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鸽:30余年坚守 谱写纺织女工之歌
她是一名细纱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平凡和普通。她是同事眼中可亲的“王师傅”,也是徒弟口中贴心的“引路人”。在普通岗位上,她默默坚守30余年,用青春和汗水做出了不平凡成绩,也谱写出一曲优美动人的纺织女工之歌。
青春年华 献身纺织技艺编辑本段
1986年2月,时年18岁的王鸽进入当时的国营诸暨毛纺厂工作,成为细纱车间一名四班三运转的纺纱女工。学纺织操作是一个反复枯燥的工作,往往一站就是8个小时。同行表示,成为一名熟练的细纱挡车工通常需要2-3年时间,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挡车工则需要更长时间。
王鸽进厂之前没有任何纺织知识基础,看见老工人娴熟的操作羡慕异常,发奋要学会这门手艺。她向厂里的师傅认真学、刻苦学,从如何接头、如何换粗纱学起,短短四五年时间,王鸽的技术水平就已超过师傅,并大大超过了其他挡车工的操作速度,在别人只能同时挡2-3台车的时候,她就已经能挡4-5台车了。
那时候的工作不全是多劳多得,但王鸽觉得比别人做得快心里会有成就感。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她很快就成为了车间里的技术能手,从1990年开始,她基本包揽了厂里每次技能比赛的第一名。1998年,她先后被授予绍兴市和诸暨市的模范职工。
甘为人梯 尽心培养人才编辑本段
凭借精湛的技术,王鸽从2000年开始担任细纱工段长,别小看这工段长,不仅负责工段50多人的生产管理,更重要的是承接着操作技术帮教工作重任,是公司领导眼中的“技术辅导教练”。
近年来,东南沿海企业招工难现象日益严重,一线挡车工越来越难招,对企业而言,招进来的同时更要留得住。王鸽深知企业发展需要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为此,她亲自担任细纱工序的教练员,担负起细纱工序传帮带的责任。
已过了不惑之年的王鸽,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不厌其烦地向一批批新工人传授纺纱技术,成为姑娘们口中的“王师傅”。新工人难招而且更难留住的现象在细纱工序被打破,虽然细纱工很辛苦,但在“王师傅”的精心教诲下,一拨又一拨的新工人不断成长,在公司里成为唯一一个不用担心工人流失的工序,而这一切都是“王师傅”的功劳。
王鸽对待自己工序的工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以感情留人,在徒弟们吃饭的时候,她帮着看车,有徒弟请假的时候,她帮着顶岗,徒弟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她又热心帮助。她教的徒弟技术都很硬,而且能吃苦,有不少已经是车间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她带领工段员工出色完成了公司及车间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产量、质量、操作技术水平、现场管理等各项劳动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习不辍 延长工作长度编辑本段
这些年,纺织传统企业也在转型升级,纱线支数不断提高,新纤维层出不穷,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新的产品需要新的技术,王鸽也与时俱进,重新学习新产品的知识,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掌握新产品的生产要点,并带动自己的员工,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时刻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为减少停台,提高生产效率,王鸽自创了一套跑巡回、接头、换粗纱的先进操作法,推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光2014年一年,细纱工序的先进操作法就为公司创造效益近300万元。
时光如流水,曾经与王鸽一起进厂的女工,如今就剩下5个人了。再过几年,王鸽也要退休,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还是严格要求自己。在2014年浙江省毛纺织行业细纱工(精纺)职业技能竞赛中,她勇拔头筹,荣获“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她的徒弟也分获四、五、七名。在30余年的纺织女工生涯中,她不仅自己是一位优异的操作能手,更重要的是她已把这种技术和精神传递给了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