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全覆盖”,助力群众“摘穷帽”
郭志英(左二)在和贫困群众交谈。
2019年12月19日一早,郭志英决定再去一趟赵老峪北村。
赵老峪北村是富平县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全村278户91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6户216人。作为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渭南市委常委、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为这个村子操碎了心,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去村里看看,仅今年就去了不下10次。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安排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必须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肩负使命,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像赵老峪北村这样的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是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郭志英说。
从县城出发约1个小时后,汽车驶上了一条不足5米宽的水泥路。“不瞒你说,我第一次去赵老峪北村时,富平县境内没有可直达的通村路,我是绕了半天才从相邻的铜川市那边进的村子。”
郭志英说,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17年,县里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这条8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路虽然是窄了点儿,但至少村民们到县城不用再绕道走铜川了。”
到了村口,车刚停下,赵老峪北村党支部书记田双喜就迎了上来。
“最近村里有啥变化没?”
“有,村里一个小伙子刚娶了媳妇儿。”
“不错,我记得今年你们村已经有好几个小伙子结婚了吧?”
“对!村里今年已经娶回来4个媳妇了!现在日子好了,人家姑娘也愿意嫁进来了!”
田双喜告诉记者,这几年,县里不仅给村里修了路,还修了蓄水池和水窖,建起了通信信号塔和基站,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通信两大难题。“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种柿子、种花椒、养羊,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了解了村里的整体变化后,郭志英熟门熟路地来到贫困户伍水花家。今年已经74岁的伍水花因为感冒正卧床休息。“最近天冷了,你要注意身体呀!家里要是有什么困难,就给村干部说,政府一定会帮你的。”郭志英关切地说。
“谢谢书记,都好着呢。这房子是政府帮忙给新盖的,我看病也基本都能报销,儿子这几天也回来了,你就放心吧!每次你来村里都会来看我,我都不知道该说些啥感谢的话了。”伍水花感激地说。
“都好着就好。党的惠民政策会让你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的。”
从伍水花家出来,郭志英又来到了贫困户燕建路家。前些年,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燕建路日子过得很恓惶,他本人也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后来,富平县有关部门帮他修缮了房屋、硬化了地面,还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再次见到郭志英,他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普遍居住环境差,导致他们对生活更加没有信心。”郭志英说,“为此,我们采取‘财政拿一点、部门投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通过修缮房屋、整修电路、硬化地面、添置家具等形式,对除搬迁户、危改户之外的5188户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改善,实现了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全覆盖’。”
除了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的“全覆盖”之外,富平县还实现了对贫困户小产业帮扶的“全覆盖”。
富平是全国著名的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多年来,富平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针对柿子产业,富平县专门出台决定,并明确规定对贫困户栽植柿子给予每亩400元的补助,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柿子产业。
目前,富平县共种植柿子35万亩,年产鲜柿20万吨,加工柿饼5万吨,年产值达32亿元。而奶山羊产业在圣唐、金牛、红星等羊乳制品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全县已有65万只羊的存栏规模,年产值达40亿元。
“依托柿子和奶山羊这两大主导产业,我们通过修建圈舍、帮建柿饼加工棚、提供奶山羊和苗木等形式,帮助有能力、有意愿的5317户贫困群众发展起了投资小、见效快的‘种植养殖加工’小产业,使贫困群众普遍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郭志英说。
在两个“全覆盖”的助力下,今年5月,富平县光荣地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经过努力,今年赵老峪北村又有部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3.5%降至了2%,一举摘掉了贫困帽,这也意味着全县8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郭志英告诉记者,“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各级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