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任克敏:脱贫攻坚“半边天” 撑起鲍家“一片天”

村支书刘洪玉激动地说:“由于地理原因,大坡组和鲍家组隔着一座大山,一直以来都没有直达的路,村民之间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如果不是我们任书记,这条路根本不可能这么快修通!”

“路终于修好了,以后我家小孙孙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去读书了”,“现在我们大坡组到鲍家组走路只要20多分钟就能到,做‘活路’、买东西,都方便太多”……2017年12月30日,伴随着阵阵鞭炮声,大坡组到鲍家组机耕道修通了,路程从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为20多分钟。

村支书刘洪玉激动地说:“由于地理原因,大坡组和鲍家组隔着一座大山,一直以来都没有直达的路,村民之间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如果不是我们任书记,这条路根本不可能这么快修通!”

每周工作例会

刘洪玉口中的任书记,是安顺电大派驻鲍家村第一书记任克敏。2016年3月,按照市委选派第一书记要求,任克敏主动请缨到基层参与驻村工作。

目录

“党建工作要从最基础抓起,从最突出改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编辑本段

“刚到鲍家村报到,村支书因家庭原因辞职,村办公室因不适应办公需求而长期紧锁,日常办公都在村干部家,群众办个事情都不方便……”提起初到鲍家村的情形,任克敏记忆深刻。为了建立脱贫攻坚“指挥所”,她四处跑项目、要资金,但由于新建村级活动场所所需资金过大,迟迟未能如愿。帮扶单位知道后,立即协调了2万多元,对原村办公室进行装修加固,让村党支部有个临时办公地点。

2016年,按照市委关于村级活动场所三年行动计划,开发区启动村级活动攻坚计划,鲍家村活动场所新建提上了日程。任克敏抓住这一机遇,从征地、报项目、施工建设,都亲力亲为参与。刘洪玉说:“任书记真心让我佩服,作为一个女同志都这么拼,我们男同志再不尽力都不好意思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投资100多万总面积1000平米的新活动场所建成了。

然而让任克敏更犯愁的是支部书记的空缺。她心理清楚,“支部强不强,就看领头羊”。由于村里年轻党员大多外出务工,基本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从现任班子里面培养挑选。这时村委员刘洪玉浮现在任克敏脑海中。“这个同志虽然55岁,年纪稍微大点,但他一直都在做工程,是个致富能手,而且活动场所建设时基本上都随叫随到,对村务工作非常热心。”任克敏和幺铺镇党委沟通后打定主意,就培养这名同志担任村支书。最终,经过组织选举,刘洪玉成功当选支部书记。

在任克敏和刘洪玉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健全完善“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停滞很久的“三会一课”重新开展。同时,为使在外务工党员也能参与组织生活,任克敏把鲍家村全体党员纳入蓝卓校园网管理系统,定期向党员推送“两学一做”学习资料、村级发展动态、节日问候等,使他们通过网络感受来自党组织的温暖。建立鲍家村微信工作群,村支两委干部开会交谈更加便捷。带领村支两委到塘约村等地学习,使大家主动寻找差距,挖掘发展潜力。

村级工作开展中

在鲍家村活动场所宣传栏上写着“党员五事争先,共建美丽鲍家”:干好本职事,争当魅力鲍家参与者;做好身边事,争当和谐鲍家先锋者;管好家庭事,争当孝义鲍家传承者;参与公益事,争当鲍家奉献者,完成组织事,争当魅力鲍家建设者。任克敏介绍说:“这是我们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共同拟写的,每次支部会议上大家都要大声朗读一遍。现在我们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都普遍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了……”

“当杜鹃花开满山冈,我又来到这个村庄,绘一张蓝图打一场硬仗,喜看这乡村变模样……”编辑本段

随着帮扶时间的增加,走访群众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显露在任克敏面前。其中,鲍家组和大坡组通行难问题群众反映最多。鲍家组和大坡组是临近的两个大组,居住着大部分群众。虽挨得很近,却有一山之隔,没有直达的硬化路,住在大坡组的孩子每天需要往返走3个小时的山路来到位于鲍家组的村小上学。由于道路两旁多是陡坡和悬崖,上学路十分危险。

