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起:他是身残志坚的米业公司经理,更是残疾人的贴心人
“我是残疾人。所以,我能深切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也正因为如此,我把每一名残疾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49岁的吉林省镇赉县程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程云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程云起自幼患小儿麻痹,落下残疾,但他始终不屈不挠,终于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不仅倾其所能帮助周围的残疾人脱贫,而且培养了一位位“热心肠”。他的扶贫行动,像滚雪球一样,带动一片。
他的成功离不开众人帮扶编辑本段
1996年秋天,程云起东拼西凑在嘎什根乡建起小磨米厂,日子过得还凑合。1998年8月,嫩江泰来段多处决堤,洪水淹没了程云起的全部家当。灾后,当地政府和残联明确表示,要帮助他把磨米厂重建起来。
乡政府首先为程云起无偿提供建厂用地,又同县农电局协调,减免厂子安装用电资金25万元,并帮助免费安装变压器等用电设施。通过自筹以及县残联的帮助,1999年程云起重建厂房,当年收入5万元。
程云起觉得,这个规模还是不够劲儿,总想办个大型的稻米加工企业。得知了他的想法,县残联领导及时跟乡里协商,很快划给他10000平方米土地用作厂房。2002年,他开始扩建厂房,2003年购入年加工百万吨精米新设备,这两项就投进去171万元。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2004年,正在他一筹莫展时,时任县残联副理事长的李景春主动来到他家说:“我要用自己和爱人的工资存折和房产证做抵押,帮你贷款。”30万元贷款,为他解了燃眉之急。2005年程云起正式注册成立了镇赉县程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程记米业是吉林省“小额贷款助残就业行动”首家受益企业。2010年,“小额贷款助残就业行动”为程记米业注入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该企业新上立式电子程控生产线,扩大了生产规模,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目前,程记米业公司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年税后利润可达500万元。2009年,公司经省、市、县残联批准成为省、市、县三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
一个人脱贫只是开头编辑本段
程云起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扶残帮困者。
“2007年,企业开始有了一定规模,我安排了10名残疾人就业,每人每年保底工资35000元,工作效率高的一年可以挣6万多元。”程云起说。
2008年,吉林省残联组织实施了农村残疾人“带传培训工程”。程云起邀请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专家,举办了残疾人科技培训班13次,培训人员720人次。与全乡150名残疾人家庭签订了水稻种植收购合同,为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对签订收购合同的,其收购价格每斤高于市场价2—3分钱。
50岁的宋德发,家住嘎什根乡嘎什根村,肢体残疾三级。讲起程云起,宋德发像打开了话匣子:“2000年,程云起把他家的1垧半旱田无偿让给我种。连续8年,程云起免费给我种子和化肥,每年给我的种子化肥价值3000多元。秋季,水稻收获时,不管水稻好坏他都收,每斤都多给我加2角钱,让我多收入9000多元。农闲时,程云起让我到他的企业打零工,干最轻的活,每年能挣1万多元。2004年那年,程云起给我拿了1万多元,帮我盖起了现在住的两间砖瓦房。现在,我老知足了。”
“一个人富不算富,那些同病相怜的老哥哥、老姐姐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那才叫富呢。”程云起说,“我将再带动周边更多的残疾乡亲,共同摆脱贫困,过上与健全人一样有尊严的生活。”
爱心滚成大雪球编辑本段
受程云起帮助过的残疾人,又为周边的残疾人解难事、办实事。
48岁的高俊学,住在嘎什根乡二力把村,肢体残疾三级。他告诉记者,他管程云起叫“二哥”。2006年,“二哥”给他拿了3000元钱,让他到县城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2个月的电焊技术。后来,高俊学又自己琢磨学会了修理插秧机技术,想自己开个修理部。“二哥”知道后,帮他找人盖起二间平房,又给他拿了2万元钱。这几年他两个孩子的学费,“二哥”出了四五万元。
“二哥”常跟他说:“你现在多少能挣点了,别忘了帮帮那些比咱还困难的残疾人。”这句话激励着高俊学,“我们村的残疾人找我修农机具,我都免费上门。”
坐在记者面前的宋关峰,48岁,脊柱侧弯,身高不足1.5米,种不了地。2002年,他被招到公司里做收购水稻业务。“收购水稻也有走眼的时候,每当此时,程云起总是说,没关系,损失算我的。”宋关峰说,“我每年收入七八万元,已经盖了3间砖瓦房,买了轿车,最近还在县城买了楼房。”
在程云起的带动下,宋关峰尽其所能帮助本村残疾人。下肢残疾的高继文,与母亲相依为命。春天插秧时,宋关峰自己花钱为其雇人帮忙。收购时,他又会凭着经验为其卖个好价钱。
程云起家离嫩江不远,常到嫩江边坐一坐。“嫩江有一种势不可挡的豪迈气势,而一个残疾人不也应该积极向上,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吗!这种精神在残疾乡亲中不断传播,带动残疾人一起脱贫。”程云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