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从广义上来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上则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政权,实施不同性质的社会教育。

目录

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历史发展

国内

在中国,相传有巢氏教民穴处巢居,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渔猎,神农氏教民稼穑。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原始的社会教育。约在战国时代的《周礼·地官》记载有“聚民读法”的规定,由大司徒、州长、党正等官员于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初一日,集合所辖人民,诵读邦法,进行政治教育;在春秋社祭日,行饮酒乡射之礼,尊敬长老,表彰有德,以进行道德教育;还以所谓“乡三物”,即:“知、仁、圣、义、中、和"六德,“孝、 友、睦、 姻、任、恤”六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人民。其后,宋、明的“乡约制度”,明、清初期颁布的“圣训六谕”、“圣谕十六训”等,都属社会教育。

清政府在光绪三十四年,颁布了《简易识字学塾计划》。宣统元年正式设立简易学堂,各地进行劝善兴利的宣讲,还兴办了一些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补习班、 商业补习夜馆、 女工传习所及阅报处、阅览处等近代社会教育事业。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社会教育以通俗教育和识字教育为主要内容。1920年,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仍然以识字、学文化为主要内容。1928年和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召开第一、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后,创设社会教育实验区,推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颁布《国民体育法》、《图书馆规程》及《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等。抗日战争开始后,针对抗战需要,转向战时社会教育工作。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为适应革命事业需要,一贯执行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自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以来,社会教育取得巨大成就。1949年全国仅有 896个文化馆,55个公共图书馆、21个博物馆。至1983年,全国已有2946个文化馆、2038个公共图书馆、 467个博物馆。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激增,劳动就业结构的突出变化,从而使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要求不断发展,对成年人来说,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己不能适应社会要求,于是社会教育便迅速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冲击。现代学校教育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也迫切需要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广泛培养其特殊才能,因此,社会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其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社会教育的广泛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当今世界,社会教育己普遍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发展趋势日益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教育还会获得更大发展,显现出更新的活力。

国外

广义的社会教育和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教育在涵义上几乎无异。事实上,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职能就是通过社会教育来实现的。在原始社会,家庭尚未形成之前,年轻一代的教育是在全氏族成员的共同劳动中,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员通过互相的言传身教,或由有经验的年长者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的经验的方式进行的。以后随着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出现,直至学校教育的产生,广义的社会教育开始逐步地分化为三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西方有些教育学者认为,狭义的社会教育大约产生在16-18世纪。法国社会教育学者第穆认为,法国社会教育在1533年前后开始;美国教育学者诺威斯认为,美国的社会教育1600年以后开始酝酿;英国牛津大学的皮尼斯认为,英国的社会教育萌芽于1860年前后;日本的新堀通也在其主编的《社会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日本的社会教育始于明治二年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指的近代社会教育形态。而实际上社会教育的历史远比这些年代久远得多,就其广义的社会教育不说,仅就狭义的社会教育形态来说,远在学校教育出现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学校教育形态产生以后就被社会统治阶级所独占,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接受的仍然是社会教育,即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至于说近代社会教育,这不是社会教育形态的开始,而只不过是社会教育形态的新发展而已。世界各国社会教育形态虽然都早已存在,但在本世纪以前,发展却是非常缓慢的。只是在本世纪初,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了迅速发展。

类型

学校举办型

有些社会教育是发挥学校作用,是由学校负责举办的,例如函授、刊授、各种职业训练班、讲座等。这是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人员和物质条件,向社会开放,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当今许多国家推行的社区教育,其中就包括依靠学校向校外开放的社会教育。

社会举办型

这种社会教育是由社会机构(即学校以外机构)举办的,包括青少年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有关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活动, 如少年宫、儿童公园、儿童影院、儿童阅览室等。这些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机构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不足,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全面发展。关于成人教育,有各种文化补习学校、扫盲班、报告会等。除了社会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以外,一些社会媒体也担当社会教育任务,如报刊、图书馆、广播、电影等。

特点

终身性

社会教育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终身性,活到老学到老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有意无意都必须接受终身受教育这个现实,而积极的接受和无意识接受以及消极接受的效果是不同的。

广阔性

社会教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凡是有人的地方,社会教育就到什么地方,这就是任何教育所不具备的也不可能实行的。但也是对专门教育最具冲击力的。

层次性

从人的年龄段来分,有婴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从人的地位和级别来分,有中央级;省部级;市级;县级。

多样性

社会教育的多样性是社会教育最清楚明显的特点,而清楚明显到了被忽视的地步,这不能说是社会教育的悲哀之所在,行业的不同,地位的差异,党政军社团之别等等所带来的工作.职责.任务的不同而形成社会道德品质上的不认同是最大的悲哀。

多变性

社会教育的多变性是影响社会教育质量的罪魁祸首。是导致社会思想混乱的根源之所在,特别是频繁的社会动荡和社会激变,对社会成员健康思想和良好品德形成是灾难性的。真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和一个说的不一样,甚至前后相反,昨天和今天也在大的方面是背道而驰,这种特点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复杂性

社会教育的多变性体现了社会教育的复杂性;而具体导致社会教育复杂性的是社会教育不同形式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不能殊途同归上;从本质上说,还是教育对象人是复杂的这一根本原因所决定的。即人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教育的复杂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社会教育的这一特点,回避了这一特点,社会教育必然是虚伪的,失败的。

相长性

在社会教育中,人人都是施教者,又都是受教育者;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任何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你周围的人们,而你本身也无时无刻的受着别人的影响。头头脑脑.专家权威们总以施教者甚至教训者的姿态出现,是社会的倒退。