刘洪玉无奈地说:“以前我们也想修路,但没有钱,到各部门去跑项目也需要时间,所以迟迟没有解决。”不服输的任克敏下定决心一定要修好这条路。她带着支书刘洪玉一道向帮扶单位汇报情况。在领导的帮助下,几经努力,最终借助青岛帮扶安顺的有利契机,成功申请到帮扶资金30万元,打通总长1.5公里的机耕道,待条件成熟再修建硬化路。

2017年3月,项目资金终于到位。因单位工作原因,任克敏结束驻村工作回校任教。她走的时候心里始终放心不下鲍家村,放心不下那条路。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接替自己的同志一定要盯紧项目落实。临行那一天,群众结伴送别她,大家心里都念叨着任书记的好。“任书记是个热心肠,去年我家危房改造项目申报,没有她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

入户宣传政策

也许是与鲍家村有着不解之缘。同年7月,安顺市委集中选派后备干部参与驻村帮扶。条件符合的任克敏再次主动请缨回到自己熟悉的脱贫一线——鲍家村。

还没来得及修整,回村的第一件事,她就立马去查看机耕道的修建情况,加速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年底,在村民的投工投劳下,路终于修通了,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条路承载着太多,既是孩子们求学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又是鲍家村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与此同时,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6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鲍家村水管网改造也得到圆满解决。现在,村里抽二三个小时的水就够大家吃三四天了。村委会副主任汪永发高兴地说:“如今的鲍家村,工作组牵头,党员主动作为,群众积极配合,工作干起来特别顺。”

“以前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我觉得任书记能扛一片天,她就是我们的主心骨”编辑本段

“鲍家村头岩石多,出门就要爬坡坡。嫁出去的姑娘逃得脱,娶来的媳妇就淌着(‘遭殃’的意思)。”周边村民流传的顺口溜便是鲍家村的真实写照。如何让乡亲们富起来,是任克敏一直思考的问题。紧邻幺铺镇的宋旗镇创新村食用菌产业做得红红火火,群众口袋越来越鼓。“既然创新村可以,为什么我们鲍家村不行。”任克敏立马来到镇扶贫办,咨询食用菌种植事宜。这一去可把任克敏高兴坏了,开发区正准备在全区推广种植食用菌,形成规模化产业链,推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任克敏迅速抓住这一千载难逢机遇,迅速申报项目,参照创新村模式,组建“党社联建”合作社,利用区级项目资金100万元,修建50个食用菌大棚,带领群众种植。在发动群众种植过程中,任克敏了解到贫困户刘连玉脑子活、人勤快,但因妻子生病过世,欠下了不少债务,只能留下两个孩子在村里独自生活,自己外出务工还债。任克敏心疼两个孩子,三番五次打电话劝刘连玉回来种植香菇。一次又一次的说服,终于打动了刘连玉。

回村后,在任克敏的协调下,刘连玉到创新村学习香菇种植技术,村里为他担保赊账引进菌棒。通过1年多的种植,慢慢见到了效益,账也渐渐还清……如今,他加入脱贫攻坚讲习队,用自身体会鼓励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向群众传授香菇种植技术。今年1月,刘连玉因突出表现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而像刘连玉一样因产业脱贫的人也越来越多,在香菇等产业的带动下,鲍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23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5000多元,贫困发生率从12.96%下降到2.09%。任克敏很有感触,“基层工作最难的是思想工作,最重要的也是思想工作。只要群众思想做通了,什么事情都好办!”

聚力产业发展

如今的鲍家村不再是以往的旧模样,黄幺物流大道和安六铁路从鲍家村穿过,交通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一个个香菇种植大棚拔地而起;客商们纷纷前来考察投资,各个项目相继落地,大量的用工需求解决了村民的生计;凭借村级党组织坚强有力,首次获得2017年幺铺镇先进村荣誉,年底又被开发区评为“党建工作创新村”;紧邻黄幺大道打造的鲍家村山体公园式新村安置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任克敏描绘的致富蓝图,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刘洪玉感慨地说:“以前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但我觉得任书记能扛一片天,她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我常说,任书记和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给任书记在村里找块地修个房子,让她住在这不要走了,当我们一辈子的第一书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舒新城对修订《辞海》表示为难,毛泽东风趣地说了这句话    下一篇 田兵:真蹲实干富百姓 群众心中好干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