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护佑生命健康的护士们:不可替代的力量
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顺利返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护士节有了特别的意味。这个创立了一百多年的职业人之节日,从未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发人思考。去冬今春,中国人将目光聚焦到他们的身上,用最深情的词汇赞美他们的职业精神。这支主要由女性组成的队伍,在除夕风雪之夜向武汉、向湖北无畏逆行,在病毒肆虐的地方舍命搏杀的身影,让人们难以忘怀。
护士,身在医疗最前沿,从事最基础的工作,付出最繁重的体力,他们比任何其他医学工作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在战“疫”前线,患者们真切地感受到,护士是与他们最亲的人。“你将性命相托,我以我命守护”——护士,是这场抗疫战中不可替代的力量。
抗疫战是一部史书,护士无疑是其中的精彩章节。他们的英勇付出,成为这场战役惊天逆转的重要力量。2月20日至3月17日,海河传媒中心赴武汉记者组一行6人,随天津医疗队进驻武汉抗疫前线,27天里发回近40万字、300多分钟的文字和音像报道,不少是反映护士们战“疫”的片断。这里,本报记者再次梳理其中未发出的报道,希望能为天津医疗队“武汉保卫战”作一补记,并借此国际护士节之际,向曾经为武汉拼过命的护士们致敬!
1勇敢的心编辑本段
时间推回到2020年的春节。从除夕夜开始,解放军医疗队率先进入武汉抗疫的战场,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组的340支医疗队相继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一场激战在荆楚大地展开。
主力军火速进驻主战场。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天津支援湖北的首批医疗队138人奉命出征。至2月22日,天津共向湖北派出13批医疗队,其中10支医疗队进驻武汉市。据统计,全国派往湖北的医疗队共计42000余人,其中,天津1291人,护士占比70%。
在天津第一批赴湖北医疗队,记者结识了一位名叫马君的护士,她来自静海区医院,已从事多年重症医学护理。从进驻武钢二院那天起,她就开始记日记,她希望“能在将来给两个孩子讲讲武汉的故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妈妈还有叔叔阿姨们有多勇敢”。2月15日,她为一位80岁的老人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颈外静脉输液,并记录了当时的经过——
8时至12时的班,我们组有3个卧床的病人。其中有一位60来岁的大爷,年轻时走南闯北,还说去过天津,这次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他向我诉说心中的恐惧,我们安慰他,鼓励他,他才安心。另外两人是一对母子,母亲80岁,儿子作为家属伺候她,后来她儿子也出现了症状,而且伴随头晕,检查后是脑梗死,也住院了,真是不幸。
80岁的老奶奶卧床不能活动,儿子坐轮椅也帮不了她、我们组三个高大的男护士一起把老人抬上医用平车。等到输液的时候,这位老奶奶的血管条件特别差,属于那种肥胖肤白类型的人,身上还有点儿肿胀,手臂、腿上、脚上一丁点儿“青印儿”都看不到。输液真是困难极了。考验我的时刻到了,我心想。看看她颈部,果断决定,就扎颈外静脉了。请一位队友帮忙摁住锁骨上方静脉阻断血流,等静脉充盈后果断进针,瞬间突破感就有了,回血也出现了。固定,连接,队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我点赞,慢慢地直起我的老腰,酸疼酸疼的。不过最开心的是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颈部的留置针还为后面的队友解决了难题,一举两得……
放在平时,这样的输液方式只是寻常的操作,从马君的日记里也看不出什么神奇。但在微信群里,队友们却纷纷给她点赞。因为当时马君穿着防护服,护目镜阻碍视线,厚厚的手套影响手感,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一针见血”,实在令人佩服。设想,如果扎针失败,可能就是另一种后果了。记者问马君是怎么做到的?马君说,其实平时在医院上班也经常遇到很难穿刺的患者,早就练出来了。不同的是,平时是徒手,还能用手指感触一下静脉,而这一次是在戴着三层胶手套、视野模糊的状态下操作的,相当于半聋半瞎。当时就是告诉自己,心静、手稳,一定要“一针见血”,最后成功了还是感到值得欣慰的。马君告诉记者,在武钢二院,天津第一批、第二批医疗队共有二百多名队员,医生护士都是从天津各医院抽调出来的尖子,大家都各怀绝技。这次到武汉,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医术交流的机会。能遇见这么多专家并在一起工作,真是感到特别的荣幸。
