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护林马队八年巡山,见证沙地染绿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以东40多公里外的酸枣梁,有一个护林管理站。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酸枣梁的面貌逐渐发生变化。林业部门采取了封育围栏、人工扎设草方格、种草种树等措施,植被逐渐恢复。如今,站在高处放眼远眺,一片一片的酸枣林,绿得格外惹眼。酸枣梁的生态日益好转,离不开护林马队的日夜巡查。

1.jpg

 酸枣梁护林马队在巡查。

2.jpg

队员海学峰和他的爱马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以东40多公里外的酸枣梁,有一个护林管理站。和一般管护站不太一样,走进院子,不时听到马儿嘶鸣。

酸枣梁管理站站长晁永贵翻身骑上一匹“大黑”,双腿一夹,饲养员蔡国江拍拍马屁股,“大黑”起速,其余的马自动跟上,扬起一片沙尘。

这里地处红寺堡区东部沙尘源区及毛乌素沙地。2010年,为了禁牧封育,红寺堡区林业局正式在酸枣梁成立护林管理站。当时道路条件不好,一个企业捐赠了7匹快马,宁夏唯一一支护林马队建起来了。

“酸枣梁曾经有漫山遍野的植被,后来,由于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变成了沙地。”红寺堡区林业局资源管护站站长马克龙介绍。当地村民们戏称:从西刮到东,从春刮到冬。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酸枣梁的面貌逐渐发生变化。林业部门采取了封育围栏、人工扎设草方格、种草种树等措施,植被逐渐恢复,多年淡出人们视野的黄羊、野猪、野狼又出现了。如今,站在高处放眼远眺,一片一片的酸枣林,绿得格外惹眼。

酸枣梁的生态日益好转,离不开护林马队的日夜巡查。

在护林站的院子里,一只受伤的秃鹫正在康复中,“巡查时发现的,翅膀受了伤,带回来后特别能吃,现在已经可以小跑滑翔了。”晁永贵告诉记者。“巡查时经常能看到狐狸、野兔、鹰。”资格最老的护林员马生明说。

每天早上8点,装好干粮和水,队员们跨上马儿出发。封育区设有7个护林点,管护面积34万亩。一天下来,一人一马至少要跑40多公里路。在护林马队精心管护下,连片野生酸枣林由过去的4.6万亩增加到如今的15万亩。

在酸枣梁护林,不晒脱几层皮,是根本不合格的。晁永贵刚来时,着实郁闷过一段。没有互联网,电视只能收到几个频道,每天晚上9点以后就没电,最麻烦的是水,每周都要去外面拉回来。

不过,两年时间下来,老晁却爱上了这片梁。老晁翻开手机相册,一丛一丛不知名的花儿开满山梁,“春夏秋冬,四季有景”。

22岁的马杰,是整个护林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好几次,家里都建议他换一份工作,马杰一直不愿意松口。“酸枣梁的日出和日落,是我见到的最美的景色。每到日出日落时,我都会静静地躺在草地上观赏美景。”马杰笑道。

不过,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道路的维护修建,护林队已经配备了皮卡和巡查摩托,靠马护林的必要性日渐减弱。“马队即将解散,我们正在给它们找一个更好的归宿。”马克龙说。

这支护林马队解散后,60岁的老蔡也该退休了。

眼看着这里固住了流动的沙地,又慢慢地变绿,马克龙感慨地说,“每匹马都是酸枣梁的见证者和功臣。”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打击暴恐、救死扶伤、投身援建:他们在马里贡献中国维和力量    下一篇 建在洞穴里的博物馆:从生产枪弹到收藏民族记忆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