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0公里,有“中国西部第一门户”之称。博乐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伴有干热风,秋季气爽,冬季长而寒冷。全州总面积24896平方千米,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和阿拉山口市以及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所属11个团场分布于境内。总人口48万。聚居着35个民族,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五个民族,博乐市为自治州首府和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中文名称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外文名称
Bortala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别 名
博州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
博乐市、阿拉山口市、精河县、温泉县
政府驻地
博乐市青得里大街201号
电话区号
0909
邮政区码
833400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
面 积
24896平方千米
人 口
44.39万(2010年)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赛里木湖,艾比湖,哈日图热格风景区 等
机 场
博乐机场
火车站
博乐站,精河站
车牌代码
新E

目录

位置境域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0公里。

博尔塔拉博尔塔拉

地形地貌

自治州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全州地表像一片海棠叶。阿拉套山西端的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高度4569米,是全州最高点。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仅189米,是全州最低处。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博尔塔拉谷地和东部艾比湖盆地三大单元组成。

博尔塔拉河谷北侧为阿拉套山,其东端最高处海拔2000多米,向西渐次增至4000米。南侧东部为岗吉格山,自西向东,海拔自400多米升到2000多米;南侧西部为别珍套山,海拔由东端3000多米逐渐升高到西部的4000多米。艾比湖盆地东北部为麻依拉山,海拔在2000米左右;南侧为婆罗科努山及其支脉,海拔自精河黑山头的 300米渐升至3500米以上。

博尔塔拉谷地由西向东扩展,海拔自西部的2300多米逐渐降到东部的400-600米左右,由山前洪积平原、坡积-洪积平原及冲积平原组成。

气候特征

博乐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气候炎热,伴有干热风,秋季气爽,冬季长而寒冷,年均气温 5.6℃,年均降水18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62.4毫米。极端最高气温 44℃,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日照时数2815.8小时,≥10℃的积温3137.9℃,无霜期169天。

行政区划

博尔塔拉下辖2县级市,2县:博乐市、阿拉山口市、精河县、温泉县。

博尔塔拉博尔塔拉

历史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博尔塔拉为塞种人的游牧地。

西汉初,博尔塔拉相继为月氏、匈奴、乌孙等的游牧地。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派校尉常惠使持节护乌孙兵,博尔塔拉归其节制。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博尔塔拉为其管辖。魏晋南北朝时,博尔塔拉为柔然、悦般的活动区域。西魏至隋,为西突厥占据。隋开皇四年(584年),西突厥归属隋朝政府,博尔塔拉一带自此又与中央政府恢复了隶属关系。 唐代,博尔塔拉才以"双河"的名字出现于史册。

公元1124年,契丹人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葛逻禄遂隶西辽,并在今天的博乐市西南建立孛罗城(部分史藉中称作"不刺")。汉族随契丹人西迁进入博尔塔拉。

元明时期博尔塔拉为蒙古族游牧地。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成吉思汗曾把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封为其三子窝阔台的领地。《元史·列传》亦第一次把这里称为"博落脱儿"。也是今天"博尔塔拉"地名形成的开始。

博尔塔拉博尔塔拉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瓦剌人进入博尔塔拉游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征服阿拉套山的两个哈萨克部落,博尔塔拉为蒙古准噶尔部所辖。

1644年清朝中央政权建立。此时,瓦刺部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史称厄鲁特四部或卫拉特四部。

1671年之后,准噶尔贵族内部因权力之争发生内讧,内战持续不断。至1758年,清政府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七十余年,才最后平定了准噶尔上层贵族的地方割据势力,继而又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了西域。 清政府统一西域后,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和措施,于1884年把西域改称新疆。

1762年在惠远设"伊犁将军府"统辖除阿尔泰地区以外的整个新疆军事和行政事务。同年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在大河沿、大营盘、小营盘等地派兵驻防,在固尔图、托多克(托托)、精河、托里、五台、四台、三台等地设军台、营塘,并在博尔塔拉一些要害地界和国境线上还陆续设置了21所卡伦,保卫边境。

1913年--1942年(民国2年--31年),博尔塔拉境内的精河县、博乐县、温泉县相继设立,隶属伊犁行政长公署管辖。

1944年9月,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爆发。同年冬,博尔塔拉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开展游击战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驻精河、博乐两县,揭开了博尔塔拉历史的新纪元。

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并相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

