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丹东市

丹东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行政区划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县(市)三区和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共有汉、满、朝鲜等40个民族,总人口239万。丹东海、陆、空交通发达,已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铁路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丹东依山、临江、面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北国江南”的美誉,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湿润的区域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目前,丹东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往来,尤其是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对朝进出口总额的近70%。丹东地热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获评为“中国温泉之城”。丹东被誉为“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一个经历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

目录

丹东历史丹东历史
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都是军事要塞。唐尧属青州,虞舜属营州,战国时为燕国东部边疆。西汉设西安平县、武茨县,唐朝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辽建宣州、开州、穆州和来远城,金朝属婆速府路(今振安区九连城镇)管辖,元朝时沿袭金制置婆娑府,明朝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1618年,后金采取定边政策,在叆河边门和凤凰城边门筑柳条边,禁止在边墙外地区农牧、渔猎、采伐、采矿,致使丹东地域成为不毛之地,严重破坏经济、文化的发展。
1689年后,清朝政府实行拓边政策,才逐步得到开发。随着山东、河北等地垦殖的汉民日益增多。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利用“禁区”富饶的资源“归化流民”,准许熟地升科,到1874年规定“东边地带全部开禁”,于1875年在鞍子山设置升科纳税。1876年,清政府设置安东县、岫岩州、凤凰厅。翌年,设置宽甸县,并以凤凰厅为首府管辖岫岩、安东、宽甸3个县。至此,结束了边陲自然开发的历史。丹东进入新的开发时期,为丹东市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日本军队便侵占安东和凤城。1933年12月15日,日伪改辽宁省为奉天省,安东县隶属于奉天省,为甲类县。1934年10月,伪满洲国把东北4省划为14省,其中新增设的安东省管辖安东、凤城、赛马、宽甸等12县,治所设于安东县城,安东遂成为安东省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1937年12月,伪满洲国设置安东市。安东市从安东县析出,与安东县同隶属于安东省,市区划金汤、元宝、中兴、镇安、浪头、大和、旭日7个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驻安东市。11月初,接收日伪政权,成立安东省和安东市、安东县、凤城县、赛马县、宽甸县政府。安东市区划为中央、镇江、中兴、元宝、金汤、镇安、浪头7区。
1946年3月、1947年11月,安东县九连城和五龙背区先后划归安东市。1946年6月,成立辽南省二专署,隶属于辽南省,管辖安东、孤山两县。11月,改属于安东省。翌年3月,撤销二专署,安东市、安东县和孤山县均直属于安东省。1949年5月,辽东省成立,安东市隶属于辽东省。安东市是安东省、辽东省省会,为安东省和辽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4年9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设置辽宁省,丹东市隶属辽宁省。1956年4月,元宝、镇安两区合并为元宝区,镇兴、中央两区合并为镇兴区。7月,又将九连城、五龙背两区合并为五龙背区,浪头、汤池两区合并为浪头区。1957年7月,撤销浪头、五龙背两区,设市郊区。1958年12月,将安东、凤城、岫岩、宽甸4县划归安东市,实行市管县体制。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名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安东县改名东沟县。2月,镇兴区改名振兴区。
1965年12月庄河划归丹东市。
1968年12月庄河又划归旅大市(今大连市)。
1978年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光辉成就,使丹东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区行政机构也发生变化。首先,恢复元宝区的称谓。
1980年10月,郊区改名振安区。
1985年后,岫岩、凤城、宽甸3县先后改为满族自治县。
1992年2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鞍山市。
1993年6月、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东沟县建立东港市、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至此,丹东市辖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和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并设置国家级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08年,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共60个镇,4个乡,24个街道办事处,183个社区,655个村。丹东市总面积15222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位置

丹东丹东
丹东市,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4°23′,北纬40°07′。丹东地区东西最大横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0公里。

气候

丹东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雨量多在800-1200毫米之间,是我国北方雨量最多的地区,降水2/3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南部在8-9℃,北部6-7℃,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素有"北方江南"、"东北苏杭"之称,堪称旅游避暑的胜地。春秋季节是南、北风交替的季节。春季冷空气开始衰弱北退,暖空气北进;秋季则反之。上述天气特点,丹东市,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丹东降水量较多,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区,占辽宁省降水量百分之七十。水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881.3-1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该区暴雨集中期。

