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队伍”共同出击--老旧社区邢家桥的疫情防控“宝典”
2月2日,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右二)和网格员李丽娟上门为居民测体温,同时拉家常为他们排解焦虑。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是个流动人口占比50%以上的老旧小区。
截至3月31日,邢家桥社区完成4253户、11614人的第五次排查,从湖北或国外返渝的53户107人中,已有105人解除居家隔离或医学观察;其他省市返渝人员1079人,已有1074人解除居家隔离。目前社区防控疫情行动有效,为零感染。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邢家桥社区人口基数大、人员结构复杂,如何组织力量,形成有效防疫是个难题。
这种情形下,邢家桥社区在社区党委的指挥下,依靠群众力量,发动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和普通居民参与防疫工作。卡点“突击队”、摸排“侦察班”、民间“医疗兵”、安全“先行军”共同出击,连续奋战,彰显了防控疫情行之有效的邢家桥“方略”。
8小时设卡封闭社区编辑本段
百余居民组成防疫“突击队”值守编辑本段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期。根据上级指示,从明天起,将对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社区人手短缺,现恳请居民朋友们加入防疫队伍,齐心协力保卫我们的社区!”2月7日上午,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在社区的居民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招募令”。半小时前,她和同事接到通知:所有小区将从2月8日开始实行封闭管理。
“我们也不愿意让居民冒着风险参与防疫,但邢家桥属于老旧社区,出入口多、单体楼多、开放式小区多,封闭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谢兰说,社区紧急开会研究,决定以封闭主要路口和设立卡点的形式实行封闭管理,需要设立的卡点有23个之多。
“卡点要在8日前设立完成,每个卡点都要有人值守,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一共只有24人,即便加上志愿者,人手也远远不够。”邢家桥社区主任许光静说,没有报酬,还面临危险,也不知道能不能招到人,只能试一试。
令谢兰和许光静始料不及的是,居民群里很快有了回应。
“我一家老小都在社区,战疫情我必须要上!”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社区给我改造了房子,防控疫情我义不容辞!”
……
一天之内,一支100多人的卡点防疫“突击队”组建完成: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汪航仅23岁,是一名大学生;年纪最大的李明富,是一名81岁的老党员;78岁的黄淑萍因为身体不好报名被婉拒,又把女儿“撵”出来加入防疫队伍……
与此同时,在社区摆夜市的商户得知设立卡点需要物资,纷纷把自己的帐篷、挡板和照明设备贡献出来,23个防疫卡点火速搭建完成,距离社区接到封闭通知不到8个小时。
从2月8日至3月25日卡点撤销,社区居民张昭芬在卡点值守了40多天。“我是外婆辈的人了,以前从来不熬夜,这次因为值夜班一熬就是两周。”张昭芬说,“街坊邻居担心我,把沙发、床和取暖器都送过来给我用,我非常感动。”
谈到这支由居民组成的“突击队”,谢兰感慨万分:“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赢得了民心,才能在关键时刻凝聚巨大的力量。”
制网络问卷跑腿代购编辑本段
摸排“侦察班”摸清居民健康与去向编辑本段
老旧小区还给摸排工作带来困难。
“我们社区一共有4253户,每家每户都要摸排到位。”网格员涂渝介绍,“摸排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家里没人,有的是已经返乡的外来租户,有的是担心我们工作人员感染了病毒故意不开门、不作声,假装不在。”
第一轮摸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提高效率,涂渝通过“问卷星”平台自制了网络问卷,通过居民群扩散,让没有摸排到的居民填写。
网络问卷的使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问卷发出第一天,就统计到了300多户居民的信息,了解到了离渝居民计划返回的时间,让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准备应对措施。因为担心工作人员携带病毒不开门的居民也通过网络问卷反馈了信息。
在摸排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居民的种种困难,便自发为他们排忧解难。
居民王德容家里只有她和外孙两人,因为害怕感染病毒,天天在家吃咸菜下饭。工作人员马上为他们送来了新鲜的肉和蔬菜,还叮嘱道:“王婆婆,身体重要,你不要只给外孙吃,自己舍不得吃哦。”
“这个疫情也不晓得还要多久才过去,我吃完了怎么办呀?”