在面对艰苦的局面时,护士们都有一颗勇敢的心。天津第十一批医疗队“90后”护士刘雅茹,来自天津环湖医院,是一名退役军人。在进驻武汉中南医院重症病区后,她对记者表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全身都捂出了痱子,很艰苦。但我的心是执著的。守护病人是我的职责,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她讲述:有一天,一位阿姨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问:我走着进来还能走着出去吗?刘雅茹笑着对她说,阿姨,您放心吧!国家不会放弃您,我们也决不放弃您。您要有信心,与我们一起战胜病毒。有什么问题困难,您都可以告诉我们。阿姨的泪水在眼中打转,不断说着感谢和对不起……这一幕让刘雅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刘雅茹说,艰苦磨炼意志,更显护士勇敢担当的本色。
2天津“女将”编辑本段
“女将”,是武汉人对成年女子的习惯称谓。武汉女人耿直如钢,眼里从来不揉沙子。在抗疫战场上,武汉人见识了同喝一江水的天津“女将”,她们做起事来,也是一样的干脆利落。
在天津第六批医疗队进驻的江夏方舱医院,患者们点评护理部主任王澍苓是铁面无私的“女包公”。来自天津中医一附院的王澍苓,负责江夏方舱医院的护理工作和院感防护。对传染性疾病而言,医院感染的防控是一道不容有失的关口,王澍苓就是江夏方舱医院的把关人。江夏方舱征用了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A馆和B馆地面1至2层改建而成,共计床位719张,是国家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方舱医院。医疗队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以及江厦区中医院,有护士279名。自2月14日开舱,集中收治564名新冠肺炎患者,其平均住院时间10天以上。除了医疗救治外,安全保卫、餐饮服务、医废处理、环境消毒等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医院感控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王澍苓接手这项工作时,并无多少实际经验,但在这里,她带领的院感组确保了医护人员零感染,至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成功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事故、零投诉、零复阳”的五个“零”目标。在谈到江夏方舱院感防控体会时,王澍苓说,保护好自己,才能守护好患者。院感防控的评判标准,要么是零分,要么是100分,容不得有半点侥幸。
记者从王澍苓的工作日志中发现,在江夏方舱坚守的一个月时间里,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死盯漏洞,随时整改”。2月16日,她发现“开舱初期只有一个通道,医护人员出舱时间较长”,随即整改“增加二通道,且一楼走第二通道,二楼走第一通道,各队负责自己的感控;错时排班。”2月18日她发现“转出患者终末消毒处理流程不规范”,随即整改“转出患者的衣物及生活用品作为医用垃圾处理,双层黑色垃圾袋扎紧,做好病区及物品登记,统一焚烧;完善患者转出流程并下发。”2月19日,她发现“二楼患者去卫生间通道不合理”,随即整改“调整二楼病区通道隔离桩位置,将其与洗漱间连起来,确保病人不在工作人员区间活动”……王澍苓说,方舱医院的临建设施,注定了运转过程中会不断有漏洞暴露,这些漏洞必须及时堵住,否则贻害无穷。
2月26日,一位媒体记者采访后出舱,在进入出口通道前脱掉了防护服,只剩下N95口罩。王澍苓将此视作“紧急事件”,将这位记者堵在了门口:“你的身体暴露在红区,严重违反了院感防控要求,这不是件小事。”她坚持将这位记者送往留观点隔离14天,并增派人员,加强对穿脱防护服的“全程监督”。王澍苓说,非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出现失误,是我们监督不到位,这也是一次教训,必须引起我们更多警惕。后来对进出方舱的非医护人员,王澍苓都要亲自陪同,全程监护。她解释,这是“战场纪律”,也是对他人负责,对大众负责。
