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慕巍:空中“战神”

作为空军首批新型轰炸机教员、指挥员,改装至今,慕巍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南海战巡、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西太平洋远海训练、胜利日阅兵、体系对抗等任务20余项,被战友们誉为“‘战神’中的‘战神’”。

b888e38d396117f9aaaa52.jpg

初春时节,湘南某地,杀机四伏,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攻防对抗演练拉开帷幕。

“蓝方”数辆雷达车来回穿梭,一枚枚地空导弹隐蔽在密林深处。此刻,1000千米之外某机场,一位飞行员与战友们驾驶某新型轰炸机紧急升空,超低空突防,绕山谷、穿云海,悄悄从对方的眼皮子底下实施“点穴式”轰炸后迅速返航,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这名飞行员叫慕巍,来自战功赫赫的“大和岛”英雄部队、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现任该师军训科科长,特级飞行员。

作为空军首批新型轰炸机教员、指挥员,改装至今,慕巍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南海战巡、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西太平洋远海训练、胜利日阅兵、体系对抗等任务20余项,被战友们誉为“‘战神’中的‘战神’”。

目录

满分通过理论考核编辑本段

慕巍所在师装备的某型轰炸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信息化程度非常高,是空军部队向战略空军转型的标志性装备,被网友誉为空中“战神”。几年前,他们便被确定为全军首家改装部队。

从二代机到三代机,装备更先进,刀锋更犀利,全体官兵为之振奋,时任飞行大队长的慕巍却十分冷静:装备更新升级,如何尽早从先进战机的驾驭者转为先进战法的驾驭者,这背后充满着挑战与责任。

那年年关刚过,慕巍被首批选派参加新型轰炸机理论改装。当时,新机并未完全定型,一缺教材,二无经验,改装全凭“摸着石头过河”。一个多月里,慕巍成了“宅男”,每天都是飞机座舱、学习室、宿舍“三点一线”,总共记下2万余字的学习体会,熟记了1600多个性能数据,默画了100多张座舱图,4大本2000多页的使用手册,几乎每页都写满注解和心得。最终,他以满分通过理论考核。

称号“慕大胆”编辑本段

由于新机处于领先使用阶段,未知的故障隐患随时突现,空中改装风险陡增。但慕巍总是带头试飞、带头验证高难课目。那段时间,战友们私下里都称他为“慕大胆”。

一次“空中开车”课目训练,慕巍按规定关闭左发动机,重新进行空中启动却未成功,再次调整飞机状态二次启动,发动机仪表指针仍然不动。此时,机组成员又报告电源系统和姿态系统故障,眼前不断闪烁的红色告警紧紧揪着慕巍的心。

危急时刻,他深吸一口气,迅速综合距离、高度、速度和右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按照特情处置方案,果断做了几十个动作,努力保持好飞机状态,最终在惊险的7分钟后安全着陆。

为了更好地调整飞机性能,改装中,慕巍很多时候既是飞行员,又当试飞员。在工厂改装期间,新型轰炸机发动机振动值超标问题一度制约着改装进度。慕巍便带领战友们多次进行试飞论证,每次发动机振动值超过临界值,慕巍手心里就捏着一把汗,随时准备应对空中停车。经过试飞论证-改进方案-再试飞论证-再改进方案,反复8个轮回,最终成功解决这一难题。

改装的那些日子里,慕巍先后发现新机设计缺陷16处,提出改进建议上百条。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成为首批新机机长。

一天打靶,3发3中编辑本段

手握国之重器需要什么能力?未来战争和谁打?怎么打?翻开慕巍的笔记本,扉页上的一个个现实拷问扣人心弦。慕巍告诉笔者,能打仗、打胜仗,不仅要有“写意”的决心构想,更要用“工笔”画出“施工图”,只有平时无数次贴近实战的训练,才能领取未来决战决胜的资格证。

2011年9月,慕巍随队参加某型导弹实弹打靶任务,一到驻地,他就带着机组抓紧研究方案预案,可正按计划准备时,上级突然通知,原定半个月内打3枚导弹改为一天内完成,有一枚还是首次在夜间打,以前可从未遇到这样的难题,天气条件、弹药保障、制导航线、打击时刻等等都要重新考虑。