德育纲性

德育为首从来没有被怀疑过,真正被放在首位也不是很容易的,育人是社会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切实落实德育为首的地位,才能还社会教育于本源。才会有和谐社会。

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与考察的模糊性

如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德,“五热爱”等,对一个人来讲都具有不确定性,加之人的思想是无限的,受环境.地位.条件的影响变化是必然的,目标的不确定性针对的是思想感情变化莫测的人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具有操作性的,要进行考察那一定是模糊的,但要拿这一模糊的结果一锤定音就有些荒谬了。

统领性

社会教育的统领性是通过国家来实现的,只有通过国家才能对社会教育实行统领。而国家具体施行是政府以及政府所设立的所有工作部门和机关,因而,政府及其部门和机关是社会教育的主体,对整个社会教育的质量的作用和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主要作用

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的专门活动,如电脑维修、琴棋书画,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增长聪明才智,进而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许多学生接受更多社会教育,成为运动员、演员、电脑高手,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

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

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

教育机构

博物馆

规模较大者也称博物院,是陈列、保藏、研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以社会全民为施教对象。中国的博物馆,主要有革命、 军事、历史、 民族、地理、科技等各种类型,它们根据不同性质和任务,系统地陈列实物、模型、标本和其他陈列品。至于用固定或巡回方式,展出工农业产品、手工业产品、艺术作品、图书、图片及各种实物、标本、模型等,供群众参观、学习、鉴赏的临时性组织,叫展览会。

文化馆

文化馆是县和相当县一级所设的社会文化事业单位。县以下的称文化站。文化馆、站是人民政府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事业机构。工人文化宫、工会俱乐部等和文化馆性质相似,只是主办单位和服务对象有所不同。农村俱乐部则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业余性质的群众文化组织。

少年宫

少年宫是适应青少年和儿童文化生活的多种需要而设立的青少年和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它的任务在于配合学校培养青少年和儿童的优良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图书馆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管并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按其性质和服务对象可分为:公共、学校、科学、专业、儿童、 工会、部队、机关、 厂矿、街道、农村等图书馆。

广播电台与电视台

运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儿童有计划地播送专题节目,进行教育,是现代化业余补习教育的有效手段。这种教育方式,一般都开展单科教学活动,也有按高等学校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播讲的。此外,电影院、剧院也都具有鲜明的以社会全民为对象的教育职能。业余体育学校则是培养合格运动员的校外教育机构。

纪念馆

纪念馆是纪念重大革命事件或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以事件发生的地点或人物出生、居住、工作的地方为馆址,保存和恢复历史原状,说明事件发生经过或人物活动情况,向人民进行直观教育。

公平机制

确保教育制度的公正

在研究教育公平的问题上,仅具备平等或公平的理念是不够的。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和公平机制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一是改革高考招生政策。由于高考配额制度产生各地录取分数线差异,所以要改变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克服各地之间录取分数的差异,并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招生制度改革的另一要义,是革除那些容易成为腐败温床的制度和政策,如保送生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政策,保证招生“环节”的公正性。二是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倾斜。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教育资源应当通过恰当的配置不再人为地继续扩大差距,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的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差距。将一些条件最差的地区作为“教育优先区”加以重点扶持,来保障这些地区学生的教育质量。具体措施可由相关部门制定。

树立公平的道德意识观

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公平教育活动 ,社会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地是精神上的。作为富人,关注的不应仅是自己的孩子,同时应对贫穷孩子加以关注,对比自己更穷,更需要教育的西部及农村孩子进行帮助。人们更不应该用一种歧视的思想看待他们的落后。社会是贫富生活的一个共同体,东部地区的富裕也是西部及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进城务工者在对社会财富的创造上在某些方面更多于城市工作者,他们的孩子更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多建一个学校社会上就少建一座监狱”的说法也许并不过分。对弱势多一分关注社会也便多一分和谐。

公平的教育分流机制

公平的教育分流机制是以贯彻教育公平为原则的分流操作系统和流程。在整个教育分流过程的各环节中,应该做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各种现有的和潜在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公民的学习权和受教育权,然后才是运用公平性的选择手段来分配和提供教育机会,并在教育分流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偏见和歧视的做法,弥补教育分流带来的不平等后果。首先,确立受教育者地位平等的观念。做到无论在教育分流中处于何种地位,处在何种质量、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受教育者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待遇,受到与他们身心特点相宜的教育,享有最大化的教育利益;其次,在教育分流机会提供上公开和公正。切实进一步消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异,学校实行无差别的个人入学机会平等原则,承认机会平等的价值和提供公开、公平的机会,同时,将平等目标与平等原则结合起来,保证教育分流机会的提供符合社会需要和社会公正原则。

未来发展

一、,社会教育的服务对象将急剧扩大,从为少数人服务扩大到为全体公众服务。从以城市为主,扩大到全体城乡。从事社会教育的人员和机构将急剧增加,社会教育占整个教育事业的比例将迅速扩大,成人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都将把社会教育作为重点领域。

二、社会教育的内容将日益丰富,从单纯专业知识技能向多领域、多学科扩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人们将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精神生活质量,学习的目的将不再局限于应付职业的要求,而是转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人教育的任务将由主要以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主转为主要以社会教育为主。

三、社会教育的机构也将从主要由正规成人教育机构向全社会办社会教育的方向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社会教育不再只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情,社会各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

四、社会发展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们了解社会、学习知识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对社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将随着社会教育的普及日趋扩大,人们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社会教育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感受到社会教育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下一篇 近场通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