院感防控,是一条极其严格的“战场纪律”。来自静海区医院的护士长蔺新梅担任第十一批医疗队护理部主任,同时协助院感防控工作。全队120名护士,很多人是三甲医院的资深“大咖”。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百多个女同胞,这戏可咋唱啊?面对记者的问题,蔺新梅笑道:纪律是生命线。蔺新梅有骄人的职业履历:医科大学护理学学士,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2017年、2018年两获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市妇联、市总工会联合颁授的“人民满意的好护士”称号;2017年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服务突出个人”称号,副主任护师职称。这些都表明她是一位专家型的护理人才。事实上,在十一队,蔺新梅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大姐,她把这支一百多人的护士团队带得指哪儿打哪儿。
“她总是以坚定的信心和果敢的决断影响着大家。”领队佟小光这样评价蔺新梅。在院感防控方面,她是大家的“守护神”。逢每次进出“红区”,她都要反复督促检查护士穿脱防护服,确保每个细节做到位。“细节决定成败。在红区,细节左右生死。”她告诉记者,“我要保证全队无战斗伤亡。”她深知要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但这是没有商量的硬指标。她对驻地和医院的感控制定了严密的流程,每个班次交接班时都要相互提醒。有的护士一上班就很紧张,有的进到红区后身体反应强烈,这个时候,蔺新梅就成了“定海神针”,她主动跟班协助护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人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她说,“在红区值守,其实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
天津十一队护理团队以精细的护理技术和温馨的服务,赢得了患者赞誉,赢得了同行的尊敬。至3月11日,天津十一队在中南医院坚守13天,累计收治4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22人,其中16例重症危重症,实现患者“零死亡”目标。在出色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国家卫健委命令,天津十一队在驻地休整,准备增援金银潭医院。接到这个命令后,护理团队既紧张又兴奋。蔺新梅说,紧张的是金银潭医院在姐妹们心里就是病毒的龙潭虎穴呀;兴奋的是,金银潭是武汉保卫战的核心阵地,指挥部能派我们去,这是多么大的信任!那些天,队员们一边休整,一边从技术、体能和思想上做着准备。但是正在大家摩拳擦掌之时,3月18日夜,国家健委命令天津十一队撤离武汉,原定增援金银潭医院的任务交由其他医疗队执行。
回家,当然是大家内心期盼的事,但蔺新梅心里却有些失落与不甘。她说,满打满算我们到武汉29天,从2月27日进驻中南医院,战斗13天就撤出来了。这又让我们撤回天津,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
天使逆行,只为战“疫”之胜。医疗队的大批撤离,意味着“武汉保卫战”已经迎来胜利的时刻。蔺新梅告诉记者,想到这一点,多少令她感到欣慰。中南医院就坐落在武汉东湖边上,但天津十一队的队员却一直没有时间游览东湖风光。她想,再回到武汉时,她要好好欣赏一下东湖,大“疫”之后,它一定更美。
3战靴风景编辑本段
在抗疫的战场上,护士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以乐观的情绪,传递着战“疫”的信心,并贯穿于细节之中。在天津第六批、第十二批医疗队进驻的江夏方舱医院,天津第四批、第五批医疗队进驻的江岸方舱医院,天津第九批医疗队进驻的沌口方舱医院,队员们以各种方式,调动患者的情绪,创造了诸如“方舱广场舞”“方舱生日Party”“方舱休闲晚会”“方舱文化墙”“方舱诗会”等文化娱乐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方舱文化”。这其中,也有队员们画在战靴上的系列卡通作品。
天津中医一附院给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统一配发的雨靴,成了江夏方舱医院里“行走的风景”。它的首创者是医生赵寻和护士孙培超。这两个大男人玩起小清新也是别出心裁。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全队战前训练,在训练的间隙,赵寻、孙培超忙中得闲,在靴筒上作画,没想到随意之为,却引来队员们争相模仿,及至进驻方舱后,他们的“靴筒卡通”风靡全舱,也成了媒体争相跟拍的焦点。于是,这“战靴上的风景”,在一些医疗队又演绎成了“战袍上的记事”“口罩上的誓言”,凡此不一而足,给正在郁闷中的患者带来了别样的感动。3月3日,天津市卫健委又添一把火,向天津第六批医疗队送去一批新战靴,天津六队悉数赠送给了同在一舱的陕西医疗队。陕西队的队员们也照猫画虎,把战靴描绘得五颜六色。
