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夫妻 “上岗”当起山区支教老师

在贵州支教的9年里,朱敏才夫妇辗转了多所学校。

朱敏才和孙丽娜在龙坪镇中心小学合影。资料图片

72岁和61岁,这个年纪的北京人多数都徜徉在各大公园休闲娱乐。可有一对北京夫妇,他们克服困难在贵州苗乡山区坚持支教9年。

丈夫朱敏才曾长期担任我驻外商务参赞,妻子孙丽娜则是北京市最早一批取得资格认证的小学英语教师。9年前,还在北京享受退休时光的夫妇俩得知贵州山区严重缺乏师资的消息时,他们坐不住了。

2005年5月28日,朱敏才夫妇坐着火车来到贵阳。经联系,在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他们开始了支教生活。

“刚来时,我们发现这里的孩子几乎没用过字典,也不讲卫生。”孙丽娜说,他们自己花钱买来字典,并手把手地教孩子剪指甲、梳头。还编印了卫生手册,送到孩子家里,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改变生活方式。

最艰苦也最令他们感动的时光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支教的一年。尖山苗寨海拔1300多米,村小学只有一位代课老师。两间不通电的教室,窗户连窗框都没有。老两口把原来的教师办公室一隔两半,外面是办公室,里面是卧室。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一个月才能下山一次,走三四个小时到镇上洗一次澡。

在尖山小学,朱敏才夫妇在语文、数学、英文课程的基础上,还给这些苗族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以前孩子们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朱敏才夫妇通过上课、游戏和多种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苗寨的孩子们学会了说普通话、学会了唱汉语歌、跳舞,也了解了“世界”的含义。在尖山一年,通过家访、闲暇时的活动,朱敏才还为全寨83户400多人都拍了照片。

“离开学校的那天,孩子们一边哭,一边唱着我教给他们的歌,走了四个小时,把我们送到了山下。”孙丽娜回忆说。

在贵州支教的9年里,朱敏才夫妇辗转了多所学校,目前在遵义县龙坪镇小学支教。他们的宿舍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放着架子床、书架、书桌和厨具,显得拥挤不堪。房间后的小杂物间里,自来水龙头接上一根橡胶管子,夏天就在这里洗澡。“这样的条件已经是我们这些年最好的了。”朱敏才说。

长期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阴冷潮湿的气候,让朱敏才夫妇患上了各种病。由于病变随时可能发生,孙丽娜已经摘除了所有的妇科器官。“我去年到北京医院做检查,结果很不乐观。医生劝我不要再来贵州了,可是我放心不下山里的孩子们。其实最令我担心的还是朱老师,医生说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孙丽娜说到此处眼里含着泪水。

“吃这么多苦,遭这么大罪,图啥?”很多人对朱敏才夫妇不解。

朱敏才坦言来支教的初衷:“在享受一段退休的闲适生活之后,我们俩都觉得人即使老了也得干点事儿。刚来那会儿,我发现贵州偏远山区群众的生活比当年没多少提高,这更增添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的决心。这么多年了,我们为这些地方群众做的事儿太少了。”

“支教生活有苦有累有快乐,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孙丽娜说,“我最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那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信念。只要还能爬起来,就会在这儿待下去。”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他在窑洞里彩绘中华五千年    下一篇 这里的百姓为何自发为她守灵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