地形

丹东丹东
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丹东市属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72.4%,平原谷地面积占14.6%,水域占8.7%,其他占4.3%。自然概貌可概括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宽甸和凤城北部地势最高 ,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有千米以上山峰14座,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凤城中南部以及东港北部平均海拔300米—500米,丹东市城市区和东港中南部地势最低,海拔多在20米以上,最低处海拔在2米以下。

资源

矿产

丹东山区丹东山区
丹东市的矿藏资源品种很多,已发现的有56种矿产,其中,25种矿产已探明储量,45种矿产已开发利用,1982年被国家列为全国59个重点成矿区之一。主要金属矿产有金、铅、锌、铜等,主要非金属矿产有硼、菱镁、大理石、红柱石、高岭土,大理石、红柱石、高岭土等。其中,硼矿已探明储量达3亿多吨,占全国固体硼矿储量的80%左右;菱镁矿远景储量和开采量在国内都占有重要地位;高岭土,大理石,红柱石等矿储量丰富。

丹东是辽宁省矿产资源大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种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现已发现矿产63种,已开发利用的45种。已基本探明储量的矿产地712处,其中大型矿床16处,中型矿床27处,小型矿床及矿化点669处。硼矿是全国的优势矿产,保有B2O3储量占全省的97.3%,占全国的56.4%。金、银、铅锌、水镁石、饰面石材等五种矿产是辽宁省的优势矿产,金和水镁石的储量和开采量占辽宁省首位。

土地

丹东市地处辽东山区,地势北高南低,自然概貌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市土地总面积1522197.29公顷。其中:农用地130823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9%;建设用地81786.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未利用地132171.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农用地中耕地208011.98公顷,园地42170.08公顷,林地978822.89公顷,牧草地10121.61公顷,水面69112.79公顷;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52771.47公顷,交通用地12695.0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6319.98公顷;未利用地中有荒草地46096公顷,滩涂71301.78公顷,苇地7147.94公顷,其它用地7626.14公顷。 (数据截至2011年)

林业

丹东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是辽宁省重要林业基地之一。森林主要分布在该区北部。丹东的森林处于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群落的过度带上,两大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交替混生。长白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红松、沙松、紫杉、蒙古柞,华北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赤松、油松、麻栎、辽东栎、板栗、臭椿等。这些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由红松柞木林逆演变为柞木杂木林,形成天然次生林。林木类型多为纯柞林或与桦、山杨、色树、榆树、花曲柳等混生阔叶杂木林型。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1%,木材蓄积量3500万立米,居辽宁省首位,是辽宁东南部的天然屏障,丹东市的野生植物种类众多,分布很广,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商品。

据统计,全市有林地面积1397万亩,其中用材林818万亩,经济林421万亩,防护林102万亩,薪炭林47万亩。在有林面积中,人工林面积166万亩,天然林面积810万亩。按权属分,国有林64万亩,集体林855万亩,个人林52万亩。全市活立木蓄积量为35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1.6%。 (数据截至2011年)

丹东市河流众多,总经流量93.6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是达90.3亿立米,取水量8.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水的总硬度,PH值,生物原生质和透明度都优于国际标准;人均占有水量3968立方米,是辽宁省人均占有水量的4倍,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量,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丹东地区水资源充沛,水质优良,位居辽宁省之首。该地区不仅有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还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泉水资源。丹东地区的主要水源为鸭绿江与瑗河,不仅水量充沛,且天然水质优良,属于重碳酸盐及碳酸盐的中性水,PH值为7.5左右,水质硬度低,年平均总硬度小于50毫克/升,氯化物含量一般在50毫克/升以下。除鸭绿江接近入海口处由于受海潮顶托影响。氯化物含量达300-400毫克/升,年平均氯离子总量为100-200毫克/升。此外,生物原生质含量、透明度等指标适中,是发展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及生活用水的理想水源。全地区地下水除东港市丹大(丹东至大连)公路以南沿海一带受海水倒灌影响,矿化度大于1克/升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均属于重碳酸钙钠型,为优质淡水。 (数据截至2011年)

生物

丹东市江海岸线长328.9公里,其中海岸线长93.3公里,(不含岛屿线长32.5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500平方公里(525万亩),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180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36.3万亩,潮间带以上可供养虾12万亩,种植芦苇面积27万亩。全市江岸线长235.6公里,境内大小河流1,600多条。

