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医生汪嵘:见证改革开放40年医疗史

从医27年,汪嵘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来省人民医院的全部变化,也见证了这40年来我省医疗水平、就医环境的提高和发展。

fileImg

山西省人民医院大楼

讲述人:汪嵘

职业:医生

48岁的汪嵘是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从医27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来省人民医院的全部变化,也见证了这40年来我省医疗水平、就医环境的提高和发展。

fileImg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办公楼

fileImg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门诊楼

目录

就医环境越来越好编辑本段

我的父母是大学同学,毕业分配时,因组织上有明确规定:夫妻双方不能同在一所医院工作。当时,我父亲汪保新留在了省人民医院,母亲王引璋选择去了大同第一人民医院,那是1965年。一直到1976年,我母亲才被调到省人民医院,继续从事儿科工作,年仅6岁的我也跟随母亲一起回到太原。

那时的省人民医院就只有一栋楼,就是我们消化内镜中心目前所在的内科楼,现在的医技楼那会儿是职工宿舍,我家就曾住在那里,空间很小,厨房基本上在过道上。门诊大楼应该还是一个花园,这么多年过去了,变化真大。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内科楼、医技楼、门诊大楼、行政楼,去年,我们在原职工医学院的旧址,扩建了南院区,北院区原来的行政楼拆了后,也正在新建门诊大楼。

fileImg

山西省人民医院旧办公楼

fileImg

山西省人民医院门诊部旧楼

fileImg

旧医院大门

上世纪70年代的省人民医院,对于当时只有几岁的我而言,也只有这些外观上的记忆,然而,对于在这里工作的母亲王引璋而言,却不仅仅是这些。

母亲告诉我,那时候地方小,科室也少,就是大内科和大外科,一个大外科也就60多张床位,后来才又分成了骨科、脑外科、乳腺科、普外科、心胸外科、肛肠科等科室,现在这些科室又分了很多亚专业学组、有的甚至又独立建了科,像现在的泌尿外科就是从当时的心胸外科分离出来的。

比如,骨科刚从大外科分出来的时候,也就三四十张床位,现在北院、南院总共占了5层楼。一个骨科大夫就能看了包括颈椎、腰椎、关节、创伤等全部分支的病,如今随着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分支也越来越细,虽然大面上的东西都知道一些,但每个医生都有了各自的专攻方向,做关节的就是做关节的、做腰椎的就是做腰椎的,专业性更强了,精准度也更高了。

诊疗手段越来越多编辑本段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经常要加班、值班,家里又没人招呼,我就经常跟着妈妈去医院。那时候,诊疗手段也比较单一,医生看病主要靠望、触、叩、听,再结合自己的经验,现在可借助的手段就多了,CT、核磁、心脑电图、B超等。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诊疗手段也越来越多。

1996年,我刚参加工作被安排进内科胃镜室时,省人民医院内镜室已是全省内镜方面的权威,但内镜对于患者而言也还只是一种检查手段。如今,我从一名小大夫变成了科主任,原来的内镜室也发展成为集诊断与治疗、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消化道疾病微创诊疗中心。

我最近接诊了一位68岁的老人,20年前曾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手术,这一次是因上腹不适来就诊。我建议他做胃镜检查,但他以“胃镜检查特别痛苦”为由拒绝,要求药物治疗,我与老人反复沟通,说现在可选择无痛胃镜,“睡一觉后”就能完成,而且对于有胃癌病史的人来说胃镜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最终老人听取了我的建议,结果在胃镜下发现食管有一处可疑病变,通过放大胃镜精细观察,确诊为早期食管癌。在征得老人及家属同意后,我给予行内镜下食管早癌剥离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病理也提示早期肿瘤完整切除,老人很快痊愈后出院,在后期随访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复发征象。这要在20年前,我们的技术手段是没办法这么早就发现并减轻老人痛苦的。

现在的消化内镜中心已不仅仅局限于检查,我们开展的诊疗项目有140余项,拥有最先进的激光等内窥镜系统十余套,配备高清电子胃肠镜、放大染色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胆道镜、超声内镜、超声微探头、小肠镜、中-C及各种内镜治疗仪等新型设备。

目前的消化内镜中心年诊疗量能达到2万余人次,40%以上为内镜微创手术病例。这些手术病例中,除进行常规的胃肠镜检查术、息肉切除术、异物取出术、狭窄扩张术、营养管置入术等常规手术外,还大力开展了消化内镜三级、四级手术60余项。

