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90后”战疫:我们长大了

疫情当前,“90后”们做出决定时,没有迟疑。护士邓甜甜、街道党建办主任饶玥、女民警孟佳霓都选择冲在前头。“现在,是时候换‘90后’来保护大家了。”

image.png

邓甜甜正在ICU工作。

从宜昌驰援武汉,护士邓甜甜压根儿就没想过,要与家人“商量一下”。

腊月二十九,这位26岁的姑娘,就已战斗在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中。

这里,一直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收治地。

“先斩后奏”的逆行,结婚刚1年的邓甜甜描述得如生活琐事:“嘿嘿,我老公在家里没什么话语权,他都听我的。”

17年前的非典,邓甜甜并无太多记忆。那时,她和同龄人,都还是孩子,时至今日,以“宝宝”自称,仍是“90后”们的爱好之一。

疫情当前,同样无惧逆行的“90后”们,做出决定时,没有迟疑。

“宝宝”们的胸膛里,正跳动着一颗战士的心。

目录

直面生死的女护士编辑本段

接受采访时,邓甜甜正准备去上中午班。

这意味着,这一天,她需要从下午6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1点。

7个小时,在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里,邓甜甜就是距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最近的那批人之一。

“我是党员嘛,而且我年轻,抵抗力好,所以就冲在前头。”1月23日,作为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护士的她,没和家人商量,悄悄报名,奔赴前线。

在金银潭,这家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ICU医护人员目前采用四班倒制,“之前最累时,只有两班倒,上完白班上夜班。”号称“体力好”的邓甜甜说:“那时,累到每天倒头就睡。”

“全国各地同行来支援后,比那会儿稍微轻松些。”终于能有空发个圈的邓甜甜,还向朋友们悄悄地吐槽了一下:“好忧伤,好想吃烧烤、火锅,还有‘肥宅快乐水’……”

在ICU,穿着严密厚重的防护服,任谁干起活儿来都会非常吃力。“容易缺氧,非常难受,效率至少下降了50%,一些平时很轻松的操作,现在做起来都很费力。”为了节省防护服,邓甜甜不吃不喝不出病房。一天下来,往往筋疲力尽,流下的汗水让衣服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盐霜。

由于人手紧缺,除医疗护理外,邓甜甜还要承担起护工的工作——给病人翻身、喂饭、处理排泄物……

除了身体治疗,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更需要关注。“很多重症病人都很绝望,他们在ICU里孤零零一个人,心情更不好。”于是,“乐天派”的邓甜甜,还主动承担起了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

她会主动和病人们聊天:“奶奶昨天睡得怎么样啊?”“今天饭都吃了吗?”“爷爷有没有感觉好点儿啊?”

她的心情总是被病人的病情牵动着。有病人治愈后的喜悦,也有无法挽救时的无力。“那时候才知道,医生护士都不是神,面对生死,我就像很渺小的一粒苔花。”邓甜甜说。

最让她开心的消息,莫过于一名她护理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经过治疗后转危为安,出院的日子会在不久后到来。她希望,“我的病人们都能出院”,她觉得“那是自己最有价值的时候。”

邓甜甜的微信头像是和丈夫的新婚照片。按照小两口的计划,是要生一个鼠宝宝。为了这个目标,她此前已备孕两个月。

现在,小夫妻已改变计划。

“可以生一个牛宝宝。”邓甜甜说:“战胜病毒后,要做一个幸福的妈妈。”

火线提拔的街道干部编辑本段

只能住酒店的饶玥,已用洗手液当了一个月的洗面奶。

她说,关于“美美哒”,这已是自己唯一能坚守的“底线”。

盯着电脑屏幕,制作街道新冠肺炎病患信息统计表格,键盘敲得飞快。时不时电话还会响起——这就是疫情期间饶玥的工作常态。

每天,都会有各种关于街道的信息汇集到她这儿。

“这个病人已经3天前就入院了。”

“这个已经隔离结束排除疑似了。”

……

她语速很快,时而还有一些对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愠怒。

“她这个工作特别费脑、累心。”看着一刻不停忙碌着的饶玥,同事汪卢珊说。

饶玥原本是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党建办副主任,因为在武汉防疫战中表现突出,被火线提拔,拟任江汉区民族街党建办主任,也是目前所有火线提拔的干部中,唯一的“90后”。

