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轮椅教授”郑宗辉:在讲台上“打响”信息战

一位后来成为高级将领的学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郑宗辉教授的课给我们换了“脑”,一下子从机械化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信息战从那时起就在心里“打响”了。

陈 枫摄

陈枫 摄

这是一首与不治之症顽强抗争的生命之歌。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其左腿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损伤”。2005年以来,以热血与毅力,坐着轮椅,坚守在三尺讲台;这是一名为实现强军梦而不懈追求的奠基者,以军人的使命,开创了我军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先河。他主持完成《信息作战学》等18部专著,取得128项教学科研成果。

他就是国防信息学院信息作战教研室教授郑宗辉,全军通信兵信息作战首席研究员。

目录

讲台,就是“战场”编辑本段

“一定要让能看到战场最大情况的人来做决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记者还未走进教学楼306室,激情四射的授课情景已然跃入记者脑海。未曾想,讲台上是一位坐着轮椅、用颤抖的手翻着PPT的教员,他就是郑宗辉。

听其授课,若洪钟在耳。“郑教授的课贴近实战,充满了‘硝烟味’,他的每一堂课都来源于艰苦扎实的调研,有时为了撰写讲义,在基层部队一呆就是半个月”,学院徐跃军院长介绍说。

这已经是第二十六期全军师职领导干部信息作战理论集训班。15年前的1998年,郑宗辉对部队师旅级军事指挥员信息化素养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结果让他忧心如焚:少数人连电脑操作都不会,信息化素养欠缺,成为制约一些部队指挥员履行职责的瓶颈。

在军事变革风起云涌的今天,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变,“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从何谈起?1999年初,郑宗辉向总部提交了关于举办全军师职领导干部信息作战理论集训班的报告。与此同时,他深入一线部队收集信息作战教学资料。1999年5月,全军首期师职领导干部信息作战理论集训班在学院开班。

一位后来成为高级将领的学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郑宗辉教授的课给我们换了“脑”,一下子从机械化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信息战从那时起就在心里“打响”了。

而对郑宗辉来说,唯一不同的是,那时的战斗是“站”着进行的。

8年前,正当郑宗辉在信息化建设研究领域潜心攻关时,一种叫做“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却向他悄悄袭来。医生说,长期伏案工作已造成他腿部肌肉萎缩,部分神经细胞坏死,建议长期住院治疗。

一个教员,离开了课堂,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还没出治疗期,郑宗辉就穿戴整齐,挣扎着回到了熟悉的讲台。由于腿脚不灵便,郑宗辉上下班只能扶着墙一步一步“挪”进办公室。时间久了,墙壁上留下一串明显的痕迹。为了他行动方便,学院在他办公室门口的台阶设置了专用通道,还加装了扶手,被亲切地称为“郑宗辉小路”……

学院训练部教学课时统计表上,记录着这样一组不平凡的数字:2010年185课时,2011年170课时,2012年165课时……并且,授课质量年年测评第一。郑宗辉患病8年间,卧病在床的时间累计起来,不足半年。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主要成果恰恰诞生在这段病情加重的日子。2010年,主持完成《联合信息作战》、《人民防空信息防御概论》等专著,2012年主持完成《军事需求研究概论》、《信息化战争概论》等专著……

转型,直面挑战编辑本段

“郑宗辉小路”、“郑宗辉痕迹”……在国防信息学院,到处流传着他的传奇。循着郑老师每天必经之路,记者来回走着,体会他的艰难。

身体上的难不算难,对郑宗辉来说,时代的挑战才是旷日持久的战斗。

从爆破工程到图书管理,从合同战术到信息作战,再到信息化建设研究,在郑宗辉的从军生涯中,他经历过5次专业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由熟悉专业转向陌生专业,由已知领域转向未知领域,但他始终瞄准“能打仗、打胜仗”的神圣使命潜心钻研、倾心育人。

2011年6月,通信指挥学院更名为国防信息学院,拉开了学科专业合并重组的大幕,擂响了信息化领域教学改革的鼓点。郑宗辉又向新的学科制高点发起了冲锋。

“直面信息时代的挑战,只有加速能力升级、完成素质转型,才能立足三尺讲台、服务军事变革。郑宗辉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官兵树立了榜样。”学院政委陈黎升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不尴尬!90后男助产士:只想把这行干出色!    下一篇 “草鞋”干部走出了脱贫路上的义重情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