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一块怀表,见证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王良率红十师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活捉了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CgrZE10ud3qAVDeyAAC6De7jgHQ864.jpg

“我要一直带着它直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这句话是关于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骁将王良。

2019年7月16日,记者来到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参观王良故居,回顾党的历史,铭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缅怀他们的精神和风范。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王良率红十师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活捉了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为表扬王良的卓越战功,毛泽东、朱德决定,把缴获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也就是此时,王良激动地说出了那句壮志豪言。

此后,王良一直把这块怀表珍藏在自己身上,并带着它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带着它走南闯北,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屡建奇功。遗憾的是,英雄的夙愿未能由他亲自实现。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四军军长。同年6月13日,在其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到敌人猛烈攻击,王良亲自到前沿阵地侦察敌情,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临终前,王良把怀表、钢笔一一转交给政委罗瑞卿,并嘱咐罗瑞卿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牺牲时,王良年仅27岁。

现今,在王良故居的展柜中,摆放着怀表和钢笔的复原件。王良的后人王显波对记者说,怀表和钢笔的原件现已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记者了解到,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手将王良遗物交给党中央,完成了王良带着怀表直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遗愿。存放在军博的这块怀表,成为王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

王良牺牲以后,红四军将士悲痛万分。1932年6月,红军东路军在福建会昌县周田镇河墩圩进行休整期间,毛泽东主持了王良的追悼会,并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赞扬“王良是一个好干部”。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王良同志是个很好的同志,四川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一贯作战勇敢,待人热情诚恳,对他的牺牲,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痛惜。”

虽然王良牺牲于红军长征前,但王显波对记者表示,王良的英勇事迹在长征途中也一直鼓舞着全体红军指战员,“罗瑞卿之子罗箭对我说过,他父亲一直带着对王良的怀念投身于革命事业中,王良的事迹也一直教育着红军战士要吃苦耐劳,敢于面对各种困难”。

“王良身上有着三个优异的品质:一是听党指挥,二是军事能力过硬,三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袁勤华表示。7月11日,王良故居陈列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这将对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寻访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迹:在香港度过的最后时光    下一篇 金砖银行副行长祝宪:没恢复高考,我可能还在打铁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