1、海洋生物资源

丹东沿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可分为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沿海的游泳生物主要有脊椎动物鱼类82种,甲壳动物虾类19种,软体动物贝类41种和藻类2种。已发现近海鱼类有黄花鱼、鲅鱼、台巴鱼、同乐鱼、带鱼、牙片鱼;甲壳类有中国对虾、脊尾白虾、鹰爪糙虾、中国毛虾;底栖软体动物有托氏昌螺、扁玉螺、宽玉螺、脉红螺、香螺、李氏笋螺、泥螺、毛蚶、魁蚶、泥蚶、紫贻贝、密鳞牡蛎、长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日本镜蛤、文蛤、青蛤、蛤仔、四角蛤蜊、中国蛤蜊、大竹蛏、长竹蛏、短蛸、长蛸、金乌贼、日本枪马贼。这些水产品是丹东沿海常见的枉息范围广、生长较快、品质上乘的海水生物资源。

2、淡水生物资源

全地区淡水鱼类有70余种,其中鲤、鲢、草、鳙四大家鱼是主要养殖品种。搭配品种有鲫、重唇、池沼公鱼、团头鲂等。湘潭境内已发现和查明的矿产有3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6种。储量较大的石灰石、矽沙、白云石、石膏、滑石、方解石、磷矿石、海泡石等。此外,有锰、铁、石英沙、钾长石、重晶石等其他金属矿。上述矿藏中以石灰石、矽沙、锰、石膏、白云石等开发利用较好。

人口

丹东市总人口240多万人, 其中,城市区69.7万人,东港市65万人,凤城市60万人,宽甸满族自治治县45万人。

丹东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29个民族,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占全市总人口的32%。满族主要集中在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镇(乡)和东港市的合隆满族镇;蒙古族主要集中在凤城的大堡蒙古族镇;回族主要居住在丹东市城市区和各县(市)城镇;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丹东市城市区,宽甸满族自治县沿鸭绿江地区和凤城,东港两市农村;锡伯族主要集中在凤城市西南部,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其他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丹东市城市区和各县(市)城镇。(数据截至2010年)

其中相关数据如下:

总人口

全市总人口为244469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3905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4173人,增长2.27%。年平均增长率为0.22%。

家庭户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815728户,家庭户人口为233778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3人减少0.36人。

性别构成

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39795人,占50.71%;女性人口为1204902人,占49.2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05下降为102.90。

年龄构成

全市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70832人,占11.08%;15-59岁人口1774660人,占72.59%;60岁及以上人口为399205人,占16.3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2250人,占10.7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3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8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13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31.6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498亿元,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完成136亿元,增长6.5%;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88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5元,增长11%。(数据截至2013年)

工业

丹东工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技术基础比较雄厚。现有企业1700多家,轻工业比重大,门类比较齐全,国家划分的82个轻工业门类中,丹东拥有68个,产品1300多种,传统工业历史较长,形成一定规模。丝绸、纺织、造纸等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8%;新兴工业有一定基础,电子产品已达到55个品种,仪器仪表工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在全国领先。丹东化纤、大客车、中客车、轻型车桥、拖内配件、商品锻件、丝绸、印染布、机制纸及纸板、新闻纸、工业射线探伤机、汽车音响、数字调谐器、彩显、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硼砂、硼酸、染料、轮胎、原料药等主要产品80%面向全国,许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丹东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0余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56户,90%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形成具有雄厚的产业优势。丹东各种车桥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首位,拥有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惟一车用涡轮增压器定点专用制造企业、全国最大的汽车和农用车后桥半轴专业厂,黄海客车拥有84个型号的系列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95%以上;丹东电子信息产业现已发展到规模企业15户,高科技企业、软件企业16户,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第三位;丹东的粘胶纤维一直保持国内领先优势,独有的柞蚕制品扬名海外。(数据截至2011年)

农业

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5.8万吨,连续三年获得大丰收。水产品产量60.4万吨,海洋与渔业经济稳居全省第二位。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2%。首个面积1万平方米的蔬菜育苗中心成立。在全国率先开通了“12316金农热线”服务平台。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市5个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中的3个实现竣工投产,2个部分竣工投产。新增12个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0户。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出口示范区4个,农产品出口额增长10%。“一县一业”产业水平逐步提高,东港出口草莓、宽甸出口板栗质量安全示范区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区;凤城市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产业示范市”,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宽甸石柱参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青山工程”完成治理面积7775亩,“两退一围”面积3万亩,大梨树、河口、獐岛、五龙背4个村(镇)被授予“中国美丽乡村”称号。农建水利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数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

