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长治市

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东西最长处约15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40公里,总面积13 89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8′03"—112°44′04",北纬35°49′—37°08′。长治历史悠久,周显王二十一年(前348年)韩国在此首置上党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为其一,市区内留存有古上党郡署大门上党门和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中轴线长408米的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长治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曲艺名城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6年9月,长治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2017年4月,长治入选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中文名称
长治
外文名称
Changzhi
别    名
上党、潞州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华北、山西省
下辖地区
10县、1市、3区
政府驻地
城区英雄中路68号
电话区号
0355
邮政区码
0460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东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
面    积
13,864平方公里(2013年)
人    口
343.54万(2016年常住人口)
方    言
晋语
-上党片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灵空山、上党门、老顶山等
机    场
长治王村机场
火车站
长治站、长治北站、长治东站
车牌代码
晋D
市    树
国槐
市    花
月季
高等学府
长治医学院、长治学院等
现任领导
市委书记席小军、市长卢建明
行政代码
140400
著名人物
冯奉世、李继隆、赵树理

目录

长治长治

长治市古为“上党”、“潞州”地域,其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殷商时为黎国,属冀州。

春秋时,曾为潞子婴儿国,后并于晋国。

战国时,此地域归属韩国管辖。周显王21年(公元前348年),韩国在此地设上党郡。后又归于赵国。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上党郡为开国36郡之一。

西汉、东汉沿用秦制,上党郡属并州。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上党郡入冀州。

三国时期,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上党郡复归并州。

晋朝的西晋永兴元年(汉元熙三年,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建国号为“汉”(多匈奴人,又称“匈奴汉”。后其族子刘曜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参见“五胡十六国”),上党郡归其管辖。

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前赵羯族将领石勒与刘曜决裂,自立政权,后灭掉“前赵”,建立“后赵”,上党郡归之。东晋永和六年(350年),石虎(石勒之侄)养孙冉闵乘后赵内乱尽杀石氏子孙及羯胡,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上党郡归于冉魏。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前燕慕容俊杀死冉闵并称帝,前燕版图扩大,收上党郡。东晋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的苻坚、王猛率部灭前燕,而后几年内逐步统一中国北方,上党郡入前秦。但鼎盛期后,其领地渐渐缩小。最终于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被后秦和西秦所灭。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西燕皇族河东王慕容永率众鲜卑贵族从关中东归,占据长子(今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以西)称帝,上党郡归西燕。同年,前燕贵族慕容垂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称帝,史称“后燕”,并与同为宗室的西燕争夺燕国的领导权。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慕容垂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灭西燕,上党郡归后燕。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北燕汉人冯跋杀死慕容垂之子慕容熙,推立慕容云为帝,后杀之自立为帝,延用国号“燕”,史称“北燕”,上党郡归之。

长治长治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注:此处未用东晋年号,因东晋已于公元420年被刘裕所灭,北魏(公元386年拓跋圭建国称帝,建都今山西大同)灭北燕并逐步统一中国北方,上党郡归之。

534年至535年,北魏衰落,权臣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同时,权臣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11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上党郡属两魏交接地带,归属未明(见右图)。但西魏治国屡胜东魏。西魏于557年被宇文泰所灭,建立北周。东魏于550年被高欢所灭,建立北齐。北齐于577年被北周所灭,上党郡归之。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分上党郡置潞州(是为潞州建置之始),上党郡属潞州。潞州得名于潞子之国。隋开皇元年(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取代北周,隋朝开国。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上党郡,移潞州于壶关。

隋大业元年(605年),改潞州为上党郡,隶冀州。619年,隋朝被王世充所灭。随后,唐朝建立。此间未改行政区划。

唐武德年间(618-627年),改上党郡为潞州,并置都督府。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以玄宗李隆基曾任潞州别驾的原故,设大都督府,并置上党郡。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潞州、上党郡属河东道。唐大历元年(766年),置昭义军(至德初称为“上党节度使”,宝应初改称“泽潞节度使”)。

五代后唐庄宗初,置潞州。

梁末帝时(913年-914年),改为匡义军。岁余,后唐灭后梁,改为安义军。后晋(936年-947年),复为昭义军。后汉和后周(947-960)循旧制。

宋朝时,太平兴国初(976为元年),改昭义军为昭德军,后为潞州。

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党郡、昭义军,隶河东路。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昭义军改为威胜军。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复为隆德府,后为昭德军。