“吃完了你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又帮你买!”
为了给居民跑腿,工作人员建立了专门的“小二关爱群”,已累计开展服务544次,服务居民724人次。
陪聊解焦虑消杀每天不停息编辑本段
民间“医疗兵”关心居民身心健康编辑本段
“我今天感觉胸闷,是不是感染了?我该怎么办?”居民李扬曾在今年1月去过湖北,虽然居家隔离期已过,她还是时常担心自己患病。
“谢书记,我们‘关’了好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啊,我熬不住了。”见不到平日里聊天的街坊邻居,独居的陈婆婆感到孤独。
疫情期间,不少社区居民产生了恐惧、焦虑、寂寞等负面情绪。为了疏解居民的心理问题,邢家桥社区成立了两个陪聊队。
“微信陪聊队有10多人,主要是年轻人在线上陪聊;婆婆陪聊队有30人,由年龄比较大的人到老人家里陪聊。”谢兰说,“比如我和邢家桥社区前任党委书记邓美清,就是婆婆陪聊队的成员。大家虽然都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是让居民们把心里的焦虑说出来,多给予他们支持和陪伴,可以疏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两个陪聊队有40余人,而消杀队则是一支只有两个人的队伍。
何均华今年63岁了,在社区做志愿者已长达10年。从1月24日起,他和居民黎国萍组成消杀队,负责社区农贸市场和16栋单体楼的消杀工作。
装满16升消毒液的喷液罐近40斤重,何均华和黎国萍每天都要背着喷液罐负重行走近两万步,喷洒完12罐消毒液。
“农贸市场有778个摊位,每天进出一万多人次,我们每天要喷两次消毒液,单体楼每天要喷一次。”何均华说,“黎国萍是女娃儿,去小区的时候就是我去爬楼,她负责其它公共区域。”
2月15日晚,何均华的妻子突然生病住院,他请假去医院照顾妻子,黎国萍便带着“顶班”的邻居保质保量完成每天的消杀工作。
2月26日上午,何均华的爱人出院。何均华照顾妻子吃完饭,便又背起喷液罐投入到消杀工作中。
既灵活应变又严格把关编辑本段
安全“先行军”助力复工复产编辑本段
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复工复产有序开展。
封闭管理期间,居民要凭工作证明办理出入证进出社区。这令一些暂时没有工作,需要外出务工的居民犯了愁。
2月11日,邢家桥社区干部姚欢、陈玲等人组成安全“先行军”,每天对复工的商铺和农贸市场摊位进行三次巡查,并为务工人员开具证明、为商户员工录入信息,忙得不可开交。
“社区了解到你的确有就业意愿,要出去找工作,只要通过体检,就可以给你开健康证明!”陈玲告诉社区居民孙大勇(化名),他可以外出找工作了。
“我们是在详细了解居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需要外出务工的居民开绿灯。”陈玲说。
一些个体户也提交了复工申请,负责审核的姚欢对每一份申请都严格把关。“我们要求复工的个体户要准备体温枪、消毒液,尤其是口罩要备齐所有员工15天的用量,才能达到复工的最低标准。”
除了防疫物资的配备,社区商户能否顺利复工,还要看派出所对从外地返回员工的健康信息和活动轨迹的联网审核结果。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令姚欢印象深刻。
“合祥汽修一共10个员工,我给他们录入了信息,本来觉得没什么问题,结果接到派出所电话,有个员工跟一名确诊患者坐过同一班高铁。”姚欢回忆起仍心有余悸。
所幸,这名员工在乘高铁返乡后已自行隔离了14天,确认没有感染后才返回社区。“不过这件事情给我提了个醒,之后的信息录入,我就更细心,问得更详细了。”姚欢说。
截至3月31日,邢家桥社区670个个体工商户,已有617个复工复产,农贸市场778个摊位已全部恢复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