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李书福的创业史:汽车梦,从乡村追寻到全球

无论在汽车圈还是企业界,李书福都是独特的存在,他大胆而灵活又颇有点硬气。“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这些当年的金句穿透时光依然有力,因为它们背后是一位持续创业者32年的赋能。很多人知道李书福是他造汽车之后,然而开拓创新的基因早已种下。

2010年吉利宣传片拍摄时的李书福。

2019年1月6日,北京会议中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新年首次公开演说。这次不是在汽车论坛,也不在自家新车上市现场,而是在“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

其实,只要关注李书福,不难发现,除了造车,教育是他心底最柔软的情怀。从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在思考人才培养的问题,开始同步创办自己的学校。倾情教育22年,李书福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

无论在汽车圈还是企业界,李书福都是独特的存在,他大胆而灵活又颇有点硬气。“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这些当年的金句穿透时光依然有力,因为它们背后是一位持续创业者32年的赋能。很多人知道李书福是他造汽车之后,然而开拓创新的基因早已种下。所有过往,皆为序章,从照相青年到著名企业家,从制造汽车到打造智慧立体出行生态圈,李书福一直是当代中国追梦人的缩影。

目录

一个星期编辑本段

捣鼓出摩托车编辑本段

池幼章: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编辑本段

今年82岁的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幼章,仍然活跃在一线,他不仅是台州企业界“教父级”人物,也是李书福的忘年交。“李书福是我最欣赏的企业家。”上月27日,在回忆当年这个毛头小伙的创业历程时池幼章说,这份欣赏,是从一次吃惊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池幼章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进来的正是李书福:“池老师,摩托车我造出来了。”

“啊?你这么快?”池幼章不敢相信。一周前,池幼章牵头组织了一场百家企业交流活动,参观的企业中有钱江摩托公司。而参与的企业家就有正在经营一家装潢材料公司的李书福。回想起当时参观的一幕,李书福看的比别人多,问的比别人细,但就这么多看多问,一周就能造出摩托车?

看着这个小伙子笃定的眼神,池幼章终于信了。“他是一个很聪明爱琢磨的人。”他感叹。的确,无论走街串巷琢磨怎么能多拍几张照片,或是钻进废旧电器堆里琢磨如何“变废为宝”,还是花400个日夜把手掌折腾得没一块完好皮肤地研究冰箱配件,李书福总能把每一次的创业,变成别人模仿的对象。

而这份闯劲,催生了国内第一家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诞生了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1994年,李书福创办摩托车厂,3个月开发出50系列等样车,7个月生产摩托车6万余辆。他也真正成了一个企业家。

成绩不用讲了编辑本段

你能帮我反映问题吗编辑本段

伍文杰:倔强的他不妥协编辑本段

“这些成绩就不讲了,你能不能帮我反映问题?”李书福的开场白很直接。

1995年1月25日下午的一幕,在台州市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伍文杰有些泛黄的笔记本里,仍清楚地记着。那是当时在当地报道组当组长的他第一次采访李书福。

李书福经历了5次创业,在造摩托车之前,从事装潢材料。“1994年,吉利装潢厂产值超2亿元,纳税上千万元。”伍文杰说,带着这个选题找到李书福时,他却听到了另一个故事。

1995年,李书福的镁铝曲板销量很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每天近1万张。但从1月份开始,他的运输车队接连遭遇“拦路虎”。“当时的长塘检查站以‘木材出省运输登记证明’一车一证明为由,要求40%的罚款。”伍文杰说,在采访时,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20多天,还有司机被打了。

这种无理的要求,李书福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执拗的他却不愿意妥协。但长塘检查站是当时北向通行的必经之路,改道是不可能的。李书福只得一次又一次为每一车货物向相关部门申请通行证,搞得心力交瘁。于是伍文杰通过内参反映了情况,很快,长塘检查站相关人员被严肃处理。