从除夕到现在,饶玥已经坚守在岗位上一个月了,为了节省通勤时间,她顾不上尚在哺乳期的女儿,直接搬到了街道办公室旁的酒店。

“一开始更累。”饶玥回忆起疫情防控前期,满是疲惫。

那时候,街道办人手紧张,也没人有面对这样突发事件的经验,所有人只能摸索着开展工作。社区很多被感染的居民打电话求助,但医疗资源实在太过紧张,街道想尽办法也很难为病人争取到一张床位,“有时候真的觉得非常无力。”

再难也要干,饶玥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组织完成了街道辖区5500余户1万余人的情况排查,有时候,一天要打几百个电话,凌晨4点还在回复信息。

“现在已经理顺很多了。”这次“超负荷”的战“疫”,也让饶玥的工作能力迅速提升。大排查结束后,她又转战较为复杂的综合协调和转运工作,为了让确诊患者及时入院、疑似病人及时隔离,不断与指挥部、医院、隔离点、社区、患者本人进行沟通协调,以最快捷的速度完成收治、隔离工作。

目前,饶玥所在的江汉区民族街道所辖6个社区已严格封控,实现了确诊病人转送入院、疑似病人转送隔离点的“双清零”任务。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所有同事的付出。”提起“火线提拔”,她觉得,自己只是幸运地“搭上了集体的顺风车”。

即将上任的“饶主任”,正基于自己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业背景,开始深入思考, “怎样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排查效率?”“怎么应对居民,尤其是那些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居民们的情绪波动?”

在她看来,“艰巨的工作远没有结束”。

连夜归队的女民警编辑本段

“我可能是个假‘90后’。”1993年出生的孟佳霓说话慢条斯理,“我不追小鲜肉,没事儿就喜欢宅在家里,喜欢养生。”这会儿,她正在“保温杯里泡枸杞”。

齐耳的短发,一身警服,孟佳霓看上去十分干练。隔着口罩,无法看清孟佳霓的脸。

在她发来的一张生活照上,记者发现,口罩背后的她,笑容灿烂。

“哈哈,那是疫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在公交车上随手拍的。”她有些害羞。

这个安静的“90后”姑娘,是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民意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她的丈夫张鹏超同样是“90后”,也是武汉市的一名民警。

2020年1月21日,孟佳霓和丈夫回到山东老家过年,疫情却突然暴发。本想立刻返回武汉支援前线,她却突然收到通知——丈夫在工作中曾接触过两名确诊患者,两人只得立刻隔离在家。

14天隔离期结束后,他们即刻冒着雨雪,开车20多个小时返程武汉。因为单位食堂食材紧缺,后备厢里还装着十多斤送给单位的蔬菜。

2月6日夜里两点多到达武汉后,夫妻俩稍作休整,就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在武汉的家就在华南海鲜市场旁边。”现在想起来,她还“有些后怕”。

从2月6日到现在,孟佳霓一直处于在岗状态。“没什么辛苦的,这都是应该的嘛!”孟佳霓说。

每天,她都在派出所处理各种警情。一次值班时,孟佳霓接到了一位市民的特殊求助电话。这位普通的武汉市民,想要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捐赠一批物资,但因为武汉封城,社区封闭,他找不到车辆运送,非常着急,所以想让派出所帮忙。

了解清楚情况后,孟佳霓随即和同事们一起组织警车,将这批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医院。

“可以为医护人员做点儿事,我觉得很开心。”她笑着说。

武汉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孟佳霓也会到社区值守,在入口处登记来往人员的信息,和同事们一起,保障社区的确诊疑似“双清零”工作。

孟佳霓忙碌的同时,丈夫张鹏超则被派去支援武汉青山区派出所,负责社区里大型超市的秩序维持工作。张鹏超的工作同样繁重,现在已直接住进了单位,很久没有回家。这对新婚的“90后”双警夫妻,已经好多天没有见面。

站在一线的“90后”,并非因抗疫而成长,而是因为与新冠病毒的“正面杠”,开始让大家认识到,“逆行”也是一种“非主流”,“我要在前线”也是一种“拒绝被复制”。

女民警孟佳霓特别认同一句话,“现在,是时候换‘90后’来保护大家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建萍: 用数据“拼”出人造火星    下一篇 王宏斌:当好基层疫情防控的“守门员”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