金代(1115年-1234年),潞州隶河东南路。

金天会六年(1128),置潞南辽沁观察处。

元朝(1206年—1368年),潞州属晋宁路。元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

元太宗三年(1231),复为潞州,隶平阳路。

明洪武元年(1368),沿用元制。明洪武初,潞州隶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隶山西中书省,九年(1376年),隶布政司。

明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清朝(1616年—1911年),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长治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省、道、县3级制,废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领各县均属冀宁道。同年4月,于今长治市置潞泽辽沁镇守使署;民国5年(1916)改为潞泽辽沁营务处。民国13年(1924年),撤销营务处。民国19年(1930),撤销冀宁道,各县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1937年),山西省政府(阎锡山政权)置第三、第五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太行、太岳山为依托,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历经上党战役,长治于1945年10月8日解放。当月中旬,长治市(县级)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区最早设市的城市,隶太行四专区。1946年6月,长治市升格为地级市,直隶太行区。1950年3月,长治市改为长治工矿区(县级)。1952年3月,工矿区复为长治市,并恢复为地级市,由长治专区代管。1953年7月1日,长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辖。1958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代管长治市。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1975年,长治市复由山西省直辖,设城、郊两区。1983年9月,长治市辖城、郊两区和长治、潞城2县。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消,晋东南地区所辖平顺、壶关、黎城、屯留、长子、武乡、沁源、襄垣、沁县,划归长治市领属,长治市辖2区11县(市)。

区划人口

长治长治
长治市现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0个县。

市辖区:城区、郊区

县级市:潞城市

县: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长治市行政区划表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城区
55.6
48.4
046000
太行东街66号
郊区
289
28.1
046011
延安中路61号
潞城市
615
22.7
047500
潞华街道
长治县
483
34.1
047100
韩店镇
襄垣县
1158
27
046200
古韩镇
屯留县
1142
26.4
046100
麟绛镇
平顺县
1550
15.1
047400
青羊镇
黎城县
1101
15.9
047600
黎侯镇
壶关县
1013
29.2
047300
龙泉镇
长子县
1029
35.3
046600
丹朱镇
武乡县
1610
18.3
046300
丰州镇
沁县
1315
17.2
046400
定昌镇
沁源县
2556
15.9
046500
沁河镇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33456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5573人,增长6.23%。年平均增长率为0.61%。其中,男性人口为1710680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623884人,占48.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34。0-14岁人口为584606人,占17.53%;15-64岁人口为2520823人,占75.6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9135人,占6.87%。

资源

长治长治

农牧

境内的土地总面积为138.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7万公顷(1985年),宜林地面积2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9.9万公顷,牧坡20余万公顷。

森林

境内共有有宜林面积735万亩,实有林地585万亩,其中天然林173万亩,经济林165亩,林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3%。牧业资源有宜牧面积480万亩,已开发草场271万亩。

沁源境内的灵空山,属太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活立木蓄积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油松,占林木总量的62.3%。而长治境内的老顶山森林面积达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

矿产

长治地区的地下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9亿吨;除沁县、黎城、平顺3县外,其余县、区均有分布,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以无烟煤为主。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亿吨,矿石品种有赤铁矿、褐铁矿、赤褐铁矿和菱铁矿,矿床的类型为山西式铁矿。主要分布地区为黎城、平顺、壶关、襄垣、武乡、沁源等县。锰铁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锰菱铁矿和含锰赤褐铁矿,工业分类称屯留式铁矿,分布于沁源、屯留、长子等县。铝土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襄垣。硫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62万吨,主要分布于长治、壶关等县。耐火粘土的探明储量为1606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长治等县。大理石探明储量为140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平顺、壶关等县。长治市的熔制白云岩就有5827万吨,主要分布于黎城、潞城等县,还有铁矾土、硅石、石膏等,分别分布于襄垣、沁源、平顺、黎城、潞城、长治等县。其他矿藏还有钒矿、钛矿、镓矿、电石灰岩、制碱灰岩及铅、锌、铜等。

水利

长治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黄河流域的沁河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19.86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10.83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7.73亿立方米。全市漳泽、后湾、关河3座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

经济

2012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第二产业增加值894.9亿元,增长1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4%;第三产业增加值380.2亿元,增长9.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7.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13.9%。

农业

2012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53.9千公顷,减少3.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千公顷,减少0.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06千公顷,减少0.02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04.5千公顷,增加1.1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4.2千公顷,减少2.3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59万吨,比上年增加10.5万吨,增产7.1%。其中,夏粮5.2万吨,增产1.0%;秋粮153.8万吨,增产7.3%。

