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泉:“火炮神医”砺“战神”
火炮以其强大的火力、良好的精度、较远的射程、突出的机动能力,在战场大显神威,被誉为“战争之神”。在茫茫科尔沁草原,陆军某基地某大队官兵常年与火炮为伴、以阵地为家,李子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那年秋天,某新型武器设计定型试验任务到场。参试官兵喜忧参半,喜的是完成该项任务能为部队战斗力生成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忧的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上级要求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任务。该新型武器以前从未接触过,无技术操作规范、无专业人员保障、无试射经验,能按时完成任务吗?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面对困难,李子泉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从那以后,他带着铺盖卷,揣着电路图,拎着工具箱一头扎进了炮库工房。昏黄的灯光下,他趴在地上对着该新型武器装备唯一一张说明书,一遍遍检测、设置和调试。累了就靠在火炮旁歇口气,困了就在座位上打个盹。短短几天时间,体重掉了好几斤。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设计出一套正规的试验操作演练方法。经过炮班的演练训练,效果奇佳,保证试验任务如期进行。经过参试官兵二十多天的不懈奋战,试验取得成功。事后,他整理出1.5万字的心得笔记,梳理出多种操作使用、保养和故障排查方法,总结出的《火炮作业指导书》为以后试验鉴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你认真去对待、去克服、去努力,我相信你就可以战胜一切,赢得主动。”熟悉李班长的人都知道,正是靠着这一股认真劲儿,他才能有今天的成绩。“刚接触火炮时,面对复杂的电路、精密的构造,我也犯过难,是凭着‘认真’二字我才能在为国砺剑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他这样说道。
刚接触火炮时,为了胜任本职工作,他坚持从最基本的学起,从简入难,一步一个脚印,从有关书籍中了解火炮结构原理、发展动态和各种新式武器,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找机会向技术人员请教。他一边学习,一边跟着试验实践,硬是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最终脱颖而出,不仅成了一名出色的射手,还多次被评为“优秀试验主持人”。
一次某部实弹演习前,某型火箭炮电传动装置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反复检查修理,也找不出问题所在,演习指挥部只好向基地求援。凭借在火箭炮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李子泉被基地推荐帮助排除故障。刚上车,他就询问火箭炮出现的问题,分析故障原因。到现场,他对火箭炮进行仔细的检查,最终“查明病灶”——控制电路有故障,极化继电器被烧坏。“手到病除”,15分钟后,火箭炮电传动恢复正常,演习如期进行。
从此,“火炮神医”李子泉的美誉便在科尔沁草原广为传颂。
一次某试验射击现场,战士小周发现储运发箱里有两发火箭弹由于卡簧没有卡住,露出炮尾近二十公分,随时都有滑落的危险,情况万分紧急。“切断炮车电源,准备退弹!”他快速冲向炮车一边用手托住弹底,一边指挥炮班人员退弹。尽管成功退弹,却让他惊出一身冷汗。这件事引起了李子泉深入反思,如果能够建立一套安全试验保障方案,就能够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试验过后,他就开始研究分析,查记录、做对比、写方案、搞验证,经过近一年反复地论证,提出了《火箭炮试验安全保障法》,该方法在基地全面推广使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技术骨干,他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技巧传授给年轻的同志,有人说他傻,把别人都教会了你还神气个啥。而他却说:“武器装备的发展不是一代人的事,需要不懈努力、久久为功,带出一批好徒弟才能将本领传承,更好的完成试验鉴定。”
从军28年,参与和负责定型火炮数十种,编写8本火炮维修教材,在《兵器试验》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硕果累累的他如今看到火炮、听见炮声依然会心潮澎湃:“看到亲手试验鉴定的火炮拉得出、顶得上、打得准、质量棒就是我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