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从保卫武汉到驰援吉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艳团队战“疫”记

李艳说,根据武汉保卫战中积累的经验,她和同事童永清博士很快找出破解吉林“检测难”的瓶颈;采用回头看、两步走来“提速增量”,通过强化检验人员质量和安全认知、建立质量评估和阳性结果复核制度、病毒灭活提前至采样阶段、磁珠法提升检测水平等专业手段“提速增量”,使吉林当地检测能力可实现10倍增长。

fileImg

△李艳

“武汉疫情告急时,全国4万多医护全力支持武汉抗疫,能够有机会回报全国人民支援武汉的恩情,是我心之所向。”在圆满完成支援吉林的任务后,在战“疫”中“连打了两场”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教授回到武汉。战“疫”期间,她带领团队创造了全国医院最早开展核酸检测、检验量居全国医院之首的战绩。

目录

决胜时刻再出发编辑本段

5月18日,武汉保卫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而有着4个中高风险区的吉林市疫情仍较严重,尽快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快速准确的核酸检测是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一纸调令,点名李艳赴吉林支援,以期“猛将出马”扭转当地抗疫的被动局面。

对于吉林的疫情,李艳并不陌生。此前,她受国家调派,先后对疫情较为严重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线上培训。当被“钦点”亲身赴吉林抗疫一线,她更深感吉林抗疫的使命光荣且责任重大。

按照国家对当地核酸检测保安全、保质量和提速增量的要求,她白天对吉林省核酸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查看、调研与测评,及时发现制约核酸检测质量和提速增量的瓶颈,有针对性地开展核酸检测现场指导和培训工作,晚上根据当天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次日调查及培训材料;每日将工作总结向国家卫健委汇报,寻求各级政府支持与配合。

“每日早八点一直到次日零点,就是我的工作节奏。”李艳说,根据武汉保卫战中积累的经验,她和同事童永清博士很快找出破解吉林“检测难”的瓶颈;采用回头看、两步走来“提速增量”,通过强化检验人员质量和安全认知、建立质量评估和阳性结果复核制度、病毒灭活提前至采样阶段、磁珠法提升检测水平等专业手段“提速增量”,使吉林当地检测能力可实现10倍增长。

赴吉9日,李艳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提速增量”任务。短期内提升了吉林市医疗机构核酸检测的能力,实现“应检尽检”“随来随检”,并为今后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储备了足够的检测能力;她提出的因地制宜优化流程和准入制度,实现当地检测能力3倍至10倍增长“两步走”的专业建议,得到了当地8家医疗机构的认同和政府的肯定。

“您悉心培育地方人才,建设系统防控机制,带来的科学防控理念坚定了吉林人民的战‘疫’信心,吉林人民将永远铭记您千里驰援的深沉大爱。”离开时,一纸书卷代表了吉林人民的感谢。

至暗时刻勇担当编辑本段

李艳团队一直在与病毒正面交锋。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病原体的核酸检测作为确诊“金标准”,是战“疫”的第一道关卡。然而受制于检测能力,一月中旬的武汉乃至湖北,只有省市疾控中心能每天完成少量检测。

前线奋战,舍她其谁!早在1994年,李艳受国家公派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大学病毒感染实验室专研病毒感染的分子诊断。1998年她放弃高薪选择回国,用10年时间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打造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分子诊断专业尤其是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已达全国最佳和国际先进水准。

在59岁临近退休的年纪突逢疫情,李艳没有退缩。

“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毕生所长即是战‘疫’的最好武器。”在最初防护急缺的至暗时刻,李艳带领团队勇于担当,沉着应战,不懈努力,攻坚克难。

早在2020年1月初新冠病毒尚未被认知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子病原实验室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突然从50%以上降到20%以下。

排除试剂盒样本质量问题后,李艳敏锐地察觉到“可能出现了新的、无法识别的病原体”。她第一时间拟定应对方案,积极调整人员,要求门诊所有采样人员做好防护,所有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人员严格做好三级防护,最初的常规核酸检测流程迅速转变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规范化检测流程。

科室医生徐万洲回忆:“1月18日,李主任一次订购5万支原装进口鼻咽拭子时,我还觉得几万支太多了,怕用不完。没多久疫情暴发,全国断货,我才发现主任当时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1月21日凌晨,接到试剂并连夜进行性能评价,李艳带领团队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最早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当日即完成1200例样本检测。

当时的武汉,核酸检测能力成为世界关注的“风暴眼”。李艳想的是“标本如何能多做点,结果如何能出快点”。

她带领全科人员暂停其他分子检验项目,检验科所有人员实行全天24小时4班轮换工作方式,在p2实验室日夜奋战,几个月以来,持续优化流程,不断突破极限,迄今已完成148376例核酸检测,创造了检验量居全国医院之首的奇迹及单日检测5835例的检测纪录。

面对病毒越战越勇编辑本段

“办法总比困难多”,是李艳的口头禅。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她总是在不停地想办法,怎么能更快一些、更准一些、更安全一些。

1月24日,针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出现的“假阴性”现象,李艳带领团队深入分析,在排除试剂盒因素后,判断是咽拭子采集方式的问题。他们总结出鼻咽拭子采集“要深、要转、要取细胞”等关键要点,迅速制作“鼻咽拭子采集图谱及操作视频”并广为科普,使一线采样更规范,力保检测结果更准确。

1月31日,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仅10天,李艳团队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病毒灭活法”:将新冠病毒原始样本加热至56℃放置45分钟、灭活后再检测。该方式一经验证,得到武汉78家医疗机构、湖北省251家检测团队的积极响应,合力“猎毒”,大大提高检测安全性。

核酸检测“假阴性”一度让民众恐慌不已,李艳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沉下心来带领团队基于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和灵敏度高的数字pcr技术,开发了新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大大提升病毒核酸的捕获概率、病毒阳性检出率和分型效率。

李艳介绍,新的检测方法灵敏度更高,检测通量高,实现一次性检测新冠病毒和其他共29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同时监测病毒的突变情况,缩短传染源暴露时间,为疑似患者提供更多的鉴别诊断依据,加速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分流的速度,早期即完成病毒分型和病人分诊,为精准施治赢得时间。经过学科科研团队持续科研攻关,他们已能做到13分钟快速提取核酸,将核酸检测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3小时。

与此同时,李艳团队通过病例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与患者感染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免疫联合检测对提高新冠病毒早期检测的临床敏感度具有重大价值。这一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迅速应用到临床,有效弥补了核酸检测漏检的风险,为诊断、治疗监测和病程转归提供了更多帮助。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满足社会和临床需求的同时,抓紧科研攻关并转化为临床应用,有效提升检测能力,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社会责任和专业使命。”李艳团队积极主动承担防疫责任,在疫情初期就协助46家市区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累计接收外单位送检标本12148人次。

“我把生命中大部分的热忱和活力都献给了检验医学事业。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科和医院的发展,更见证了国家医学事业的飞跃。”李艳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风雨无阻,他送社区老人到定点医院做透析——“有许警官在,我们就安心”    下一篇 王鑫和他的“战疫武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