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是让国外专家点赞的“亿元矿工”

作为全国劳模、技术能手以及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长久以来,张晨光眼中只有机械与控制器代码,即便在获得众多奖项为众人所知后,他依然默默地守在工作室内搞自己的“创新”。

360??20200421165559942.jpg

“进来这么多年,他始终坚守在一线的岗位上。” 介绍张晨光的时候,晋煤集团成庄矿的一名负责人告诉光明网记者。然而就是这样一名沉默寡言且“安分”的工人,近年来完成了数十项技术创新,创造了上亿元的效益。

作为全国劳模、技术能手以及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长久以来,张晨光眼中只有机械与控制器代码,即便在获得众多奖项为众人所知后,他依然默默地守在工作室内搞自己的“创新”。

“能做出点什么才是真的。”

目录

喜欢拆东西的娃编辑本段

张晨光也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从小就能接触不少机械和零部件,这也给好动的他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小孩子都喜欢玩具,不过人家喜欢买来玩,我喜欢买来拆。”一个玩具玩几天张晨光就没兴趣了,但是他对玩具的构造感兴趣的很。从刚开始的盲目破坏,到之后找来小工具一点点去拆卸,再到最后能自己将“破坏”的玩具复原,小时候的张晨光一直沉浸在这种“拆—装”的喜悦中,并始终乐此不疲。

1991年从技校毕业后,张晨光来到了成庄矿工作。工作后的他在外人看来还是没有“长大”。

“那时候刚开始流行随身听,我买来听了没几天就开始拆了,后来就装不回去了。”那个年代一个随身听大概几百块钱,基本上就是张晨光一个月的工资,就这样被拆“没”了,张晨光本人没什么感觉,但身边的工友看了都替他心疼。

“一个月就这样白干了。”

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张晨光放弃,接下来几个月发工资他又买了几个随身听,直到自己能将拆开的随声听复原了才罢手。用他的话说,自己都不记得拆了几个了,只记得能装回的的一刻特别高兴。

从身边随处可见的工具到随身听、电视机甚至是当时还在使用DOS系统的电脑都没能逃过“被拆”的命运。“笔记本电脑当时还是稀罕物,我为了学习编程,一咬牙,问家里要了些钱买了一台。”一台笔记本电脑价格近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家里人劝了多少遍,但是张晨光学编程的决心始终不变。

“家里埋怨过,成家以后,老婆也抱怨过。”张晨光挠挠头,“反正当时就是一根筋想干点自己想干的事。”然而由于后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电脑更新速度变快,这台使用DOS系统的电脑没多久就被其他使用Windows系统的电脑取代了。

“也就用了一两年时间吧,就只能摆在地下室了。”不过张晨光对这事并不后悔,“这台电脑让我能在PLC编程上比人先走一步,这钱就没白花,再说,最后我也没浪费,我把它也拆了两遍。”张晨光笑着告诉光明网记者。就这样样拆着拆着,几年下来,以至于张晨光家中的地下室都被他拆散过的东西摆满了。

“不拆难受,已经养成习惯了。”张晨光告诉光明网记者,这些年,他用的苹果的手机都被他拆过,“你们的手机是苹果的话,有什么要修的,都可以拿给我看看,我现在熟得很。

让国外专家点赞的“张大拿”编辑本段

在学校,张晨光学的是装载机械专业,来到矿上以后,适逢厂里设备换新,上的全是当时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张晨光以前听都没听过的,所以一切还得从头学起。

“那时候矿上引进了一台主提升皮带运输系统,那好家伙,长2750米,投影全长6000米,之前在学校哪见过这个。”对新机械异常敏感的张晨光顿时来了兴趣,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就会缠着外国来的安装设备的技师问东问西的。

对于张晨光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问题了。“我才一个技校生,哪懂多少英语啊,专门的翻译翻译一些日常对话可以,对于这些设备的专用名词他也一知半解的。”每次和国外的技师交流,张晨光都“手舞足蹈”的,只能靠手势和猜词来想回交流了。

相比交流上的“无计可施”,看英文的说明书在张晨光看来相对就“简单多了”。“不会我可以查字典啊。”就这样,为了看懂一本薄薄的英文说明书,靠着查字典,张晨光做了三四本地笔记和注释。“算是懂了个大概吧。”

偷学了三个月设备原理的张晨光并没有“一鸣惊人”,三年的时间内仍专注已他的本职工作,没事拆拆身边可以拿到的东西。

直到三年后,这条引进的主提升皮带运输系统的变频器发生故障,整条皮带都无法启动运行,矿井生产陷入停滞。此时联系国外的厂商,他们表示派专家过来修理,最快也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按当时每天两万吨的产量来算,停产一天就要损失上千万元。

“当时我看到液晶显示屏提示的是驱动器错误,就猜想可能是驱动板的作用,估摸了一下,我应该能搞得定。”于是年轻的张晨光壮着胆子向高速领导:“我来修修看。”

由于当时机器还在保修期内,国外的技师可以过来免费保修,但是一旦用户自己擅自拆开机器,还没修好的话,再找人维修费用就比较高昂了,权衡利弊之后,当时矿上的领导就问了张晨光一句话。

“你有多大的把握?”

“99%!”也是憋着一口气的张晨光这样回答。

获得了拆修机械准许的张晨光还是比较紧张的,毕竟他学的只是理论只是,万一修不好,这造成的损失是他承担不了的。“当时说完大话自己也冒冷汗,但没办法,既然承诺了,硬着头皮也得干下去。”张晨光回忆起当初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笑着告诉光明网记者,当时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其中最担心的是国产的零部件能否承受住电流,万幸的是机器终于能正常运转了,自此,张晨光在厂里也获得了一个新外号:“张大拿”。

只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张晨光没让那“1%”的可能发生,为矿上挽回了数千万的损失。当几天后国外专家过来后听说了这个事,仔细又检修了一遍,赶紧问张晨光:“你是从国外哪家大的设备公司被挖过来的?”

“我?我是当年跟着你们学习的一名普通工人啊。”

国外专家听了后,心服口服的竖起了大拇指:“Perfect!”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红军裁缝陈志诚:技艺全部传授村民    下一篇 组建“儿童之家”创办女子高中 她是几百个孩子的妈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