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农家子弟17年磨砺成“坦克兵王”
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训练场,秋风萧瑟,烟尘滚滚。坦克兵驾驶四型多辆坦克正在进行多科目训练。战车来回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突然,一辆主战坦克“趴窝”,只见驾驶员跃出,迅速进行修理,不到半个小时,坦克重新投入“战斗”!
既是驾驶员,又当修理员。他叫郭峰(见图,右一。朱光伟摄),坦克特级驾驶员、该基地一大队三级军士长,集驾驶、射击、通信、修理专业于一身,被誉为新时代的“坦克兵王”!
入伍17年,他练就一身全军少有、基地唯一的硬功夫,荣获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和全军“百名好班长”等5项“全军头衔”。
从“火头军”到“坦克兵王”编辑本段
1米75的个头,身材瘦削,脸庞黝黑,两鬓斑白,一身尘土和油污。从烟尘滚滚的训练场下来,郭峰——这个37岁的老兵来到记者面前。
17年前,来自太行山革命老区的郭峰怀揣梦想走进军营,本希望能驾驶坦克冲锋陷阵,结果先当了3年炊事员。2002年,大队实行社会化保障,郭峰“下岗”来到坦克一连,终于成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坦克兵。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培训,郭峰开始担负教学训练保障任务。一次,负责学兵驾驶训练保障的郭峰,遇到棘手难题:坦克突然转向失灵。当时,他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向旁边一名上等兵请教,却受到奚落:“都第四年的老兵了,连最简单的故障都不会排除。”
“一定要学好技术,不能让别人瞧不起!”郭峰暗下决心。为了尽快掌握坦克基础理论,郭峰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坦克驾驶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他采用“三三制”自学法,每晚至少用3个小时研读坦克理论,每册教材至少精读3遍,有关零部件至少分解组装3次。第二年,郭峰就当上了班长。
一次,基地组织新装备训练时,大队仅有的3辆某新型坦克相继“趴窝”,返厂维修时间太长,大家一筹莫展,郭峰立下军令状,边拆边学边修!
“拆坏了就是等级事故,要受很重处分的。”面对战友的善意提醒,郭峰态度坚决。制定科学详尽的修理方案,多次打电话向厂家请教,吃住在修理间,困了就靠着坦克打个盹。
第一台坦克故障是变速箱摩擦片损坏,分解拆下来的上千个零部件将11个8平方米的工作台放得满满当当。经过10多天的连续奋战,不仅顺利排除了故障,还掌握了不少关键技术。
凭着这股敢于担当的血性和不弄明白不罢休的钻劲,郭峰熟练掌握了3代坦克4种车型8个专业的使用与维修技能,对坦克底盘、仪表、按钮等百余项技术参数烂熟于心。他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仅用一个月便将我军最新型坦克全车2000多条线路熟练掌握。
今年3月,已经考取某新型坦克驾驶特级的郭峰,又决定学习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坦克射击专业。为练好手眼配合,他盯着手表秒针练眼力,180秒不眨眼、不流泪。他还反复揣摩快速瞄准的动作要领,钻进坦克一练就是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了坦克射击专业的考核。
“一人一车能战斗”,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坦克兵王”。
一身绝活的“兵专家”编辑本段
闭眼不看,他就能摸准坦克底盘的每个结构;竖耳一听,他便能判断出坦克运行时的故障点……
“技术是装甲兵的生命。”走上营技术员岗位后,郭峰用手中的笔记下了150多台坦克的“脾气秉性”,每台坦克每天的工作情况、行驶里程、故障现象……这一记,就是20多万字的“技术档案”。作为基地赫赫有名的“兵专家”,郭峰练就了一身绝活——先后攻克了变速箱不转向等12个训练保障难题,总结了32种应急修理办法,自主革新7项成果。
有一天,郭峰看到一份资料用大数据描述百姓的时尚变化等趋势,心想也许可以用大数据理念精细化管理装备。
说干就干。郭峰为基地每台坦克建立起信息档案,对行驶里程、技术状况等信息实时收集、及时更新;他还通过上百次的试驾训练,得出新型坦克在各种路况行驶的数据,编写了两种车型10万多字的《技能实习手册》《常见故障排除手册》,打通了与教学训练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信息链路”。
数据库的建立,让装备管理向精细化迈出了一大步。以前,装备换季普查,7名技术骨干需要一周时间,加班加点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现在,依靠采集的“时鲜”数据,只需登录装备信息数据库,启动应用系统,半个多小时就能完成,装备完好率、器材库存数、训练消耗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如今,被基地官兵视为“技术宝库”的是他亲手写下的《坦克常见故障诊疗手册》。有一回,郭峰外出送修装备,有一台某新型坦克“趴窝”,技术骨干轮番上阵,但都无果而终,最后,是这本“故障诊疗手册”救了场。
“真想不到,一个战士掌握的装甲修理知识这么全面!”一位地方厂家工程师看到郭峰整理的《坦克常见故障诊疗手册》后说。
驾驶场上的“保护神”编辑本段
据了解,训练场一圈不到3000米,而郭峰每天的行程可达到25公里。
作为营技术员,只要有训练任务,郭峰就会像“保护神”一样,出现在驾驶场上。这些年,他每年平均有8个月都奔波在训练场,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排除上百次装备故障和训练险情。
坦克翻越土岭,被称为“土岭上的芭蕾”。
那年,郭峰看到学兵驾驶坦克通过土岭等障碍物,萌生念头:实战中,驾驶员通常要克服各种障碍物,处置核生化袭击等一系列战术情况,正确利用快速机动占得先机或规避敌陆空火力打击,方能最终实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郭峰便以土岭为例,探索快速机动的方法。失败了重来,额头碰破了、膝盖磕肿了、脚踝扭伤了、腰痛加重了,战友们劝他别练了。郭峰撸起袖子说:“只要练不死就要往死里练,我们要为实战化训练蹚路!”
训练中,他按照实战关窗驾驶,坦克怒吼着向土岭冲去。坦克冲向土岭,当车头向上抬起的一瞬间,松油、凭惯性高速通过一气呵成。不仅如此,他还掌握了各种恶劣条件下高速通过障碍物的技能,撰写了组训方法。
调研过程中,郭峰白天到演兵场跟演跟训,摸断崖、走壕沟、测弹坑,仔细观察记录真实的战场地貌,为改进驾驶教学内容积累资料,晚上到帐篷里与官兵座谈交流,逢人就探讨请教,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掌握了“高强度连贯演练对坦克乘员体能、智能和技能的影响”“野战条件下装备维护保养的难点”等课题的详实数据。近年来,他围绕教学训练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多次深入调研,对改进教学内容提出了50条建议,其中30多条被基地和大队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