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护佑生命,他们战斗在“最前线”

”7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张多兰收到来自武汉当地医护人员的问候。”张多兰说,在病房里,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们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

左图为新疆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新医大六附院呼吸内科医生王开杰正在病区为患者诊治。右图为在武汉抗疫期间,医疗队队员张多兰与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留影。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在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致敬医护,共抗疫情”。当日,记者连线正在乌鲁木齐休养的新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倾听他们的抗疫前线故事。

目录

医患同心,恰如家人编辑本段

“回到家乡,一切都好吧?”7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张多兰收到来自武汉当地医护人员的问候。

1月28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作为队员之一、有着20年重症护理经验的张多兰被编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

“在CCU里,我们要一直守在患者的床边,时刻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一刻不敢放松。”张多兰说,吸痰、动脉穿刺……因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眼镜、面屏、三层手套,平时最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困难。一个班下来,防护服里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有时参加完抢救,张多兰会因体力透支而眼前发黑。每当这时同事们都会劝她离开病区休息,她总说:“我还能坚持,现在出去,可惜了这套防护服。”

除了高强度的工作,现在回忆起武汉那段时光,更多的是温暖。3月初,一名七旬患者转入CCU,吃饭、大小便等生活照料都是由护士完成。后来,老人逐渐康复,除非必要治疗,他从来不愿意让张多兰等医护人员靠近。

“老人其实是怕传染我们,他总说我们太辛苦了,让我们多歇歇。”张多兰说,在病房里,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们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医患同心抗疫,恰如“一家人”。

张多兰说,医疗队队员间的互助合作、患者的一声“谢谢”,都是那段日子美好的记忆。

同袍一心,协作战“疫”编辑本段

对于武汉,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医生吴敏有着特殊的感情。

多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对口支援新医大五附院的医疗援疆单位之一,两地医护人员彼此结下情谊。得知需要新疆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援,吴敏毫不犹豫报名请战。“这次驰援武汉就像是回家,与对口医院的兄弟姐妹们并肩作战。”吴敏说。

“共同战斗,出生入死。”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耳鼻喉科主任朱霆给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王开杰的一句留言。

因为有呼吸内科6年的工作经验,30岁的王开杰被分派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感染科23病区,与朱霆结缘,共同面对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

对于这样的患者,如果7至10天内不能拔管,就需要做气管切开手术。朱霆带领的“气切小分队”,首先需要切开甲状软骨下缘,暴露气管;再切开气管前壁,迅速插入气管套管,将硅胶内管从套管植入并固定,接上呼吸机……”这一系列精准操作需要在15分钟内完成。

王开杰说,自己向朱霆学到了很多专业操作知识。同时,作为一个呼吸专业的大夫,自己也给出了很多用药和治疗方向的建议,作为工作“搭档”的朱霆总是欣然采纳。

在王开杰的记忆中,朱霆是个热心的大哥。他说,因为病人多,自己经常错过定点回酒店的班车,一起工作的朱霆总会开车送他回酒店。

“在危难时刻,王开杰能够与全国4万多医务人员一起来到武汉,拯救我的家乡人,和我一起拼命,我对此一生难忘!”在电话里朱霆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警徽亮闪闪 守护雷神山 ——记坚守雷神山医院的民警    下一篇 最宝贵的回忆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