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最大的当代艺术讲解员: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美的旅程
陈少勤在邱志杰的《寰宇全图》展览上,为观众导览作品:世界地图计划。
在北京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有一位特别的志愿讲解员,她年近70、身材瘦小,她目光矍铄、自信亲和,她走路飞快、讲着一口流利的“福建普通话”,她是馆里乃至全国年龄最大的当代艺术讲解员,平均每个展览期间要讲解近300个小时。
每当讲解开始,演说家般的自信气场和学者般的学识气度,以及对当代艺术精准而生动的分析与洞察力,令无数观众赞赏、折服。她就是陈少勤。
学无止境 60岁遇见当代艺术编辑本段
她说,你努力得越多,就能提高得越多,人生就看你怎样抓住机遇来提升自己。陈少勤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曾经的她只有初中学历,当过知青,也当过工人。
40岁那年,她决定靠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自学英语,通过了高等教育考试,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为外贸公司的白领。
时光荏苒,20年后,学习再一次改变了她和她的生活,这一年,60岁的陈少勤,遇到了当代艺术。她不仅自己收获了快乐和美好,更为无数人传递了精神食粮和文化正能量。
退休后的陈少勤随家人来北京生活,时常带孙女去798看展览。好学的她成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最执着的会员——每周都去看展览、听讲座、做笔记,一坚持就是7年。
她乐学、勤学、会学,感染了很多人。67岁那年,她受到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特别邀请,成为年纪最长的当代艺术志愿讲解员。陈少勤说,正是因为不懂才要去学习。成了讲解员,就能听到策展人和艺术家的专业培训,就有机会学习,就有干劲儿。
2016年以来,陈少勤导览了许多杰出艺术家的作品,从曾梵志的《散步》到徐冰的《思想与方法》,从邱志杰的《寰宇全图》到毕加索的《一位天才的诞生》。
她每周导览5天,总导览时长超过2500个小时,她说,我不觉得疲倦,因为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美的旅程,都是一次新的学习和感动。
她在曾梵志的《抽象风景》中漫步,在10米长的《江山如此多娇》旁感受到艺术家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她在徐冰的《艺术生态地图》中徜徉,感受不同材料组合的极致张力,“他没有一样东西是在重复自己”。
她说看邱志杰的作品像在阅读一部有趣的百科全书,“我的这位老乡既是艺术家也是教授、策展人、理论家、作家,我把他称作是‘斜杠中年’”。
她站在毕加索的巨幅照片前流连,感受到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强悍的创造力,她说,“这种生命就像(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一位馆长说过的——一切人都会死,包括我们,只有艺术长存。”
以勤补拙 传递生命的真谛编辑本段
从一个对当代艺术一窍不通的退休老人,到对当代艺术作品如数家珍的“明星”讲解员,陈少勤靠的就是以勤补拙、学习加努力。
她说,我底子薄就要“笨鸟先飞”,一定要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当演员你可以重来,当一个导览者,你没有重来的机会。她要求自己在每次导览中都能准确地表达和讲解。
为了准备毕加索大展《一位天才的诞生》,陈少勤提前半年就开始搜集材料,大量阅读和毕加索有关的书——《论毕加索》《遇见毕加索》等,她还将毕加索的语录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品味。
展览中没有展出的画作和艺术家同时期的照片她打印成册,作为补充材料展示给现场的观众。她说:“这会在你的讲解中形成背景、历史,然后形成逻辑。如果哪个人讲到一个非常好的点,我导览的主线也会把这个点加入,不停地丰富,像一根鱼的骨头,旁边长出很多小刺,这些小刺让鱼的骨头更成型。”
我们的专访就在毕加索大展期间“见缝插针”地进行着。展览所呈现的作品诞生于青年毕加索的艺术发现与酝酿时期,其风格经历了从学徒时代的学院派现实主义,到战后向古典风格的回归;从塑造真正意义上艺术家个人风格的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代表作,到毕加索具有开创性的原始主义探索等诸多变化。那些粗粝的线条和看似矛盾的艺术语言,都在陈少勤立体化、生活化的讲解中娓娓道来。当代艺术在人们眼中是如此鲜活生动,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听得聚精会神。
陈少勤的讲解,杂糅了历史、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其中不仅有艺术家的创作轨迹、生活经历,还尽可能地加入了她自己的观察和解读。偌大的展厅中,人群紧紧簇拥着这位充满激情的讲解员,在毕加索的一幅幅画作前驻足流连,视线随着她手指游动往返。
在展厅的出口,人们没有立即拍照散去,而是围绕在陈少勤身边,静待她结束这段难忘的艺术之旅。这次展览的最后一幅作品是毕加索91岁的自画像,灰蒙蒙的画布中,一抹淡然的微笑挂在这位伟大天才的脸上,陈少勤讲解道:“这幅画完全不同于他以往创作的任何风格,采用了中国画式的大面积留白。他用如此孩子气的画总结自己的一生,嘴角上扬——嗯,我对我的一生满意!这更是他‘一生追梦八十载,归来还是少年郎’的总结和写照。”
左手的墙上,高高地印着毕加索的话:“我本想成为一个画家,然而我却成为了毕加索。”陈少勤对观众说:“今天,通过一位天才诞生的部分足迹,我们也获得了满满的正能量。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人群中爆发出持久的掌声,这位身材瘦小但有巨大能量的讲解员在两个小时的讲解里,澎湃激昂,神采奕奕。她把自己对生命的体悟融入到讲解之中,让观众既看到了艺术家的伟大,也看到了平凡人陈少勤的生命之光。
在这座美术馆里,老年人佩服这位同龄人,中年人向往她的老有所为,孩子们喜欢这位最美的奶奶。有二十几个大学生听了她的讲解之后,也成为志愿讲解员。
她说,这是她人生最好的生存状态,在退休之后还能对社会有一点点价值,传播艺术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谛,既有责任感,也有幸福感。
不设限 做中国的“温迪嬷嬷”编辑本段
在陈少勤家里,收藏着观众推荐给她的一本书——《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这本书深入分析了30余幅巨作,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伦勃朗的《犹太新娘》、莫奈的《莲池》、凡·高的《自画像》等。
远隔重洋,陈少勤遇到了与她志同道合的另一位老人,她说,温迪嬷嬷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艺术史家和艺评人,而自己只是一个没有艺术学术背景的普通讲解员,但是她愿意像温迪嬷嬷那样,讲解传播当代艺术。
她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史太短了,大众缺乏一个讲解认同的过程。只要身体允许,只要她还在北京,她就要一直坚持做讲解员,给更多人讲述当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分享那些当代艺术带来的审美启示。
陈少勤今年就满70岁了,她说,我们这一代人吃过苦、受过累,见证了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日新月异。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当物质基本满足,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应该无限地丰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学校读书。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人应该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好学无止境,终身学习、人人成材。
给自己一个不设限的人生,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学习、成长、分享,陈少勤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