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奇女子建海外第一座抗战纪念馆
方李邦琴
2015年8月15日,旧金山唐人街,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一栋坐落在中心地段的二层白色小楼,看似寻常,却注定承载着不寻常的历史记忆。
这里曾是《美洲国民日报》的所在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国土地被战火硝烟所笼罩时,1万公里外,这家报馆大声疾呼,积极宣传抗战,号召海外华人解囊捐助,共赴国难。斗转星移,70多年后的今天,它成为海外首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带领世人回望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纪念馆落成当天,80岁的方李邦琴特意穿上藏青色花纹旗袍,盘起发髻,神情庄重肃穆。多年前,美国媒体曾送给她一个称号——“钢铁花木兰”,当年她靠200美元起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今天,站在这座华人华侨捐资300万美元建起的纪念馆前,性格坚毅的她难掩激动之情,几度哽咽。
亲历抗战的残酷编辑本段
纪念馆所处的小楼本是方李邦琴的私产,1996年,她把楼下最好的房间免费提供给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作为联络处。2014年7月7日,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方李邦琴宣布把它捐出,筹建海外第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随后的400多天里,为了搜集史料,年届八旬的方李邦琴往返于中美之间,她去了上海和长沙,在听说成都有一家私人抗战纪念馆——建川博物馆后,她又赶往成都取经。
已落成的纪念馆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分为战争综述厅、华侨助战厅、中美友谊厅以及飞虎队等展厅,借助实物展品、文字展板以及电子、影视手段,呈现中国抗战全貌、美国华人助战和中国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浴血的历史。展品除了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以及飞虎队后人捐赠的在美国本土收集的抗战文物,还有湖北武汉市捐赠的在“武汉会战”中被日军炸沉的“中山舰”模型,以及建川博物馆提供的127件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将设立一个口述历史保存室。
“旧金山唐人街是旅游胜地,每年游客上百万,只要在楼前驻足几分钟,就会留下深刻印象。”方李邦琴说,纪念不是为了诉苦,而是要告诉世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如何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纪念馆的筹建远没有想象中简单。筹款网站曾遭“黑客”入侵,留下“支那猪”的字样;改建施工期间,纪念馆窗玻璃遭人砸碎;一名日裔人士发起网络“请愿”,要求封杀纪念馆……
对方李邦琴来讲,那场战争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楚。“我亲历了抗日战争,还记得它有多么残酷。”1940年,方李邦琴的哥哥们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中断学业参军。至今她还记得,当时母亲拉着哥哥苦苦哀求“不要去、不要去”的情景。后来,大哥牺牲,二哥加入空军,并获得飞虎队奖章。
方李邦琴决意筹建抗战纪念馆,还受到另外一件事情的触动:“二战期间,600多万犹太人被屠杀,今天全球29个国家共设有167个犹太人纪念馆或纪念碑,而日本军国主义屠杀了3500万中国人,在海外竟一个中国抗日纪念馆都没有,我感到心痛。”
创办美国最早的亚裔英文报刊编辑本段
普通人都会有退缩的时候,但在方李邦琴身上,几乎从来都看不到软弱和妥协。她的坚毅,是从儿时就培养出来的。在旧式家庭长大的母亲喜欢儿子,为了讨母亲欢心,方李邦琴从小就表现得像男孩一样。上学时,她曾是学生自治会主席;跳舞时常常女扮男装……“我本身也比较像个男人,我不喜欢谈论打扮、购物,而是喜欢谈论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等等这些话题。”
1960年,方李邦琴跟随丈夫方大川来到旧金山,用仅有的200美元在唐人街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当时,唐人街是广东话的天下,不会讲广东话的方李邦琴被当做异类,印刷厂一直没有生意。一周后,一位华侨花7美元在这里印了1000张名片。“我永远记得第一笔生意,终于可以给孩子们买吃的了。”那位华侨至今仍是方李邦琴的朋友。
丈夫方大川是学新闻出身,一直梦想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报纸王国。1979年,夫妻俩把握时机发行了《亚洲人周刊》,这是美国最早、发行量最大的由亚裔创办的英文报刊。后来,他们又收购了《独立报》《进步报》。1992年,方大川去世,方李邦琴为丈夫圆梦的脚步却并没停下。两年后,她收购了《芝加哥论坛报》旗下的7家报纸。
击败赫斯特家族编辑本段
2000年,围绕美国主流英文报《旧金山观察家报》,方李邦琴与其原来的拥有者赫斯特家族展开了一场收购大战。方李邦琴作为亚裔,受到了质疑,但她毫不退缩。赫斯特家族在鼎盛时期曾拥有95张报纸、110家公司。它的创始人老赫斯特一向排斥亚裔,这位报业大王不会想到,自己家族有一天会被一名中国女人击败。
收购成功这天,方李邦琴特意佩戴了一条鹰形项链,鹰是赫斯特的标志,而它如今却戴在一个中国女人胸前。她说:“成功就是看你的肩膀能够担多少,能担100斤,你就成功100斤;能担1万斤,你就成功1万斤。我不觉得有太大压力。我从小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从来没有。”
这一天,方李邦琴还做了另一件事——前往丈夫墓地。当年方大川出殡的第二天,她早早就到了办公室;而在方大川去世的这8年间,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她从不诉苦。这一次,方李邦琴是来报喜的。她把第一版印有大大“Sold(卖掉)”一词的《旧金山观察家报》放在丈夫墓碑旁,“大川,你的梦圆了”。
如今的方李邦琴过着半退休的生活,一个人生活在旧金山的大宅子里。她家客厅里有两个造型奇特的工艺品:一只孔雀和抱着三只小鸡的老母鸡的标本。她说这是她人生的写照:年轻时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到美国后,面对生活的重负,她变成了一只忘我的老母鸡。如今,更多的人将她称为“一只精明、勇敢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