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
目录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任主编。陈独秀领导刊物的出版,并题写刊名。该报为16开本,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通信”、“读者之声”、“什么话”等专栏。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向导》在创刊号《本报宣言》中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抗国际帝国主义”,“推倒军阀”,建立“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中国。在国民党“一大”以前,《向导》周报集中精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积极帮助孙中山进行国民党的改组,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国共合作形成后,《向导》周报除继续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外,还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作了重点宣传。同时,它热情宣传和支持工农革命运动,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和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该报的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高君宇、李达、彭述之、张国焘等,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张太雷、李立三及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笔名孙铎)等也发表过一些重要文章。
陈独秀在《向导》上发表了270多篇文章,几乎每期都有他的作品。蔡和森除用“和森”署名发表了130多篇文章外,还用“本报同人”、“记者”等名字发表了不少文章。
瞿秋白也为《向导》写过60多篇社论和述评。 《向导》周报发行期间,所刊载的关于工农运动的文章共205篇,其中著名的有:赵世炎以笔名“施英”所写的一至七论《上海的罢工潮》(第159-172期)、蔡和森的《今年五一之广东农民运动》(第112期)、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191期)、瞿秋白的《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195期)、彭湃的《关于海丰农民运动的一封信》(第70期)等。
《向导》周报曾先后迁往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出版发行,在中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及香港、巴黎、东京等地设有30多个分销处,发行量由开始的3000份激增至4万份,最多时近10万份,广受读者欢迎,被誉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成为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927年7月18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201期。
《向导》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向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知道,分析形势,评论时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民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驳斥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