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余太湖:4年为山里娃讨书近9万册,捐赠26个图书室
看着眼前为孩子们“讨来”的成堆的画册,余太湖激动不已,卖力地把一箱箱画册搬进出租车的后备箱。
“这是讨到的最多的一次,480套,每套3本,价值近10万元。”老余开心地算着账。几天前,接到贵州某公司要给孩子们免费送书的消息,老余激动得好几晚没睡着。
他觉得,一本书也许就能改变农村娃的一生编辑本段
余太湖今年50岁,是贵阳市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毕节市金沙县人,中等身高、板寸头。4年前,老余给自己找了份“兼职”:给山里的孩子讨书。
“您家里有多余的图书吗?”对乘客,除了询问去向,这是老余问得最多的问题。说起讨书的原因,老余感触很深,17岁出门至今在外打拼了30多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吃尽知识欠缺的苦头:“过去学修车,零件上的英文看不懂,经常买错,总挨师傅骂。”
一次,他在老家的一所小学,看到很多孩子没有课外书可读;即便有的学校有图书馆,藏书内容也都不太适合学生阅读。于是,老余萌生了给家乡学校建图书室的想法。刚开始,老余向周边朋友讨书,可范围有限、数量不多,书籍质量也不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乘客聊天,说起自己讨书的事情,这名乘客听了以后很感动,直接捐出了5万元买新书给学校。
从那以后,只要有人坐上他的车,他都会把话题扯到书上。老师、学生、接送孩子的家长都是老余讨书的重点对象,“这些乘客捐出的书有时更适合学生读。一本书、一句话也许就能改变农村娃的一生”。每次拿到书,余太湖都会先一一翻看,适合的才送到学校。
向乘客讨书近9万册,为山村小学捐赠26个图书室编辑本段
时间长了,老余总结出一套讨书的经验:先套近乎,再递名片。“家里孩子平时爱看书吧?”“看旧的书放在家里积灰尘怪可惜的,不如拿给需要的孩子翻翻?”遇见愿意捐书的乘客,老余迅速递上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自己的联系方式,背面写着他做公益的宗旨。
从最开始的三五本,到后面几套、几十套,4年来他向来来往往的乘客讨到了近9万册图书,8万多件文体学习用品,给山村小学建了26个图书室。“积少成多,我尽量去做。”余太湖说。讨书要贴上不少油费和时间,但他觉得值,“你为孩子讨书,别人愿意给你,这就是好事!”
“讨”书中也遭遇过不少尴尬和质疑。“你兼职收二手书卖啊?也太会赚钱了!”有乘客对他爱答不理,也有人嘲讽两句。即便是家里人,偶尔也会抱怨:“你图啥?贴钱又贴时间。”但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虽然有时候唠叨他,但每次听他说起孩子们看书时满足的表情,我们也感到高兴。”妻子秦洪英说。“只要是真心实意想为孩子们做点实事,大家总会认可和支持的。”这是老余的态度。
金沙县润弟希望小学的图书,从最初的几百册增加到了3000多册。“余师傅陆续给学校送来了2000多册图书,学生们很喜欢。”校长冯忠林说,在老余的帮助下,一些贫困学生也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
“兼职”似乎变成了“主业”,讨书占用了余太湖很多时间和精力,他对家庭充满愧疚。老余说,每月跑车除去份子钱、汽油钱等,也就剩4000元左右。加上他平均每季度还要给山区小学送书1至2次,或者搞捐赠活动,这些几乎都是自费的,“钱大都花在了这上面,跑车一年只够全家开销。”
尽管有不少困难和压力,余太湖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位捐赠人在送来的图书上写下的一句话让老余印象深刻:“贵州山区的生活不够富足,但心灵和精神的世界应该美丽。”
“尽自己的能力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让孩子们多读书,生活少走弯路,我觉得很幸福和满足。”老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