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中东维和战场的军营“大咖”们
2016年5月19日,以南部战区陆军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官兵为主体组建的第十五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开始出征,执行轮换任务。他们将走出国门,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扬我国威军威的神圣使命。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置身30多个国家维和部队组成的联黎部队,面对险象环生的维和战场,这些中国工兵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向祖国和人民递交一份合格答卷?在维和分队出征前,记者来到他们的宿营地,聆听了一个个军营“大咖”的精彩故事,脑海中的问号也随之被拉直。
面对镜头,作业间隙的杨建平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情。
“全能机械手”杨建平编辑本段
2009年10月,来自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维和官兵齐聚中国营,共度中国国庆节。作为东道主,自然要准备一些拿得出手的节目,杨建平表演的是用挖掘机写毛笔字。此项表演要求操作手10分钟写完8个字,操作过程中不能滴墨、不能碰倒纸板,并且写的字要工整、用墨均匀、大小相当,难度可想而知。
工作人员将毛笔用绳子固定在挖掘机的斗齿上,在正前方放一块纸板。只见杨建平推拉升降、左右回旋,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后,“忠于祖国,不辱使命”八个大字便清晰、完整地呈现在众人眼前,现场观摩的外军官兵惊叹不已,纷纷报以热烈掌声。
除了挖掘机,部队配发的其他工程机械,杨建平也样样精通。拿装载机来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杨建平练就了一手“听声辨位”的绝活:比如在修路时,要将某处地面铲掉10厘米,当铲斗落地瞬间,杨建平可通过发动机的声音,判断铲斗位置是高还是低,从而避免重复动作以节省时间。这一技术在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
2014年7月,杨建平随部队赴朱日和参加跨区对抗演习,在“急造军路”课目考核中,他凭借“听声辨位”的绝活,与战友李希平并肩作战,最终以1分16秒的成绩完成作业,成为所有参演部队中速度最快、标准最高的一家。
入伍14年的杨建平可谓久经沙场,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再次踏上维和征程,杨建平没有懈怠,仍然加班加点苦练操作技能。他说:“走出国门,每个人代表的都是中国形象,就算是操作机械挖坑铲土,也代表的是‘中国质量’。唯有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
精湛的技术源于勤奋刻苦的学习。图为焦五龙挑灯夜战。
“维修大拿”焦五龙编辑本段
黎巴嫩的夏天很热,室外平均温度在42℃以上,而且持续时间长。维和部队许多房间都是由板房或集装箱改造而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空调,待在房间就如同进入烤箱。因此,维和分队中专门有一个岗位叫做空调维修工。
修空调是门技术活,已是第六次赴黎维和的四级军士长焦五龙可谓这一岗位的不二人选。受高温影响,中国营几乎所有空调都属于超负荷运转,老化较为严重,空调发生故障十分普遍。于是每次维和,焦五龙便成了中国营最忙碌的人,大家都亲切称他为“空调守护神”。
除了保障中国营内数百台空调外,焦五龙还经常被派到其他地方执行任务。一次,联黎司令部参谋长办公室的空调突发故障,工程部门同时叫了3个不同国家的技师去维修,焦五龙也在其中。也许是由于联黎首长在场导致紧张,其他两个国家的技师鼓捣半天也没查出原因。最后,焦五龙通过一番检修,很快便让空调恢复运转。
随后,参谋长用英语询问焦五龙空调故障原因,焦五龙用流利的英语告诉他是电容损坏。参谋长惊讶地连声赞叹:“没想到中国士兵不光技术好,英语也说得好。”从此,焦五龙便在整个联黎部队名声大振。
当然,焦五龙会修的可不仅仅是空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除了手电筒不修,其他电器都能修。2012年8月的一天,尼泊尔营的一名上尉急匆匆跑到中国营,点名要找焦五龙。经过询问得知,这名军官是尼泊尔营的军需官,几小时前他们的冷库“罢工”了,两名技师已抢修了两个多小时,如果再修不好,冷库内的数百千克食物将面临变质危险。为此,他特地前来寻求帮助。
赶到尼泊尔营,焦五龙首先对冷库进行全方位检查,经过半个多小时作业,他判明是电路系统和制冷系统双重故障。对症下药后,冷库很快重新开始工作。食物保住了,急得满头大汗的军需官长舒一口气,握着焦五龙的手不停表示感谢。