文化艺术

传统曲艺

丹东单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辽宁省宽甸、凤城与东港等地的传统民间风俗活动,俗称为“烧香”,是极具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单鼓分为“民香”和“旗香”,汉族的称为“民香”,而满族汉军旗人的则称为“旗香”。丹东单鼓最早可追溯到女真人时期的萨满跳神活动,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单鼓多在农闲时节表演,通常会有数十乃至上百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参加或是欣赏这种民间传统的风俗活动。丹东单鼓以说唱结合为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有着载歌载舞的突出艺术特点。丹东单鼓与东北民歌、大鼓、二人转等多种本土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因此保护单鼓艺术,对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民俗

鼓乐在辽宁省的丹东地区广为流传,至今最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安东县志·婚礼》、《凤城县志·丧葬》以及《凤城县志·岁事》等丹东地区早年的县志之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载。丹东鼓乐在当地俗称为“鼓吹乐”,器乐的名目繁多,曲牌更是多种多样,是以民族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为主的一种传统的器乐演奏形式,历年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等特殊日子,这里的老百姓大多会请上一个鼓乐班子,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习俗。丹东鼓乐大致可分为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唢呐乐”以及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笙管乐”等两大类。丹东鼓乐对丹东民间音乐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

教育概况

2011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93项,授权发明专利81件,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2项。全市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75.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5.1亿元,科技奖励项目32项。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4所,拥有教职工26088人,其中专业教师21138人。共招学生10.08万人,在校学生34.6万人,毕业生9.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三所,有辽东学院(本科),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共招生9229人,在校生26802人,毕业生8852人;普通中专招生2631人,在校生8624人,毕业生2605人;普通高中招生14944人,在校生43970人,毕业生14323人;普通初中在校生81325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4305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16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高考上线率95.4%。(截止到2011年底)。

交通

综合

丹东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与朝鲜半岛有300公里的边境线,丹东铁路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是连接日本下关、韩国首尔、朝鲜平壤、中国北京和俄罗斯莫斯科的欧亚铁路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丹东港距韩国的仁川港仅245海里,是联结韩国、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

铁路

丹东境内有铁路线260公里,主要有沈丹铁路、凤上铁路、丹通铁路和灌赛线四条铁路,丹东站是沈丹铁路的终点站,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铁路相接,北京──平壤、莫斯科──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经丹东出入国境。丹东有通往北京、上海、青岛、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大连、龙井、山海关、长甸、满洲里的快速、直快、普快和普客列车。(数据截至2011年) 

公路

2007年,丹东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丹东已成为国家二类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丹东地区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鸭绿江大道2006年8月底竣工,丹东到东港的城际间干道多达4条。农村乡乡通油路,148个村通油路。公路总里程达71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3公里、高级次高级公路达4778公里),现有客运线路527条,沿途站点1059个。以丹东客运站为中心,下设凤城、宽甸、东港、孤山、通远堡、灌水等24个客运站。客运站全部达到交通部颁布的二级以上客运站标准,其中丹东、东港、凤城达到一级站标准。市区两市一县70多个乡镇85%的乡村通了客车,丹东客运站还有直达大连、营口、鞍山、桓仁、通化、北京、哈尔滨、锦州等20多个城市的长途客运班车。丹东现拥有沈丹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丹锡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数据截至2011年)

海运

丹东港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深水不冻港,2013年港口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是继大连港和营口港之后的辽宁省第三个亿吨大港。丹东港与东北东部铁路相连,辐射13个城市、40多个县的3000多万人口,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商品在此下海转运,推动了东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丹东港下辖浪头、大东港和海洋红三个港区,投入使用的生产性泊位达30余个,拥有大型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客滚、散杂、通用等专用泊位和配套的专业化、自动化装卸系统及堆场、库房等设施,港区面积达60多平方公里,港口年综合吞吐能力可达2亿吨左右。丹东港已由一个地方性小港成功迈入全国现代化大型港口行列。

民航

丹东浪头国际机场位于丹东市西南郊浪头镇,为4E级机场。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管理。可起降波音737、波音757、波音767、麦道90、空客A320、TU154等大中型客机。2014年4月17日,丹东机场新建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机场计划新开多条国内航线外,2014年内有望首先开通丹东至首尔、丹东至平壤的国际线路,日后将逐步扩大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等地。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3万吨,设有一个国际候机厅、两个国内候机厅、三个贵宾候机室。拥有2.6万平方米停机坪及服务车道,停车场1.1万平方米。丹东机场是一座同时可以起降国内、国际航班的国门口岸机场,在国内同类支线机场中规模、设施均位居前列。(数据截至2014年)

