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既是医生也是病人,他说,疫情不退他不下火线

他对病人说:你们不痊愈我不走疫情发生后,大悟县中医医院组建了一支“抗疫先锋队”。郭东青发现,病人的情绪都比较低落。虚弱的身体无法支撑他继续在工作一线,他不得不离开去门诊当普通内科医生。 

从1月22日至今,42岁的郭东青已经在防疫一线待了整整14天。两个月前,他因身体原因,主动请辞退居二线,去门诊当普通内科医生。疫情来临,他不顾身体不适,主动请缨加入大悟县中医医院“抗疫先锋队”,担任副队长一职,与其他12名医护人员共同组成医疗救治先锋队。他既是治疗病患的医生,也是病人。他说:疫情不退他不下火线。

目录

1、他对病人说:你们不痊愈我不走编辑本段

疫情发生后,大悟县中医医院组建了一支“抗疫先锋队”。13名医护人员中,郭东青是年纪最大的那个,也是身体最差的那个。

2010年,郭东青接受过心脏房间隔修补术,2019年又确诊患有萎缩性胃炎。虚弱的身体无法支撑他继续在工作一线,他不得不离开去门诊当普通内科医生。

1月20日,医院组建先锋队,郭东青没有思考太久。“我是一名医生,必须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我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两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现在是需要我们内科医生冲锋陷阵的时候,我不能退缩,必须去。”郭东青是大悟县中医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职称为副主任医师,有着20年临床经验,担任呼吸内科主任10余年。

14天里,郭东青带领“抗疫先锋队”奋战在隔离病区。不同的病人病情不同,需要为每个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郭东青发现,病人的情绪都比较低落。除了诊疗,他每隔几个小就去病房看这些病人,跟他们聊天,安慰他们,帮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患看着这个满脸笑意的医生,渐渐有了信心。

每天早上7点,郭东青准时来到隔壁病区,有时要忙到第二天凌晨才能休息。他不敢喝水,怕浪费防护服,为了多一些工作时间,他连防护服也不脱,找个偏僻的角落,摘下口罩吃两口饭就继续工作。

“目前对新型肺炎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我觉得可以通过中医想办法。”诊断治疗中,除了按照国家卫健委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诊疗外,郭东青还会根据个体化差异,加入中医药对症治疗,如中药穴位敷贴、中药汤剂、艾灸等。

郭东青在治疗病患,他自己其实也是一名病人,每天都要吞服药物。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他也觉得疲惫,可是只要走进病房,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他立马精神起来。

“我不知道疫情何时会停下脚步,但我会尽最大努力为群众筑牢生命健康防线,势必与疫情抗战到底。”如果身体允许,郭东青希望疫情结束后,还能回到工作一线,继续从事自己最热爱的工作。

2、他对妻子说:对不起,谢谢编辑本段

怕家人担心,郭东青开始并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在做什么。进入隔离病区后,郭东青吃住都在这里,几天不回家终于引起家人怀疑。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坦白自己在先锋队的事。“妻子还是很支持我的。”

郭东青的妻子乐丽丽一直支持丈夫的选择。郭东青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病患,留给家人的却很少。父母身体不好,乐丽丽一个人扛起家里的事情,为了兼顾带孩子和上班,她特意找了一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结婚多年,她已经习惯了丈夫的早出晚归、把假期当工作日的行为。记忆里,郭东青生病住院那次,是他在家里待的最久的一次。她知道丈夫有多热爱这份事业,每次听到他说起病人痊愈出院时的表情,她也会沾染那份喜悦。

“我就是担心他的身体。”往常乐丽丽每天都会等郭东青回家吃饭。这几天,郭东青没回家,她才知道丈夫去了先锋队。于是,每天晚上9点,她都会给丈夫打电话,提醒他好好吃饭,注意身体。有时候郭东青因为太忙没有接电话,她就会整晚睡不着。看着丈夫如今只有50公斤的身板,她除了努力帮他调理身体,也没有别的办法。乐丽丽理解郭东青,也心疼他,她全心全意支持郭东青。

面对妻子的体贴,郭东青却觉得很愧疚。“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管过家里的事,也没有好好陪她。她没有怨言,把家里打理的仅仅有条。我想说,老婆对不起,谢谢你。”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党建+扶贫 播撒脱贫致富金种子    下一篇 汤俊林:锻造过硬的战场“磨刀石”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