百姓就医越来越方便编辑本段

回忆起这40年来的变化,让我和母亲都特别感慨的,就是互联网给百姓就诊带来的种种便利。

以前,我每天早晨上班,一进门诊大厅,感受最明显的就是黑压压的人群,排着长队等待挂号,有时候队伍能一直延伸到门外。现在,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老百姓享受到了很多便利。就拿挂号来说,以前大家为了挂一个专家号,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早早到医院排队,现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下一个挂号软件,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在网上预约,两三分钟就能搞定。而且在就诊过程中,过去很多需要排队缴费的环节现在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支付,有的医院包括检查、体检报告,也可以在网上查看。作为全省重点专科,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日接诊量特别大,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最多的一天接诊了131个病人。

很多人不理解,当天开的检查单要预约到几天以后才能做,确实是我们的病人太多了。为让患者少跑路,近两年来消化内镜中心也推出了很多便民举措,比如,我们在科室的微信公众号上为适应人群开通了网上预约服务;在窗口增加了扫码支付的设备,患者拿到检验单后,只需出示微信收付款的二维码,就可完成支付,不需再跑到门诊缴费大厅去缴费;检查报告则可以在候诊大厅的自助机上自助打印。

就连我已80岁的母亲王引璋,在出门诊时,也会引导患者通过扫描单据上的二维码来缴费。母亲告诉我,网上支付了,就可以直接去药房取药,或者去检查科室做检查了,这多方便呀。

学习机会越来越多编辑本段

虽然父母就住在和医院一墙之隔的家属院里,但我很少回家。实在是太忙了,和父母的交流基本上通过电话、微信,很少能回家陪他们说说话。我觉得自己在父母、丈夫、儿子身上实在是亏欠太多。

除了门诊、手术,还要管理科里杂七杂八的事,周六、周日基本上奉献给了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我不是一个好妻子,不是一个好妈妈,也不是一个好女儿,但我在尽自己所能做一个好医生。我觉得,如今,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作为科主任,我更有责任去了解、学习最前沿、最尖端的东西,让科室变得更加强大。

母亲特别能理解我,因当年的她和父亲也曾因工作而亏欠孩子,同样作为医生,她知道更新知识的重要性。母亲告诉我,过去,他们想学习也没有机会和平台,现在这种机会、平台越来越多,他们肯定支持我,就是觉得我太累了,有时候回到家,虽然很想和我坐下来聊一聊,但更希望我能好好休息休息。而母亲也在用实际行动激励着我,不出门诊的时候,她就在家看看杂志,看看儿科方面有什么新的技术、新的动态,省里组织一些专业讲座的时候,她也会去听。

医疗之变编辑本段

我省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编辑本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我省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由1978年的4995个已发展到2015年的12903个(不含28099个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由1978年的92432人已发展到2015年的214000人,每千人口病床数、医生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5.16、2.47、2.2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全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1984年的40.10‰、10.10/万下降到2014年的5.90‰、13.51/10万,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上升到2010年的74.92岁。

改革开放之后,全省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先后有32185名技术人员被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各单位实行了院长、站长、所长、校长负责制、任期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到1985年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834个,比1980年增长12%。医院病床87768张,增长18.6%,城乡卫生从业人员达到109596人。疟疾、布病等基本得到控制,并大大降低了麻疹、流脑等疾病发病率。新法接生率达97%,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妇女“两病”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各级医疗卫生部门5年约增加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13000余人。

“七五”期间(1986-1990年),全省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4/10万,比“六五”期间的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65.15%,死亡率为0.56/ 10万,实现了以省和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全省80%以上的城市、县城、单位和50%以上的乡村开展爱国卫生的“文明卫生”达标活动。全省农村水井、厕所、炉灶的改良工作基本完成,蚊、蝇等病媒昆虫密度大大降低。

“八五”期间(1991-1995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996个,比“七五”期间增长了15.5‰;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71795人,增长11.8%;医院病床总数达到101963张,增长了3.9%;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7.2亿元,增长了31.3%。人均期望寿命达到69.7岁,较“七五”期间增长了1.5岁。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为6.249/万和23.29‰;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1.3岁,比“八五”期间增长了1.6岁。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全省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共有医疗机构9510个,每千人口病床3.11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08人,均居中部地区前列。各级财政5年累计投入44.57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64.7%。全省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总资产达92.65亿元,比2000年增长74%,总诊疗人次2.24亿,部分学科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省启动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累计投入30.6亿元,建设1640个医疗卫生机构。全省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4.3/10万(全国平均为352.48/10万)。全省人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11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为13.78‰和38.82/10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参合率达99.2%,保障范围从常见病、多发病扩展到重特大疾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机构和村卫生室,建立了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和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新机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768所增加到879所,建立了惠及4万余名乡村医生的多渠道经费补偿机制。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广泛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日间手术等便民惠民利民举措。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儿童节,12岁女孩扶起摔倒女子却被冤枉…结局看哭    下一篇 乘警老刘:筑起列车防疫的钢铁堤防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