市内交通

丹东市2011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91公里,比上年增长6.2%,道路总面积1024万平方米,增长6.9%。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463辆,营运线路34条(不含支线),营运线路总长度693公里。丹东还有通往朝鲜新义州市的国际客运班车,每天往返两次。(数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

旅游

综述

景区景区
丹东旅游资源占地面积150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境内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自然景观开发形成国家、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4处。中朝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210公里,沿途6大景区、100多个景点构成一幅独具风情的边陲画卷和蔚为壮观的鸭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作为国家特许经营赴朝旅游的城市,丹东依托境内鸭绿江、虎山长城、凤凰山、五龙山、天华山、黄椅山、大孤山、天桥沟、青山沟、蒲石河、玉龙湖、大鹿岛、獐岛等景区景点,与沈阳、大连构成辽宁旅游的"金三角"。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下游浑江口至江海分界处的大东港之间。陈运和诗《鸭绿江与丹东》忆历史:“甲午风云的残留 抗美援朝的怒吼 仍被记录在黄海波涛 仍被讲述在鸭绿江口”。鸭绿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省中朝边境长白山主峰白头山,西南流至丹东市东沟县境入海。全长795公里,景区段210公里 ,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分水丰湖、太平湾、虎山、鸭绿江大桥、东港等5个景区。区内碧绿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岛棋布,沿岸群山叠翠,鹤鸟翱翔,景色殊美。

锦江山公园

风景秀丽的锦江山公园,坐落在丹东市北面的锦江山中。公园周围,翠山掩映,层峦叠嶂;整个公园依山势而建,园路蜿蜒,曲经通幽,葱郁秀美,恬静自然;园中,亭台错落,绿树成荫,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是国内外广大游客来丹东必游之地,是东北八景之首。 锦江山公园占地面积91.06公顷,始建于1916年,原名镇江山公园,1965年改为现名,是东北八大景之一。富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公园大门屹立在入口处,朱红圆柱,壁画装点,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公园大门始建于1924年,原为木结构,1935年改建成混凝土结构,1959年改建为具有民族风格的牌坊。它长34米,高17米,总建筑面积为396.7平方米,十分雄伟壮观。牌坊顶部雕刻精细,绘以各色古典图案,黄绿相间的彩色琉璃瓦沿檐脊而下,依次排列32个形象、逼真的琉璃狮子,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月亮岛

月亮岛是中朝界河——鸭绿江上一个面积为13.4万平方米的美丽小岛,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为200米,距中国一侧辽宁丹东市约200米,距朝鲜一侧新义洲市约600米。月亮岛犹如一叶轻舟与以抗美援朝而著名的鸭绿江大桥遥相挥映,不仅自然景观优美秀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

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是中国明长城东端起点。位于距丹东市20公里处,南临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据考古专家考证,虎山长城大约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上世纪90年代初,经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中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多公里,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认定其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长城以虎山长城为起点,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最后抵甘肃嘉峪关。

五龙山

五龙山坐落于丹东市区北郊地处丹东市振安区与凤城市交界地带,总面积56.53平方公里。丹东五龙山风景区包括五龙山和五龙背温泉,位于丹东西北25公里的五龙背镇。面积64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

凤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凤凰山位于丹东市西北60公里,距凤城市区东南3公里处,是一个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的山岳型风景名胜旅游区。古为“辽宁第一名山”,清列奉天省四大名山之一,现被称为“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中国历险名山”。1994年1月10日,凤凰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6月凤凰山总体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批准实施,1997年凤凰山古城景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桥沟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桥沟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示范区”,“全国十佳游客满意度风景名胜区”,系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和“国防教育基地”位于辽宁省宽甸县满族自治县境内,属长白山脉老岭支脉,距宽甸县城59公里,距丹东市155公里,距离沈阳市220公里。西与本溪县毗邻,北与恒仁县接壤,素有“一山望三县”之美誉。占地面积4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96%。公园以林海、奇峰和怪石景观为主,以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厚重的人文景观和神秘的抗联遗址为点缀,是著名风景旅游胜地和红色旅游圣地。

抗美援朝纪念馆

纪念馆纪念馆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丹东市锦江大街68号。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题写了馆名。1993年7月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落成开馆。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90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抗美援朝战争馆、抗美援朝运动馆、中朝人民友谊馆、英雄模范烈士馆四大部分。锦江山公园是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锦江山公园绿茵覆盖,花团锦簇,一山尽得天下秀,素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长治市    下一篇 阳泉市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