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在窑洞里彩绘中华五千年

76岁的他被徒弟们称作山西古建彩绘的“祖师爷”,一生走南闯北,全国各地几乎都留有他的古建彩绘墨宝。

2018年11月24日,在榆社县城边的石花村,记者走进一座由30余孔窑洞组成的院落。院落有一个颇具古意的名字:师绘斋。院落的主人叫岳俊德,76岁的他被徒弟们称作山西古建彩绘的“祖师爷”,一生走南闯北,全国各地几乎都留有他的古建彩绘墨宝。他培养出来的古建彩绘人才遍及全国,不久前,他被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评为“当代艺匠”。

岳俊德自幼家境贫寒,14岁师从榆社县里的师傅杨三学手艺,在村里给农家画炕围、棺木和箱箱柜柜。寒门出奇才,天赋加上勤奋吃苦,让他很快在方圆百里有了名气。19岁的时候,县里办了美术厂,请他去当厂长,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带徒弟,至今他带出来的徒弟超过5000人。1975年,太原市翻修迎泽公园的藏经楼,觅遍并州也无称心艺匠,后来找到岳俊德和他的二十几个弟子。当时并不大被人看好的他们出手不凡,浩繁复杂的成套工艺没5个月就完工了,而且高超技艺令人叹服。此后,太原市留下了他们,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古建筑工程队,岳俊德出任队长。

中国彩绘历史悠久,始于北魏,盛于中唐,到了元明两代出现高潮,是千年传下的民族遗产。但后来这项工艺出现了断层,岳俊德早有决心要把这项工艺发扬光大。他注重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彩绘艺术,从实践中学习。走访庙宇古寺,向民间老人登门求教,虽然自己没有上过学,但他硬是学会了看图纸、画图纸、做模型。潜心钻研,博采众长,融百家之长于一炉,他的彩绘创出独家笔法:汉纹锦彩绘图案、堆金山水。其中最为妙绝的汉纹锦彩绘极具立体感,线条流畅,古朴别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自然中见人工,人工中见自然,堪称一绝。岳俊德和他的队伍成了一个技艺超群的集体,他们完成了无数宏大的彩绘作品:晋祠、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五台山明清一条街、乔家大院、运城关帝庙、河北正定荣国府、北京故宫端门、美国纽约中国亭园……他们将中国彩绘艺术传承传播。

1998年退休后,岳俊德一直想完成自己的一个梦想:建一个“中华五千年文化博览园”,用古建彩画的形式描绘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发展特征及其代表人物。为了这一梦想,他在北京的山沟里待了4年,但投资商认为回报太慢,4年的建设尝试半途而废。坚守梦想的岳俊德回到老家榆社,用一生积蓄买了20亩荒地,建起了他的“师绘斋”。“师绘斋”里的30余孔窑洞就是他的创作载体,在这里,他开始一笔一划绘制“中华五千年文化”。这项事业让他为之沉醉,他说“我们干的就是通古接今的事情,上要对得起祖先,下要对得起子孙。”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次仁扎西:"汽车小白"转岗驾驶员,父亲的一句话让他重获信心    下一篇 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夫妻 “上岗”当起山区支教老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