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毛泽东的“得意之笔”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它也是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
这是红军四渡赤水旧址之一——二郎滩渡口。
化被动为主动,一渡赤水编辑本段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蒋介石调集了湘军、川军、滇军和嫡系中央军部队约40万兵力进行围追堵截,而红军只有3万多人,双方在兵力、装备上对比悬殊。可以说,红军又到了存亡关头。
为摆脱危局,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最初准备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为此,1935年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与尾追的国民党军川军发生激战。由于战前敌情侦察有误,战斗陷入僵局,敌人援军又蜂拥而来,如果继续下去,红军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怎么办?撤!
毛泽东当机立断,果断提出放弃原定渡江计划,迅速撤出战斗,由土城向西渡赤水河实施机动,由此便拉开了四渡赤水的战幕。从28日当晚至次日凌晨,红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国民党军外,主力部队轻装一渡赤水。这一行动,显示了毛泽东善于从不利战局寻找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的指挥艺术。
鉴于敌人已经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
这是红军四渡赤水旧址之一——茅台渡口。
避实击虚,二渡赤水编辑本段
2月9日,红军在滇北扎西地区集结并进行了整编。此时,由于国民党军各路纷纷向川、滇边境地区急进,其黔北地区的防守兵力十分空虚。毛泽东抓住战机,指挥红军杀了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直指黔北。
2月24日,遵义战役序幕拉开。取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5天内,红军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声东击西,三渡赤水编辑本段
红军再占遵义,让蒋介石感到奇耻大辱。他急飞重庆坐镇指挥,采取堡垒推进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敌变我变。毛泽东决定将计就计,指挥红军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战,引诱更多国民党军前来围攻。当各路国民党军云集而来时,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镇及其附近地区三渡赤水,西进川南。为在运动中调动敌人,红军故意在白天渡河,并大张旗鼓地行军。
乘隙而进,四渡赤水编辑本段
国民党军听从“调动”,调整部署再次扑向川南。鉴于调动敌人的目的已经达成,毛泽东决定乘敌新的合围将成未成之际,再杀一个回马枪。红军以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继续诱敌西进,而真正的主力却于3月21日晚至22日,以隐蔽、迅速的动作,从各路敌人间隙中穿过,四渡赤水。
红军突然东渡赤水河,使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攻占遵义,于是急飞贵阳督战。而红军却乘虚一路向南急进,顺利渡过乌江,兵锋直指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一下慌了神,急调滇军入黔“救驾”。不料红军却是虚晃一枪,继而迅速挺进云南。
这是红军四渡赤水旧址之一——土城渡口(资料照片)。
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编辑本段
1935年4,中央红军主力进入云南境内后,大造进攻昆明声势。为保昆明,国民党军被迫调整部署,从滇北和金沙江紧急抽调兵力回防。岂料,红军攻昆明是假,渡长江北上是真,用的还是声东击西之计。
“毛泽东故伎重演,而蒋介石却像巴甫洛夫训练出来的狗一样,毛泽东要他怎样,他就怎么样。”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写道。
乘敌金沙江南岸防御薄弱之机,毛泽东立刻指挥红军兵分三路,以强行军昼夜急进,全军顺利抢渡金沙江,摆脱了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编辑本段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而又最精彩的一次军事行动,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为实现北进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胜利,雄辩地证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符合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实际。战役期间,毛泽东从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到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再到党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义上,进一步确立了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丰富和发展编辑本段
与在井冈山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依托根据地指挥作战不同,四渡赤水作战,是在失去根据地无后方依托,又经常面对数倍甚至十多倍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突出的特点是发挥红军徒步快速机动的能力,“走”“打”结合:以“走”调动敌人,为“打”创造战机;以“打”挫败敌人,为“走”创造条件。在“走”“打”的同时,又辅之以“变”和“诈”,即敌变我变,兵不厌诈。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化被动为主动,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在数十万敌人之间飘忽往来,主动创造和寻找战机,有效歼灭敌人,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战例,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也因此被毛泽东本人认为是他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
这是红军四渡赤水旧址之一——太平渡渡口。
这是红军渡赤水河时用过的竹绳、马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