天津六队护士高珊和任延妍向记者展示了她们珍藏在手机里的“战地摄影”作品时特别赞赏这一组“战靴上的风景”,画面满满卡通味——有新冠病毒举手投降;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有任延妍家的猫;有天津杨柳青的小桥流水;有天津大麻花和武汉热干面……3月10日,江夏方舱休舱那天,他们的“方舱文化”也有了升级版——当天,张伯礼院士赶到现场与队员们一起庆贺,并告知,江夏方舱医院将改建为“武汉抗疫纪念馆”。队员们想,这个馆里总要有一件特别的纪念品才好。于是,有队员拿出一件全新的防护服,在上面描绘了樱花和天津之眼、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图案与文字,并将这件作品赠送给未来的“武汉战疫纪念馆”。一些队员把战靴也捐赠了出来。
“方舱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中华民族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写照。若干年后,当历史学家们“考古”武汉抗疫的史料时,它们便是固化的佐证。在公元2020年的春天,有一群人,曾经搏杀于此,当时的环境虽然凶险,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乐观的……
4国家致敬编辑本段
3月17日,驻武汉的医疗队开始撤离战场。班师归乡,本该是快乐的,但许多护士却满心伤感。这样的伤感,其实在他们撤离病区的那天就有过。这样的伤感,也是因为有太多的牵挂。
前述护士马君在她的日记中记述——
3月14日,一个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武钢二院清院了。从最初一点一滴的建设到最后的清院,整整48天,我们各种付出,各种不舍……早晨查房的时候,我们挨个进入病房和患者一一告别,我从宿舍带来红红的苹果分给大家,祝福所有患者都平平安安。患者们听说我们要走了,都跑出来和我们合影留念。54床蒋大爷拉着我的手含泪对我说:“我舍不得你们走,可是我又希望你们快点走,快点回家,家里有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孩子,你们的爱人,你们太辛苦了,谢谢你们……”这声声祝福,发自肺腑,让我泪目。亲爱的大爷大妈们,我也舍不得你们啊!我多想看到你们每一位都能早日出院,平安地回到家中。
恋恋不舍地出了红区,出了医院的大门,我回过头望了又望这座一个多月前还是废弃的大楼,如今已经被打造成生命的方舟,心里又有了几分释然,我,我们,兑现了从天津出发时的诺言。
江岸方舱医院休舱那天,天津第五医疗队护士阚燕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休舱,这是从一开始大家就期盼的时刻,而将最后一位患者送上车,面对昔日热闹嘈杂的方舱,一种失落感、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当天晚上叮嘱最后一班人员拍一些空舱后的照片发给我,我悄悄躲进库房打开照片的瞬间,泪流满面!失声痛哭!我的心、我的身体都在颤抖着,激动于我们此战告捷、我们零感染;伤感于我们战斗的地方、我们为之拼过命的地方从此成为历史,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久久不能……
天津五队50名队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区,是最后撤离武汉的队伍之一。护士周怡说,3月30日撤出协和医院时,心里酸酸地难受。去机场的路上,心说,车开慢一点吧,让我们多看一看武汉,看一看我们拼过命的地方。到武汉那么多天,我是头一次这样清晰地看清它的样子。回到天津,还一直回忆着在武汉的日子。对我们而言,这场抗疫战是一辈子的记忆……
在这场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万千白衣天使以仁心大爱宣示,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谁是为人民拼命的人?拼命的人付出拼命的爱,也必定赢得人们拼命的尊崇。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护士节中国的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国家卫健委特发专文,向护士致敬。这是国家的致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护士向死逆行,白衣执甲,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抗疫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全社会理应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氛围。人们看到,中国的护士群体,是护佑生命健康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他们当得起国家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