“他很倔强。”伍文杰说,这种个性贯穿李书福的创业历程,也让吉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不仅如此,这份倔强后来还催生了吉利的“人才森林”理论。据了解,吉利起步时技术人才缺失,与国外技术水平不对等,于是倔强的李书福从造车伊始就开始办学,把人才培育上升到战略层面。经过20余年的实践,“人才森林”渐渐形成,很多人成长为骨干,比如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等。这些奋斗的内生型人才,支撑起吉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不但自己用,吉利还向社会输出人才,20年已达15万人。

一个《宁波宣言》编辑本段

放弃8亿元生产线编辑本段

张爱群:他有高超的预判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编辑本段

在16年的同事、现任吉利控股集团资深副总裁张爱群看来,2007年发布《宁波宣言》是李书福创业史中一个关键时刻。

没人没钱没技术没政策,还要坚持造汽车,李书福的造车梦圆得十分曲折悲壮。2001年11月9日,吉利拿下国内首个民企轿车生产资质。第一款新车“豪情”面市,单价5.8万元,倒逼合资品牌调整策略和价格。亲民的价格打开了市场,但时移世易,如果继续价格打天下,企业后劲堪忧。

考验企业家素质的时候到了。经过一番考虑,2007年5月17日,李书福发布《宁波宣言》,宣布战略转型,以自由舰、金刚、远景替代豪情、美日、优利欧,放弃了价值8亿元的老款生产线,彻底转型。第二年金融危机来了,李书福以“冬泳论”激励高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要抓住冬天的商机,在冬天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冬天越冷,我们的冬泳越有意义。”2009年,吉利销售逆势上扬。

“他敢闯敢做,有高超的预判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张爱群在采访中说。而正是这种能力,让李书福书写下了不可思议的吉利传奇。

一个延续8年的编辑本段

“非分之想”编辑本段

王自亮:在精神上他永远是个“早起者”编辑本段

在吉利的国际化进程中,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并购沃尔沃。对此,《风云纪——吉利收购沃尔沃全记录》有着详细的记载。1月7日下午,这本书的作者王自亮告诉记者,并购沃尔沃,其实早在2002年就已经出现在李书福的脑海中了。

记得是在2002年的一次中层会议上,李书福认真地说:“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就应该做准备了。”那时,吉利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不久。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眼里,这无疑是一个“非分之想”。但是,这正是吉利那时战略转型的方向。

“当时高管们觉得吉利还不够大,吃不下沃尔沃。但李书福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只有收购了沃尔沃,吉利才能更好地发展。”王自亮说,从2002年算起,整整8年时间,李书福钟情沃尔沃基于两点基本判断,其一是中国车市中高级市场的爆发,沃尔沃有很大潜力;其二,拥有沃尔沃后,吉利能缩短自己的学习过程,从沃尔沃的研发中受益。

“一开始,沃尔沃的‘东家’福特根本不理睬。”在与福特接触的过程中,李书福发出的挂号信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复。但是,一旦有了收购沃尔沃的实际想法,李书福是很难退回的,他的个性决定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李书福总是睡得很晚,但在精神上他永远是个“早起者”。

2010年3月28日15时,在瑞典哥德堡沃尔沃总部,李书福与福特签约。“有人看到李书福流下了眼泪。”王自亮告诉记者,李书福是个有泪不轻弹的人,也许这是他把8年的艰辛化成了瞬间的泪花。

在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的海外并购之路愈发顺畅。2017年6月23日,吉利控股集团成功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7年11月份,吉利控股集团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 同年成为沃尔沃集团的第一大持股股东。2018年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李书福的全球化梦想越来越清晰。

一个多月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台州)论坛上,李书福满怀深情地说:“我的汽车梦源于台州,发展于全球。”不久后,在吉利计划表上,计划今年推出首款飞行汽车,李书福畅想的“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2023年将有望降生。

“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我们只有积极应变,正确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争取到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大步前行的吉利,却没有让李书福有着丝毫的放松。他的汽车梦,依然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民兵爆破英雄:埋雷杀伤日伪军数百    下一篇 洪超: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