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为何被称为是古代为官的榜样?
黄霸,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为宣帝中兴时期人物。他因执法公正,被汉宣帝任命为廷尉正,曾受牢狱之灾三年,之后春风得意,官职不断提升,先后任扬州刺史、颍川太守、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逝世于丞相位上,谥号“定侯”,且子孙袭爵受封,获得荫庇,直到西汉灭亡。
黄霸年少时学习法律,有志于从政。他早年不得志,一度因兄弟犯罪被株连免官,后因入财为官而不受重视,但他并未因此消沉。他管理郡国钱粮,因廉洁而先后担任河东均输长、河南太守丞。担任太守丞时,他明察秋毫,心思敏捷,精通法律,温良谦让,足智多谋,有领导才能,依法行政,颇合人心,所以得到太守信任,也令属下和百姓爱戴。
汉昭帝时期,官场崇尚严酷执法,黄霸并未随波逐流,以宽和治理著称。汉宣帝曾流落民间,深知百姓受酷吏之害,赞赏黄霸执法宽和、公平,于是擢升他为廷尉正。任廷尉正时,黄霸办妥多件疑难案件,受到上司的赏识。正当此时,因对夏侯胜非议诏书而不举报弹劾,他遭遇牢狱之灾。狱中三年,他并未虚度光阴,而是跟随夏侯胜学习《尚书》。出狱后,他受夏侯胜举荐,为扬州刺史。执政扬州三年,政绩斐然,汉宣帝下诏表彰:“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汉书》卷八十九)宣帝称赞黄霸德行高尚,提升其为颍川太守,并予以厚遇。
任颍川太守期间,黄霸外宽内明,公正执法,获得吏民拥戴。他选择品行端正的官吏,命他们向百姓传达皇帝的诏令,以做到上情下达;他要求驿站、乡官喂养家禽家畜,以赡养鳏寡贫弱;他制定地方治安条例,在民间设置父老、师帅、伍长,赋以劝善防奸之权,“及务农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之责。为了解下情,他常与吏民交谈,同时还选择年长廉吏到各地暗中察访。
据说有一吏不敢在驿站休息,有一次在路边用餐时,下饭的肉被鸟抢去,这一幕刚好被人看见,这人到太守府办事时曾与黄霸提起此事。黄霸记住此事,在该吏回来禀报时,起身迎接,安慰他说:“你辛苦了!在路边吃饭,被鸟偷食了肉。”该吏大惊,以为黄霸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于是毫无保留地汇报察访时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途径,黄霸对境内之事了如指掌,甚至知晓“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汉书》卷八十九)。吏民见他如此厉害,以为他是神明,奸人也不敢住在颍川,迁往他处,由此盗贼日少,治安状况改善。他明察暗访,以教化为先,教人为善,以预防犯罪为重点,对不服从教化的,才施以刑罚。
他体贴下属,有位许县丞年老耳聋,督邮建议将他赶走,黄霸说:“许县丞是廉吏,虽然老,但还可以拜起迎送,即使听不见,又有何碍?”不仅不让赶走他,而且嘱咐人要好好帮助他。因黄霸政绩突出,曾一度为京兆尹,但因耽误军情,而被贬官,再度担任颍川太守。黄霸前后在任八年,颍川大治。
因黄霸在颍川政绩突出,后升迁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他担任丞相五年,并不如意,因为黄霸擅长于治理百姓,但作为丞相,要总理朝纲,向全国发号施令,他难当此任。即使如此,班固还是对其作为亲民官时的政绩称赞有加:“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汉书》卷八十九)
黄霸没有随波逐流,贪污腐败,严酷执法,而是廉洁奉公,宽和治理,打击犯罪,以教化为先,预防为主。他讲究方法,外宽内明,明察秋毫,勤政爱民,百姓爱戴。虽为相时,没有建树,但为亲民官时的作为,至今仍有启示作用。他治理一方,造福一方,不注重外表的威猛风光,而重视惠民利民。他得民心,在于他“对百姓怀有仁爱宽和之心,务惠民利民之事,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他的外宽内明之政,实际上就是一种实政、惠政和善政,更是一种亲民之政。
摘编自《中国廉政史话(人物卷)》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