记者采访之际,分队正进入出征前的准备阶段,焦五龙带着几名“徒弟”,整天扎在修理车间,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次维和了,他想把这门技艺传下去,更多地为官兵服务。
扫雷排爆是“刀尖上的舞蹈”,有着多次维和经历的徐正义(左)组织教学依然一丝不苟。
“雷场克星”徐正义编辑本段
提起少校徐正义,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2次国际维和、2次援外扫雷教学、3次参与联合国扫雷作业标准作业程序修订,精通12国各型地雷的排除方法,亲手排除地雷上百枚……
训练场上,记者看到徐正义正带领扫雷小组,练习人工排雷。一番讲解后,徐正义匍匐在地上,仅靠一把匕首、几根木棍,三下五除二,便把一枚地雷排了出来。
“地雷很诡异,但却很听我的话。”已先后2次执行维和任务的徐正义是维和分队经验最丰富的干部之一,也是联黎维和部队响当当的排雷专家。他告诉记者,此次维和,虽然主要任务是执行建筑、栽桩任务,但排雷依然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一环,因为许多作业区域就是雷场。为此,他毅然选择第三次出征。
让地雷听徐正义的话,绝非靠“人缘”,而是靠过硬的技术去“征服”。徐正义开玩笑似地说:“这些年来翻译的地雷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比我的体重还重。”
2007年9月,徐正义遇到了他扫雷生涯中一个最大的敌人:一枚由220多千克航弹改装而成的奇特诡计雷。由于巨大的弹体裸露在地面,乍一看很容易让人以为是颗未爆弹。一开始,战友们按照人工销毁未爆弹的程序轻松解除击发装置,正准备将弹体运走时,一根在弹体边意外发现的细线引起了徐正义的注意。“停,危险!”徐正义果断叫停了作业。
敏感的他,潜意识里感觉到这根细线极不简单。他当即命令大家顺着细线的方向,扩大搜排范围。不久,大家便在路边不到10米的草丛里发现:细线是人为设置和固定的,疑为诡计雷的触发引线。这枚诡异的地雷被成功排除后,大家长舒一口气:今天若不是老徐在,我们可能就都惨了。
这些年,在与死神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徐正义梳理总结出了40多种诡计雷的排除方法,法国、西班牙等不少国家的拆弹部队也因此慕名而来,向他请教。
2014年1月,徐正义赴柬埔寨执行援外扫雷教学任务,教出了许多“洋徒弟”。“布袋雷,落在地上看上去像树叶,肉眼很难分辨;重叠雷,有一层的也有三层的,排除时,一定不能高兴太早……”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扫雷组的战士不仅从徐正义身上学到了应有技能,也学到了“独门秘诀”:要让地雷听你的话,你得和地雷“交朋友”,只有摸准了它的“脾气”,你才能练就“刀尖上跳舞”的绝技!
编辑本段
黑黑壮壮的肖海军(左),如今已是维和分队小有名气的武术“教头”。
“拼命三郎”肖海军编辑本段
警卫班战士肖海军入伍时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国门,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如今,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这一天,他已准备了整整10年。
2006年,初入军营的肖海军从媒体上看到我维和军人的英勇事迹后,便不断询问班长,要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成为维和勇士。班长告诉他:精武强能、练好本领,等机会来临时,自觉接受组织挑选。从此,肖海军就不停向前奔跑。
日复一日的努力,使肖海军不断超越自我,很快便成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在一次备战上级特种兵比武集训中,肖海军因训练勇猛、敢打敢拼,被战友们称作“拼命三郎”。
2008年,上级决定组建第六批赴黎维和集训队。听到消息后,肖海军第一时间就递交了申请书。经过层层选拔,他如愿上了推荐名单。然而,肖海军还没来得及将这一消息告诉家人,他所在班里的一名即将赴印度参加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的战士意外受伤,急需更换人员。肖海军很清楚,专业对口的只有他。于是,他第一次的维和梦尚未开始便就结束了。
接下来的每次集训选拔,命运都仿佛有意考验他。2012年,第十批赴黎维和分队组建时,肖海军正在外地参加集团军组织的狙击手集训;2013年,肖海军作为特战尖子参加中印国际特种兵选拔,再次与第十一批维和集训擦肩而过……直到今年4月,肖海军凭借过硬素质,终于被选拔进第十五批赴黎维和集训队。
“正因为实现梦想很艰难,才更能让我们品味实现后的甘甜。”谈起自己的这段经历,肖海军感慨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只要不懈奋斗,总会有美梦成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