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9.3亿元,增长13.4%。全社会原煤产量1.05亿吨,增长1.4%;焦炭产量1322.2万吨,增长2.4%;发电量348.7亿千瓦时,增长14.0%;钢材产量553.7万吨,增长3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6.6亿元,增长3.9%。其中,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7.1亿元、215.8亿元、254.9亿元和106.3亿元,分别增长0.1%、-6.3%、-6.2%和25.6%;化学、建材、装备制造、医药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2亿元、17.1亿元、95.2亿元、19.7亿元和70.3亿元,分别增长3.3%、11.2%、39.2%、18.0%和49.0%。

2012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6亿元,增长39.0%。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867亿元,增长2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59.1亿元,增长8.2%。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8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9个,计划总投资1287.7亿元,完成投资271.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31.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5.9亿元,增长41.2%。其中,住宅投资59.9亿元,增长41.0%;办公楼投资0.9亿元,下降47.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7.7亿元,增长25.6%。

能源

2012年全市向省外运输原煤3030.1万吨,下降8.5%,外运原煤占原煤产量28.8%。在外运原煤中,铁路运输1919.3万吨,下降18.0%;公路运输1110.8万吨,增长14.7%。向省外运输焦炭780.2万吨,下降6.8%,外运焦炭占焦炭产量59.0%。全市采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81%。

国内贸易

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6亿元,增长16.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1.1亿元,增长16.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5亿元,增长15.4%。

对外贸易

201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14890万美元,增长47.5%。其中,进口额27254万美元,下降62.7%;出口额87636万美元,增长1722.3%。

金融

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4.1亿元,比年初增加149.9亿元,比年初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841.5亿元,增加110.7亿元,增长15.2%。

交通

铁路

太焦铁路、邯长铁路

公路

太长高速公路(太原-长治)、长晋高速公路(长治-晋城)、长邯高速公路(长治-邯郸)、长临高速公路(长治-临汾)、长安高速公路 (长治-安阳)、207国道、208国道、309国道

航空

长治王村机场

教育

长治长治

高校有:长治医学院、长治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高中有:长治一中、长治二中、长治三中、长治四中、长治五中、长治六中、长治七中、长治八中、长治九中、长治十中、长治实验中学、长治十二中、长治十三中、长治十四中、长治十五中、长治十六中、长治十七中、长治十八中、长治十九中等市直高中、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等。

中职有:长治卫生学校、长治第一职业中学、长治第二职业中学、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等。

医疗

三级甲等: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长治市第一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长治市中医医院、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

各县区、矿区、厂区职工医院

文化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

尚有上党落子、长治鼓书、八音会等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在这片土地上广泛流行。

方言

大部分县市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

名胜古迹

长治长治

旅游景点
太行山水
太行山大峡谷、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天脊山、太行水乡、虹霓大峡谷、神龙湾、通天峡、板山、太行龙洞、太行红石公园等
名胜古迹
上党门、潞安府城隍庙、观音堂、天台庵、南涅水石刻馆、法兴寺、龙门寺、崇庆寺、原起寺、五凤楼、仙堂山、天下都城隍、灵空山、沁县大云院、沁县二郎山、西湖、千女湖、洪济院、武乡县大云寺、明惠大师塔、真泽二仙宫、宝峰寺、襄垣文庙、金灯寺石窟等
红色旅游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兵工厂景区、王家峪、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老爷山上党战役遗址、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八路军文化园、太行山实景剧、平顺西沟展览馆等

旅游街景

青龙峡属于龙泉峡的一条支峡,位于龙泉峡东北口,西北距县城70公里,是龙泉峡风景区旅游景点之一。青龙峡呈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其中点缀着青龙潭、莲花台、狐仙洞、马奇寨等4个景点。因峡内有青龙潭,故名青龙峡。青龙峡南口宽阔敞开,两侧山峰平缓低矮,遥相对峙。漫山皆是松、柏、柿、枣树,花草丛生,遍地青翠,万紫千红。谷底到处是奇形怪状的灵石,最小的可拿到手中把玩,最大的一块灵石为长方形,长15米、高15米、宽3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小山丘上。青龙峡自然风光优美,是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太行水乡恐龙谷又名红岩谷,因谷中石崖形似恐龙而得名。恐龙谷有七处景点:红旗渠源、大禹治水议事、世界第二的恐龙谷、神鬼灵蛙、漳河第一瀑布、天然浴池、千米绿色走廊。四周奇峰翠,谷中悬瀑泻,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所。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获得时间
中国曲艺名城2015年
国家森林城市2013年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3年
全国文明城市
2011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0年
国家卫生城市
2006年
国家园林城市
2005年
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2004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东营市    下一篇 丹东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