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从“打工妹”到“爱心邮差” 她给山区孩子们带去一束光

虽然已经过去7年多了,但刘格格仍然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送给孩子们送去的是鞋。2012年,刘格格看到一则关于贵州留守儿童的新闻,决定去一探究竟,于是在大年三十买了飞机票前往当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出入大山,把大包小包的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中;他们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四处奔走,为当地建起公益学校……刘格格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刘格格今年30岁,是河北献县人。十多年前,她来到天津一家理发店打工,收入并不多,却因一次偶然机会走上了公益之路,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爱心邮差”。

“走访最贫困的地区,走近最需要帮助的人。”刘格格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公众号简介里,同时也写在了自己心里。她在7年多的时间里曾十几次走进大山,足迹踏遍山西、云南、贵州等多省的山区,行程超过10万公里,先后帮助了2000多名留守儿童,总救助款超过60万元。

目录

从“打工妹”到“爱心邮差”编辑本段

“虽然过去了7年多了,但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送给孩子们的是鞋。”刘格格说。2012年,她看到一则关于贵州留守儿童的新闻,决定去一探究竟,于是在大年三十买了飞机票前往当地。

“当时我就觉得在这个大家都能吃饱穿暖的年代,给他们口吃的孩子们不就饿不着了吗?当时就是想得很单纯。”刘格格说,去了山区之后,她被深深震撼了,那里的孩子还穿着几乎是露脚趾的鞋。

回来后,她就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买了175双鞋子,每一双都是她亲自挑选,又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的。由于孩子们每天要走单程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三月份收到的鞋子,六月份刘格格再去的时候,就已经都磨损穿坏了。这让她萌生了让大家一起帮助他们的想法,随后她就发了朋友圈。

后来,刘格格身边的朋友包括理发店的顾客,甚至很多陌生人,都加入到她的队伍中,托她给孩子们送去爱心。爱心人士到达不了的地方,也委托刘格格献爱心,大家给她起了个名字——“爱心邮差”。从那之后,她就像邮差一样,经常奔波于贫困山区,把所有的善款换成物资,送进山里。

“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你才知道,真正贫穷的地方是不通路的,邮局能到的地方,还不是真的贫穷。”刘格格说。

筹集到的物资,由飞机转大巴转摩托再雇马帮,最后还得请老乡们把物资背上山,每一趟都要走4天以上。沿途是悬崖峭壁,泥石流、山体滑坡时有发生,狂风暴雪也是家常便饭。而这样的路,刘格格一走就是7年多。

7年多来,刘格格跋山涉水,给大山里的孩子们送去礼物,送去温暖,也送去希望。这些年,刘格格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而她从孩子们那里收获的感动,也越来越多。

“被别人帮助感觉自己太幸福了”编辑本段

刘格格热心助学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然而,2019年11月26日凌晨,刘格格和一位爱心志愿者驾车从天津去河北送爱心款,途中与一辆大货车发生碰撞,坐在副驾驶上的她受伤严重,被送进天津人民医院ICU。

当时,刘格格手头没有任何积蓄,但在车祸发生不到六个小时,熟悉她的人就凑齐了5万元送到了医院。而这笔住院费用,足足交了三个小时,因为,需要打出34张缴费凭证。

11月28日,刘格格病情恶化,肺部感染、积水,需要再次手术。京津冀三地爱心志愿者又一次发起了网上募捐,在16个小时里筹款10万元。网友纷纷称她为“为众人抱薪者”。

刘格格每年都会为环卫工免费理发,事故发生后,有很多环卫工人来到医院探望她,还有一些素未谋面的人听说了刘格格的故事,也来到医院,有的留下些善款,有的在病房门口看一眼就走了。

2019年12月21日,刘格格在昏迷了20多天后终于苏醒了。由于胸椎骨折、肺挫伤、脾破裂、11根肋骨断裂,她每天看手机要被限时。但她还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看着孩子们给她发来的视频。

“我也没有想过,我帮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别人跟我一样也是这种感觉,被别人帮助感觉自己太幸福了。”刘格格说。

“爱心是不分大小的,我不是一个人”编辑本段

为了节省住院费用,刘格格提出尽快出院,志愿者们安排她住进了一间干净的房子里休养,并轮流照顾她,陆续也有很多陌生人前来探望。

众人的关心和鼓励,让刘格格倍感温暖。那些她曾经帮助过的孩子,还专门录制视频送来祝福。因为没有信号,有个小孩为了给她信息,走了好几个小时山路,爬到一棵树上给她发信息。

“我去学校要走的时候,本来想偷摸走,看见面包车往下开,所有孩子都跑出来,写了100多封信塞给我,我回天津的路上一边看一边哭。”刘格格说。

在刘格格的带动下,每年都有上千人加入这个救助队伍中。苏静是刘格格理发店的顾客,2013年她跟刘格格去了一次山里,就当场决定为那里的孩子修缮一座学校。“没做过这个事,你可能认为捐点钱就完了,但是亲身体验后,其实很快乐。孩子们和当地的老百姓很真诚,他们一笑,你也一笑,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苏静说。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稳定的资助,从2015年开始,刘格格发起了“一对一”资助行动,目前已经为100多名山区孩子找到了提供长期资助的对象。

每个月200元的资助标准,刘格格经过了反复思量。她专门有一个本子,里面是一张张表格,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受助人和捐助人的相关信息,还附上了收款和发放记录,日期、金额甚至是经手人都详细记录。

在她看来,资助的钱不是越多越好。“给他们一束光,让他们觉得世界还是很温暖的,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我觉得帮扶的意义在这里。”刘格格说。

刘格格说,自己刚开始做公益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质疑,“你一个打工的,也没有什么钱,凭什么去帮助别人?”但她认为,自己这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爱心是不分大小的,我不是一个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爱心人支持着我!”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她每天都在奔波,一年结案236件    下一篇 广安区东岳镇:守护在一线的抗疫逆行者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