9月的西北大漠,常伴有沙尘暴,打靶当天天气更是不尽人意。慕巍带着机组和气象人员一起研究,寻求可飞时段,最后决定缩短每批间隔,顺利完成了昼间2枚导弹的打靶任务。然而夜间天气逐渐变差,云层低、风速增大,打还是不打?兄弟单位这时提醒:别冒险了,气象条件已经超了,白天打得那么好,见好就收吧。“如果现在是打仗,能不上吗?”再三考虑后,慕巍道出自己的看法:“训练就是实战,打赢需要‘全天候’,这枚弹必须打!”

狂风中,慕巍和战友们驾驶战机呼啸而起直奔靶标,途中塔台又通报,一片雷暴云团正向靶标移动,预计40分钟后到达,而这与导弹到达目标的时间基本相当。经指挥员同意,慕巍立即改变航线抄近道,重新计算进入点和时间。当导弹发射离机、朝目标飞去时,左前方的闪电也越来越近,大家都屏住呼吸。

靶标在画面里越来越大,当靶标充满整个屏幕时,战机前方猛地亮起一片耀眼火光,它与闪电遥相呼应、格外壮观。至此,慕巍创下该型导弹一天连续打靶3发3中的纪录。

直接摧毁目标编辑本段

这已经不是慕巍第一次打得如此之准。那年6月,空军组织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新型轰炸机远程奔袭4000多千米进行突防突击,带队执行任务的慕巍备感责任重大。

由于轰炸机机体大、速度偏慢,易被敌方雷达搜索发现,超低空飞行、依托地形遮蔽是最有效的规避方法。接近突防空域后,慕巍迅速推杆俯冲,快速下降到突防高度:70米、60米、55米、50米……几乎是贴着戈壁滩飞行。

作为机长,慕巍密切注视着屏显数据,精准计算跃升时机,近点儿、再近点儿,到达预想距离时,他果断加满油门、拉杆跃升,飞机以大仰角大爬升率快速上升至轰炸高度。然而突然出现的情况让慕巍和机组人员吃了一惊:由于靶标较小,加之强烈阳光的照射,目标与地面对比反差小,光电瞄准系统迟迟不能锁定。

在空中,炸弹只有一个投射点,如果不能及时锁定目标,飞机就会错过最佳投射点,任务就宣告失败。“继续搜索目标!”慕巍立即命令武器操控员搜索目标,自己则继续精心操纵着战机开始作“S”形机动,变换攻击角度。

1分钟后,在距离靶标不到8000米处,随着一道绿色十字方框在目标影像上亮起,武控员报告发现靶标。慕巍立即命令锁定目标投弹,随着一声口令“投下”,4枚航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射目标,随后传来地面观测员的报告:目标直接被摧毁!

惊险的远海战巡编辑本段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和战略利益拓展,当代军人的胸怀与担当必须超越传统“阵地”,投向全新的“利益边疆”。

2014年3月的一天,慕巍和战友们奉命执行远海战巡任务,途中突遭雷暴天气。当时的选择,要么提前返航,要么穿云。返航固然稳妥安全,但这意味着此次战巡以失败告终,但穿云又危机四伏。想起前辈的英雄传奇,他们决定:穿云。

靠着目视和雷达指示,战机朝云缝飞去,机组成员个个全神贯注,不断改变坡度,以避开一个个云柱。因遭遇气流,飞机不停颠簸,瓢泼大雨击打机身所发出的沉闷响声,也击打着每个人的神经,四周不断划过令人窒息的闪电,更是让机组成员的每一寸肌肉都绷到极致。30多分钟的穿云后,慕巍和战友们终于闯出了“鬼门关”。此时,他们背上的飞行服都已湿透,双手布满汗珠,但一种“剑”指沧海的使命感与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吐尔逊江·库尔班:我热爱警察这个职业    下一篇 杨惠云:带给一线医疗队员们一份踏实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