人口数量

人口

2010 年全州常住人口为44368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4040人相比,10年共增加19640人,增长4.63%。年平均增长率为0.45%。男性人口为229399人,占51.70%;女性人口为214281人,占48.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56下降为107.06。0—14岁人口为79559人,占17.93%;15—64岁人口为 332185人,占74.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936人,占7.2%。

民族

全州人口中,汉族人口288220人,占总人口的64.96%,各少数民族人口155460人,占总人口的35.04%。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305人,增长了1.1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335人,增长11.74%。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博州水能资源丰富,全州水资源总量为26.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5786立方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仅为理论储藏量的1/33。博尔塔拉河是自治州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精河次之,年径流量超过4.7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还有大河沿子河、鄂托克赛尔河、阿恰勒河和哈日图热格河。此外,还有75条山沟水、17处平原泉和52处山泉,全州年径流量为20.26亿立方米。博州有大小湖泊5个,其中艾比湖水域面积为860平方公里,赛里木湖水域面积为458平方公里。

博尔塔拉博尔塔拉

生物资源

博州野生动物有上百种,初步查明属于珍稀野生动物有3纲、10目、17科、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9种,主要有紫貂、雪豹、北山羊、金雕、白肩雕、玉带雕、胡兀鹫、河狸、大鸨等;二级保护动物有27种,主要有棕熊、石貂、雪兔、高山雪鸡、马鹿、大天鹅、小天鹅等。属于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有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1种。有植物类药用资源79科、413种,以干草、麻黄、沙棘、枸杞、大芸、罗布麻、贝母等为主。

矿产资源

博州现已探明39种矿产。其中,建材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珍珠岩、大理岩和花岗岩等16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主要有盐、芒硝、磷、硫酸镁等3种,金属矿主要有铁、铜、铂等16种,占新疆拥有矿种数138种的28.3%;发现矿床、矿点140余处。艾比湖湖盐和芒硝矿产具有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等特点,食盐储量约1.25亿吨,芒硝约9700万吨,硫酸镁约1亿吨。

交通

G30国家高速公路(连霍高速)纵贯博州全境,精伊霍铁路和乌精铁路复线交汇于此,中哈石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管道穿境而过,博乐飞机场的通航,使博州成为“东联西出”、“西引东进”的黄金枢纽。

博尔塔拉博尔塔拉

经济发展

全州生产总值226.8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22.4%。其中地方生产总值177.8亿元,现价增长20.9%。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42.27 亿元,现价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48.3亿元,现价增长36.0%;第三产业增加值87.26亿元,现价增长19.4%。地方三次产业结构为 23.7:27.2:49.1。

文化艺术

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卫拉特蒙古(主要是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处,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州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现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博尔塔拉博尔塔拉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从元朝开始信仰藏传佛教。藏语把僧人尊称"喇嘛"(意为上人、师傅),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都信奉伊斯兰教。

衣食住行

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食品有奶制品、抓饭、烤全羊、牛羊肉、烤羊肉串、烤包子、馕、油炸食品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喜欢食用牛羊肉之外,也开始食用鱼虾等海味品,其饭菜的花样也变得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

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大年,也称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尔族还有卡巴克节,回族还有圣纪节。

婚俗礼仪

婚俗是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礼仪式繁多,婚礼须经说媒、相亲、定亲、过礼、结婚等程序,极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举行婚礼之前要举行"尼卡"仪式。这种仪式由阿訇(神职人员)主持。

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凡喜庆节日、宴会,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异常丰富,有《牧歌》、《习俗歌》、《谚语歌》、《思亲歌》等。民歌分"长调"和"短调"两类,弹唱时使用一种叫"托布秀儿"的弹拨乐器,发音独特,声调悠扬。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节奏欢快,舞步轻盈。民间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开勒》、《崩崩尔腔》、《奥里克特克》和《沙吾尔登》等最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维吾尔族歌舞轻松愉快,自由活泼,主要是手臂和脚腿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舞蹈姿势没有定式,随意变化,"麦西来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民族乐器有十几种,常见的"热瓦甫"、"都他尔"和"达甫"(手鼓)等。

旅游景点

博尔塔拉博尔塔拉

著名景点:赛里木湖、怪石峪、哈日图热格、阿尔夏提温泉、鄂托克赛尔温泉、博格达尔温泉、新疆北鲵、草原石人、古墓群、岩画群、"那达慕"草原节、阿拉山口边境游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阿勒泰地区    下一篇 林芝地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