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医护人员“火线”抗疫时 深圳人在做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截至目前,深圳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深圳市民的心情也如这春日里的景象一般,正在逐渐平复和回暖。成效与信心皆来之不易。这既离不开专业医疗工作者们在抗疫前线的辛苦付出,也离不开千万市民的默契配合。他们或坚守岗位保障着城市的运转,或为“爱”奔走主动加入抗疫行动,又或是“闭关”在家配合防疫……
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平凡举动,或许可以更好地代表和体现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之所在。
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温情联动暖人心编辑本段
“请大家不要歧视他们(病家),……在疫情面前,我们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互相关爱,这个世界才更温情更美好,疫情才更容易被控制。”1月31日,在深圳病例小区信息公开后,一份张贴在小区的告示,感动无数人,瞬间刷屏了深圳人的朋友圈。
疫情突如其来,湖北人、武汉人被视为可能的“病毒传播者”,似乎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但在深圳,人们却用最大的善意对待他们。
在海乐社区,陈女士门口的蔬菜袋上方露出一张小卡片,其中一句留言充满暖意:“您在家里不是隔离,而是战斗。”新华社用《一张小卡片背后的“深圳温度”》点赞。
陈女士刚从湖北荆州返回深圳,要进行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在此期间,她一度担忧害怕、心情烦闷。
然而,自我隔离期间,社区医生每天例行的电话问询,都从一句“抱歉,打扰了……”开始,这样贴心的举动也渐渐抚平她忐忑不安的心情。
家住罗湖区莲塘街道港莲二村的汪奶奶和老伴都年过八旬,因为年前偶然接触了来自疫区的旅客,便主动居家自行隔离观察。其间,汪奶奶拒绝了亲朋好友的探访,可没多久就遇到了生活难题:家里没米没菜了。
管理处给物业一线人员发放防疫物资。
因为疫情防控关系,外卖只能送到小区门外,老人年迈腿脚不便,四十斤的大米更让他们发了愁。物业管理处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连忙安排小区保安把这些生活用品送到老人门前,叮嘱老人要是有困难尽管跟物业提。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深圳各个社区显得格外冷清,但邻里间一幕幕温情关怀的瞬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小区物业承担起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很多业主看在眼里,主动对物业工作人员表达感谢,有的小区业主还专门组织为物业工作人员募集防疫物资和慰问金。
2月6日,龙华区莱蒙水榭春天花园业主提出要给一线人员发放物资补贴,短短几天时间,业主们筹集了近20万元的资金,用于物业一线人员的补贴发放和防疫物资购买。
“我们有好几个业主常看到保洁阿姨半夜仍在清理垃圾。”业主曹女士说,物业工作人员中的大部分没有购买防护物资的渠道,有时候连口罩都不够用。在募资之前,就已经有业主拿出家里的酒精,分给工作人员,也有业主翻出护目镜送给他们。
“看到他们物资不够,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曹女士与其他业主的募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业主的支持,行动马上开展得如火如荼。
面对疫情,社区居民与物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温情联动使得家门口的疫情防护网变得更加牢固。“隔离不隔心、抱团暖人心”的深圳温度,使深圳人在疫情面前从容不迫,展现出强而有力的战斗状态。
从不缺席的“红马甲”:冬日最温暖的亮色编辑本段
同样让人倍感温暖的还有,从不缺席的“红马甲”。
深圳是座志愿者之城,疫情期间,“红马甲”也成了冬日里最温暖的亮色。
春节前夕,疫情暴发,为保障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服务总队紧急招募商超菜篮子保障志愿者。在观澜一家工厂做普工的余昌宝主动应征。
小区封闭管理,部分公交停运,地铁间隔延长……对47岁的余昌宝来说,抗疫期间做义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家住观澜的余昌宝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床,匆匆洗漱、早餐,6点半出门,步行一公里去观澜富士康南门站搭乘公交车,再换乘两条地铁,才能在9点到达志愿服务地点梅林家乐福超市。
商超菜篮子保障志愿者,负责在抗疫期间协助商场超市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在志愿服务的日子里,什么货品重余昌宝就扛什么,一天也拉过500公斤重的货。繁重的劳动,时常让余昌宝累得直不起腰。来深圳已经20多年的余昌宝,在这里结婚生子,在他心里,深圳早就是自己的家。“深圳给了我一个家,给了我爱,在共渡难关的时刻,我也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深圳”,余昌宝说。
还有许多“红马甲”们,义务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登记、物资发放。吴丽是海乐社区一名社工,同时也是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健康U站站长(义工),春节至今她选择留守在社区防疫一线。每天上午10点左右,吴丽及其他义工会随社区的车队到各个站点运送物资,随后在社区巡逻一下,如发现有未佩戴口罩或需要帮助的人,便会上前提供帮助。
他们还给居民派发防护手册、宣传防疫知识。每天下午2点开始,社区工作站的义工们就开始核查回深人员的登记情况,并汇总给工作站办公室。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深圳市义工联组织747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基层防控、小区管理、物资供应一线的普通市民数以万计。截至目前,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红马甲”已有大约44万余人次,保证了这座城市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保持正常高效运转。疫情当前,“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这些耳熟能详的信仰更加彰显。
