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探访黄河边藏族牧民:住在景区里 吃上景区饭

记者从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获悉,青海省2016年至2019年实施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搬迁安置农牧户52480户、200067人。今年46岁的桑杰东治在搬到德吉村之前住在周边的深山里,大半辈子以放牧为生,现在在景区打工,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

fileImg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出发,向东南方向驱车行驶不到两个小时,便来到了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
不到早上10点,达巴和妻子就开始在自家的小院里忙活,“2017年12月,我们一家人从尖扎县马克唐镇李加村搬到德吉村后,陆续开了农家乐和小卖部,做起了小买卖。”
记者在德吉村看到,新村内整齐划一地建设了一排排的农牧民新居,在黄河岸边建设有休闲广场、码头、露天沙滩、小吃广场等旅游项目产业。
2016年8月尖扎县德吉村集中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对浅脑山区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多个贫困村251户农牧户集中安置,让农牧民从海拔3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的大山深处,通过扶贫搬迁来到这个海拔不足2000米、黄河岸边的移民新村。
易地搬迁之前,牧民达巴每个月1000余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便是全家人的唯一经济来源,除了要抚养3个未成年的孩子外,还需要给患病的妻子治病。“现在我们全家每个月的收入超过了5000元钱。”
提到生活上的变化,达巴开心得合不拢嘴,新村内水、电、路、通讯、污水处理厂一应俱全,服务中心、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也应有尽有。在屋顶上摆放的30块光伏发电板给他家带来了每年4200元的稳定收入,全村251户村民每年在光伏产业上的收入就有100万元。
今年46岁的桑杰东治在搬到德吉村之前住在周边的深山里,大半辈子以放牧为生,现在在景区打工,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为了能和游客更畅通地沟通,他还自学了汉语。
黄南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白守泰告诉记者,德吉村2018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15万元,2019年“五一”小长假旅游收入约110万元。
记者从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获悉,青海省2016年至2019年实施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搬迁安置农牧户52480户、200067人。其中,藏区六州搬迁安置28730户、105177人,分别占该省搬迁安置总规划的54.7%和52.6%。
“青海藏区六州脱贫攻坚成效最明显,藏区贫困人口从2017年年底的16.3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5.5万人,减贫10.8万人,减幅达到了66.3%。”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小巨人”姚明微笑谢幕,“市长粉”送上感谢    下一篇 一支画笔、三年时间,他将人人痛恨的“牛皮癣”变成最美童话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