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这个三代石化之家藏龙卧虎

董松江是山东人,生在东北,长在甘肃,妻子李桂兰则是地道的东北人,两人都是兰州石化系统的职工。女儿董星妤是第三代兰州石化人,爷爷一辈参加兰州石化的建设、父母亲为兰州石化事业奉献一生,

360??20191119152734772.jpg

董松江一家。前排为董松江夫妇和孙子,后排为董星妤和其丈夫。

“以前老董工作忙,照顾不了家里,现在我们都退休了,他对我照顾得可仔细了,每天早上起来,连漱口水都替我倒好了!”

日前,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退休职工董松江家里,妻子李桂兰说起丈夫,一脸惬意。

董松江是山东人,生在东北,长在甘肃,妻子李桂兰则是地道的东北人,两人都是兰州石化系统的职工,两人20世纪70年代末结婚,生有一个女儿。女儿董星妤是第三代兰州石化人,爷爷一辈参加兰州石化的建设、父母亲为兰州石化事业奉献一生,如今,她和爱人也都在兰石化企业工作。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是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化生产企业,被誉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公司成立以来,一代代兰州石化人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董松江家庭就是众多石化人家庭中的一个缩影。

目录

爷爷:直到退休仍然是工长编辑本段

董松江的父亲叫董厚增,曾是西北工程管理局六处职工,1955年从东北来到兰州支援大西北建设。当时兰州炼油厂刚刚筹建,董厚增参加了最初的建设工作。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在董松江的脑海中依旧保存着些许儿时的记忆。

“那时候我还很小,有时候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去玩。当时工作的条件很简陋,工地用铁丝围起来,父亲和其他工人就在那里工作。”董松坚说那个工地旧址至今他还记得,那是父亲参加兰炼建设时留给他仅有的记忆。

董松江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父亲董厚增父亲是个很受人尊重的人,他是七级木工,技术很好,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工作负责、能力很强,他当时就担任工长,其手下的技术员有的后来成长为甘肃省级领导干部,父亲却很少提这些往事,也很少提自己的工作经历。

虽然董厚增很少提他的过往,但留下许多荣誉奖章,从这些荣誉奖章中,董松江确信父亲曾有着不一般的经历和工作业绩。从20世纪60年代起,董厚增离开兰州参加了三线工程建设,从那时起,董松江和哥哥姐姐们就很少和父亲在一起了。只是每年父亲休假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团聚20几天。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董松江参加工作,父亲还在外地工作。

“那时候父亲和我们一家人长期分离,我们基本没享受过什么父爱,可以说,父亲那代人为了国家的建设,奉献了太多!因为工作需要,我父亲66岁才退休,退休后他仍然经常到单位去帮忙。”董松江说。

董厚增1988年去世。那年董松江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去北京开会前,已得知父亲病情的董松江去医院看望了父亲,这竟成了父子最后一次见面。

“父亲在工作中威望高,但脾气有点倔,工友们亲切称呼父亲老董头。直到退休,他仍然是个工长。”董松江告诉记者。

父亲:女儿心目中的英雄编辑本段

在女儿董星妤眼中,父亲董松江是个英雄式的人物,在兰州石化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有着诸多荣誉,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曾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但这一系列不平凡的经历也是董星妤长大后参加工作才逐渐了解的。

20世纪70年代初,17岁的董松江成为石化厂的一名包装工。因为好学上进,后来成了一名操控高压聚乙烯装置的操作工。

董松江所在的岗位是高压聚乙烯装置生产中的核心岗位,如果对设备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气相物料超压瞬间排放,俗称“放炮”。一炮出去,方圆十里都能听到“炮”声。虽然“放炮”属于设备运行中的正常现象,但每次“放炮”后设备要恢复运行需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制服“炮老虎”,使设备高效运行,董松江每天跟着老师傅学技术、学工艺、学设备、学安全,光求解问题的记录就有10多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啃完了30万字的《高压聚乙烯》等专业书籍。在长时间的实践、摸索中,董松江总结出了“四勤一准”的“降虎”方法,解决了这一困扰装置生产多年的难题。

因为工作中的突出成绩,董松江1978年获得化工部劳动英雄称号,197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全国劳模那一年,董孙江年仅26岁。

“上班的时候老董一直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每当生产设备遇到故障,即便是深更半夜,只要电话一响,他就往单位赶。因为经常加班,老董根本顾不上家,为了照顾孩子,我不得已几次调换了工作。”妻子李桂兰这样告诉记者。

在女儿董星妤的记忆中,爸爸陪她玩的时间很少。以至于儿时的她和爸爸仅有一张合影照片,这一直让她很纳闷。直到长大后她才明白,因为爸爸经常上夜班,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避免在岗位上因为精力不集中工作出现疏漏,爸爸需要白天休息。

有一次,董星妤偶然翻开家里的老影集,看到了爸爸在各个时期的经历和获得的许多荣誉,觉得很惊讶。特别是看到1979年8月《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以《在易出事故的岗位不出事故的人——董松江安全操作八年》为题的通讯报道后,董星妤才真正明白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过什么样的经历!

“我爸爸是那种喜欢做、不喜欢说的人,他从来不提自己获得过的那些荣誉!”董星妤对记者说。

孙女:“少说多做”是我们的家风编辑本段

“小时候我经常很长时间趴在窗口等爸爸妈妈回家,窗口正对着爸爸的工厂,我总会久久地盯着窗前的那条路。这些记忆,成了我童年中磨灭不了的印象。”董星妤对记者说。

董星妤告诉记者,和许多石化子弟一样,自己结束学业后,也顺理成章来到了石化系统工作。从2005年至今,董星妤先后在兰州石化三联绿化园林工程公司、三联食品公司、兰州石化液化气公司液化气站工作。岗位虽然普通,但董星妤秉承了爷爷和父亲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

在液化气站,看起来文弱的董星妤曾经管理着60多名职工,并带领大家获得公司先进班组称号。而董星妤本人这些年来也先后获得公司授予的“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个人”“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优秀团员”等荣誉。

在一次单位组织的演讲活动中,董星妤这样说:我越来越明白,爸爸为什么永远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看着已经退休的父亲身上的那股做事的劲儿,我作为他的女儿心里总有一份特别的敬重,我敬重我的父亲,敬重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和父亲、爷爷一样的人。

“董劳模家庭是我们兰州石化公司的五好文明家庭和区上的最美家庭,她女儿董星妤也很优秀,他们一家三代,真正传承了我们石化人的精神!”采访中,兰州石化公司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唐彦红对记者说。

“爸爸对我言传很少,身教很多,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做事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对个人得失不多计较,我觉得这就是爸爸对我最大的影响。爸爸平常少说多做,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这样!”说起父亲和这个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董星妤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石油作为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在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前列。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目前拥有员工1.98万人,总资产达200亿元,年营业收入600亿元左右。在兰州石化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像董松江家庭这样的石化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共和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历史上,兰州石化人留下了抹不去的一笔。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80后”中国女孩从摄影外行到半个专家,“摄影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下一篇 十年坚守公安事业,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