“希望我身体里的抗体,能够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深圳南山一新冠肺炎康复者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志愿捐献了200cc血浆。
2月16日,新冠肺炎治愈后出院的詹同学,得知感染康复者血浆里产生的抗体可以救助重症患者后,尽管初愈的身体还需静养,但他毅然决定捐献。詹同学是一个“00后”,在他身上,是新一代深圳人彼此扶持、相互守望的担当精神。
坚守岗位的他们:“逆流”而上编辑本段
疫情发生后,深圳社区封闭管理,大家都宅在家里配合抗疫,城市路上的车少了、人少了,而来来往往最多的就是外卖小哥和快递员。他们成为了每个家庭与外界接触的纽带。疫情之下,他们的配送服务显得格外重要与珍贵。
“喂,您好,您的外卖到了,麻烦到小区门口的外卖架取一下。”外卖小哥祝龙龙给顾客打完电话后,将外卖放到顾客所在小区的外卖置物架上,拍照记录,完成这一单。祝龙龙回到电动车上,翻看手机,等待新的派送任务。
今年24岁的祝龙龙是河北保定人,去年7月来到深圳,加入美团外卖配送行列。从春节到现在,他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岗位一线,将一份份外卖送到居民手里。“能够帮助到别人,送外卖的意义不一样了,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价值。”祝龙龙说,疫情期间,很多人居家隔离,他们每天都会送去外卖和一份“温暖”。而他们也收获了许多顾客的反馈,外卖单上经常会收到很多暖心的话:“注意安全”“不要着急”“疫情期间,你们辛苦了!”……
有一次,同事还收到一份茶饮店的订单:“10杯奶茶,送给你和身边的同事喝,你们辛苦了!”
“真的有感动到,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医生在一线抗疫,我们也希望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祝龙龙说。
与外卖小哥一样,为维持这座城市有序高效运转,许许多多在水电气热、交通出行、食品供应、环境卫生等城市基本“生命线”工作的基层工作者也一直坚守岗位,为守护城市贡献力量。
2月10日,企业复工复产的消息刷屏,深圳供电局500千伏深圳巡维中心值班员姚晓哲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们不是复工,我们一直都在。抗疫保电,我们不退。”赢得一片点赞。
2月18日晚上将近10点,室外温度不到10℃。深圳水务集团南山分公司蛇口所工作人员在回家路上收到消息:某定点隔离酒店附近排水管网堵塞。顾不上一天的辛劳,蛇口所值班人员立即赶回公司,在做好全身安全防护措施后,迅速赶至现场。经过约1个小时奋战,清理出3吨油渣,疏通了管网。
作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勇敢坚守在战疫一线,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并对疫情期间的大量废弃口罩进行专门处理。
公共交通是人员聚集的高风险环境,疫情期间,很多出租车司机坚持上路。“只要有一位乘客,就要出车。出车不单为了赚钱,还有一份责任担当。”鹏程电动出租车公司爱心车队的张队长说。
科技人的抗疫:硬核而暖心编辑本段
除了维持城市运转人员的坚守,深圳科研人用一系列的新成果帮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排忧解难,他们在抗疫战场上的种种创新和研发成果,同样传递着属于科技的“温度”。
近日,一条“一线医生如何给眼镜止雾”的帖子登上了微博热搜。
医护人员的护目镜起雾不仅会使视线不清,影响工作,更容易滋生细菌,具有很大危害。听闻这个消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喻学锋、杨新耕、康翼鸿博士等通过紧急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医用防护面罩、护目镜等防雾功能的纳米涂层。这种纳米厚度的涂层是利用自主开发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增稠剂等增加附着力,医生使用喷剂后,可以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连续五小时以上护目镜不起雾。
医护人员的皮肤,同样让科研人员牵挂。“一线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面临巨大压力,许多医护人员由于长期佩戴防护设备和使用消毒液导致面部和手部皮肤受损。”日前,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吴奕光博士了解情况后,将自己团队研发的新型创面修护及防护产品捐赠给武汉的数家医院。这种敷料对人体安全、无毒副作用,喷敷后如同戴上“隐形手套”,可以一洗清除。
口罩是医护人员必不可少的防护品。普通民众和医护人员日常使用的各类医用口罩在蒸煮消毒之后,口罩的静电就被消除,导致防护作用劣化,无法实现重复使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勃研究员团队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伍晖副教授团队通过实验发现一种材料,重复蒸汽消毒后,性能也不会减弱,这意味着在口罩短缺的情况下,有可能实现口罩应急的反复使用。
此外,深圳大学巩鹏课题组还利用可穿戴体温贴,实现一部手机同时动态监测多位留观者的体温。当体温超过37.3℃时,软件会自动发出警报,使医护人员实时了解体温变化,减少了医护人员与被隔离人接触的感染机会。口罩、温度计、手套、护目镜……这些都是从小处着眼的研发,但在这些细微的创新中,融合了深圳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深圳温度,硬核而暖心。
作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这座城市容纳百川的气度。在疫情期间,深圳人用一个个暖心的举动守护身边人,传递了团结奉献、务实高效的深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