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万世勇:在马里维和的医学博士

解放军驻齐齐哈尔第203医院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万世勇作为医疗队队员,万里赴戎机,和队友们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演绎了一曲曲救死扶伤的真情故事,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崇高荣誉。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与荷西浪漫的爱情故事曾经引起无数年轻人的艳羡和倾慕,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更是让无数躁动的心蠢蠢欲动,恨不得与爱人马上双宿双飞,奔向非洲寻觅三毛的足迹和身影。2013年4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简称联马团)。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决定派遣包括工兵、医疗和警卫3支分队的维和部队共395名官兵前往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解放军驻齐齐哈尔第203医院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万世勇作为医疗队队员,万里赴戎机,和队友们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演绎了一曲曲救死扶伤的真情故事,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崇高荣誉。

目录

飞向非洲,飞向马里编辑本段

不管是作为医生还是博士,温文尔雅、白白净净且带着金边眼镜的万世勇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永远都是一副典型的知识分子摸样,很少有人能将他与“维和队员”、“战场”这一类的词联系起来。是的,他是知识分子,但更是一名军人,崇尚的从来都是“不管学士、硕士还是博士,首先是战士,是战士就应随时听从命令,奔向战场”。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当听说所在医院有抽组维和队员的任务时,他第一个瞒着家人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组织审查。

得知他要到万里之遥的非洲马里去参加国际维和,很多人都不理解,年迈的父母更是担心不已。是啊,那是一个尚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那也是一片被传染病肆虐的土地,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维和,也就是去上战场,哪个爹娘不牵肠挂肚啊。听说爸爸要去维和的消息,正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甜甜哭得跟小泪人似的,在她面前谁都不能提爸爸,一提她的眼泪就想决堤的水,马上就能汹涌而出,弄得他心里也是千转百回的。好在曾和他同在医院工作过的爱人姚丹懂他,理解他作为一个男人和军人的那份担当与情怀,虽然心里有千万般不舍,还是劝了老人哄孩子,微笑着为他送行。

那微笑,如同沙漠里的甘露和花朵,一直滋润着他在异国他乡执行维和任务时寂寞的心灵。

万世勇所在的赴马里维和医疗队于当年7月12日组建,共70人。为适应任务需要,出发之前他们重点进行了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医务能力训练和卫生防疫演练,所有队员都能熟练运用英、法语问诊。12名女队员为适应艰苦环境,除了完成正常训练量以外,还每天增加一个3公里长跑以打牢体能基础。

2014年1月15日,天气晴好,利于出行。作为维和部队的第二梯队,万世勇和他的队友们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乘坐的联合国包机腾空而起,向着非洲,向着马里,开始踏上执行维和任务之路。

“全能”医生这样产生编辑本段

马里,沙哈拉沙漠,在三毛的笔下是那样的浪漫,然而在军人的眼中,不仅环境艰苦,而且到处充满危险。

初到马里的时候,万世勇和队友们住在帐篷里,周围满是金黄色的沙子。在酷热的荒漠上,营房和医院一切的生活、工作设施都要靠他们自己动手建设。用他的话说,他们这些拿手术刀的医生都成了水电工、泥瓦匠,成了另一种意义的“全能医生”。

他们共有8名外科医生,他理所当然就是班长。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帮助下,他带领一班男医生们挥锹抡稿建防御工事,推拉牵引发电车到指定位置,在集装箱里翻找物资,平整凸凹不平的营区地基,整理营区周围的灌木杂草垃圾。拿手术刀的灵巧的双手被磨得粗糙干涩,儒雅的面孔也被晒得黝黑坚毅,短短几天就和过去判若两人。每次受领任务后,他都鼓励自己和班里的医生们,这是对他们意志的考验和身心的锻炼,也是沙哈拉送给他们的第一份礼物。有一次搬运瓶装饮用水,重达36斤的成箱水他自己搬了25个来回。为了减轻炊事班的负担,他还积极发挥“特长”,在帮厨的时候主动担任主厨,做一桌70人的饭菜,并体验一下连续分割10多只鸡的劳动强度、炒菜翻炒的吃力程度、煮20斤面条的复杂程度、没有空调时汗流如雨的辛苦程度。

为了营区安全,所有男队员都要全副武装荷枪实弹轮流站岗,他被安排和战士刘荣光一组。马里白天最高气温达50°,到了晚上则降至10°左右。夜间风大蚊子多,驻地周围更有成群的野狗、野猫游荡,也会有蜥蜴、蝎子时常出没,站岗不仅是对意志的考验,更是对胆量的历练。非洲是疟疾高发区,为了防蚊他们常常将全身包裹起来,只把耳朵和眼睛露在外面,战友们开玩笑时都说对方是“裹在套子里的人”。

经过大家的辛苦劳动,2014年新春佳节前夕他们终于搬进了建好的新营房,并为营区挂了灯笼、中国结,贴了春联,福字。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前期劳动,他在自己宿舍门前贴上了自己创作的春联:上联“钻锯锥锉钳昔妙手保肢”,下联“抬拉推扛拧今挥汗建营”横批“全能木匠”。

患者称他“中国白求恩”编辑本段

“嘀呜……嘀呜……”,两辆印有“UN”字样的白色装甲救护车,一路鸣笛驰骋在热浪翻滚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上。这是马里当地时间6月4日上午,中国驻马里维和二级医院紧急救治外军维和伤员的一幕。

上午7时20分,中国驻马里维和医疗分队接到联马团指挥部救援命令:当日7时4分在马里北部重镇基达尔,一批正在执行任务的外军维和官兵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并在与反政府武装人员的激烈交火中,致5名维和官兵受伤。情况危急,请求立即实施战场医护增援……

约半小时后,在联合国驻马里维和武装的掩护下,中国医疗分队派出新型装甲救护车把这批伤员安全接回医院。骨科副主任万世勇判断,由于枪支造成的伤势与一般性骨折不同,必须及时切开减压,才能避免截肢或肾衰。经过1个多小时紧张手术后,他成功地为这名伤员保住了下肢。而其他3名伤员被分送到了不同的抢救室,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像这样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常会与他“不期而遇”。

作为外科负责人,万世勇不仅要安排批量伤员的分诊救治,还要参加门诊值班,分管伤病员工作,成天忙得不亦乐乎。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来院就诊的外科尤其骨外患者比较多,仅他一个人就接诊100多人次,有一次塞内加尔维和官兵遭遇车祸,一下子送来8名骨伤患者,那情景真的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抢救伤兵员差不多。

翻开他“备忘录”可见:5月13日,抢救了塞内加尔一名被炸弹炸伤的上尉,通过手法复位,使4处骨折脱位全部精确归位,不仅缩短了患者康复的时间,更减少了医护人员手术感染的风险;5月18日,抢救被枪击中的塞内加尔一名士官,该士官因小腿中弹造成胫骨开发性骨折,并出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通过采取小腿筋膜切开减压,骨折复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成功避免了肌肉坏死和截肢的后果,为患者保住了伤腿;5月27日,乍得维和官兵发生车祸,2名伤员在伤后4天才送来,早已错过手法复位最佳时间,如果复位有可能出现上肢肌肉坏死导致截肢,不复位则会出现畸形,他仔细分析骨折移位特点,通过采取手法复位和治疗,使患者顺利渡过了肿胀危险期,保住了肢体……一桩桩一幕幕,他的事迹在维和驻地和各国维和官兵中被广为流传,他也被救治过的维和官兵们亲切地称为“中国白求恩”。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杜恒达:烟台热血男儿的维和梦    下一篇 “左手韩”:漫画是无声的电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