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红:十七载“贴心”社区的“大管家”
田小红在她的新海桥社区主政十年,那里每一户每一位居民她都装在心上。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的她,要把最基层百姓的心声带到会上。
心中有民,社区耕耘十七载编辑本段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街道新海桥社区居委会的便民服务大厅里,不断有居民来咨询和办理各种业务。刚从福利院回来的田小红被一位五六十岁的居民拦住,二人坐进服务台旁边的办公间,一个讲,一个听,讲的人忧心忡忡,听的人聚精会神。不久,居民起身,如释重负。田小红大眼睛闪着光,灿然一笑,“是咨询救助的,没问题,符合条件。”
田小红身上有一股质朴直率的气质,以至于“大道理”从她嘴里讲出来,听起来都那么实在。“我就是要把党的惠民政策通过社区居委会贯彻落实下去,让大家享受上好政策。”
田小红的书柜里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笔记本,每一本都鼓鼓囊囊,比一般笔记本要厚的多,里面有工作记录、会议通知,还整整齐齐地贴着剪报和记满各种信息的贴纸。新海桥社区辖8882户两万三千多人,哪家有特殊困难,哪家需要申请医疗救助,哪家的大学生要申请助学金,哪家贫困户需要帮助联系就业岗位,哪个片区环境卫生要整治……琐琐碎碎点点滴滴都记在田小红的本子里,更记在她心上。来居委会没两年,田小红就能说出每一位居民住哪个院哪栋楼,哪个单元哪家户主是谁。今年,是她在居委会工作的第17年。
最早做社区工作,田小红是有些骄傲的,毕竟是政府给发工资。渐渐的她开始明白,社区的核心是“服务”,居民群众是主体。“我们有九个网格,29个小区,138栋楼,条块结合,九名居委会委员是网格长,“别看她们都是女同志,厉害极了,不喊苦不喊累,干起事来都是眼到手到,腿到脚到。”
田小红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十年了,她很善于发挥党员的作用。上任初始,她就走访了下面三个党支部的一百六十多位党员,在她看来,他们是触角,能够点对点地了解每一家每个人的情况。一位老党员曾对她说,我当好居委会的三个“员”就算完成任务:信息员、服务员和调解员。田小红很开心,“这就对了。”
她不仅调动社区内党员的积极性,还注重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她走访辖区内的非公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党支部,有企业老总问她,我成立党支部、工会、妇联,能给企业带来啥好处?田小红回答,好处肯定有,不信咱就看。“两年以后,作用显现了。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党员给企业做的贡献更多,冲锋在一线解决了很多问题。妇联、工会每年组织活动慰问员工,有针对性地帮扶救助,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企业更有凝聚力了。”
无论哪一行,都要干到别人前面编辑本段
二十多年过去,田小红仍然无法忘记那个秋天,天气已经很冷,师傅指着面前的机床对她说,从今天起,这台机子就交给你了!年轻的磨工田小红扎起头发,穿着蓝大褂,兴奋地站在机子旁边照了张相。那个时刻,竟成了她磨工十年最明亮的一刻。她是车间的超额大户,六百个工件的任务,她能完成一千二百个,而且工件误差只有半毫丝——误差一到三毫丝就算合格。
高中毕业的田小红当过待业青年,她记得自己对工作的那份渴望,“只要有工作干,无论哪一行,我都要干到别人前面去。”她现在有时会举着变形的手指关节给人看,笑称自己跟铁打了十年的交道。那变形的骨节仿佛是她的勋章——在机械厂工作十年,她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
如果不是因为企业解散,全体职工下岗分流,她会一直干下去的。
下岗那年她32岁,民政局的公告给了她希望——社区居委会招聘委员。
被录取的欣喜很快就熄灭了,她被分配当计划生育委员。“我知道这个工作特别难,我跟铁打交道习惯了,硬邦邦地跟当时的居委会主任王秀英说,主任我有意见,你们欺负新来的,为啥把最不好干的工作交给我?”那天,王主任跟她谈了很多,但真正说服她的是最后一句话:小田啊,千万别害怕,如果你能把小区的计划生育干好了,其他工作你就什么都能干了。
喜欢挑战的她一干就是三年。“我先从基础资料开始,每家每户走访,了解育龄妇女的情况。”很多破产企业的居民楼也在辖区内,突然失业的女人们内心愤懑,难免迁怒。田小红吃了太多的闭门羹,主任亲自带着她走,教她被骂了怎么说,被关在门外怎么办……“我学到真本事了。这才知道居委会的工作没那么简单。跟当工人一样需要毅力,需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真正喜欢才能做下去,浮躁是不行的。”
在没有电脑的年代,纸也紧张,甚至没有订书机,她将单面用过的纸手缝成本子,在反面打格填写自己走访来的居民情况。“包括初婚初育时间、综合节育措施……其他配合我工作的委员拿回来的资料,我全部再抄一遍,为了加深记忆。”
两年后,田小红因为工作扎实细致,获得全省计划生育先进个人。三年后,她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当了副主任。又过了三年,她被选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担起了整个社区的重任。
小家支持才能奉献大家
采访田小红这天是9月7日,十年前的这一天,她送走了爸爸。
田小红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那一年,爸爸被查出肝癌晚期。他住了一个月的院,却始终不许女儿陪,“我爸爸说你刚开始当书记,就该好好干工作,我没事。”
2007年9月7日,父亲开始大口吐血,在最后一刻,她紧紧抓住爸爸的手,在他耳边说,爸,你放心吧,我们姊妹都挺好的,我妈妈又有工资,别牵挂我们,你好好地走。老人紧攥着她的手松开了……
忙忙碌碌走过一年又一年,当工作走上正轨,再也没有那么多加班的时候,她才突然追悔莫及,“老头太坚强,肝癌多疼啊,他不吭。我当时真该好好陪陪他。”她的眼泪滚下来。此时已近黄昏,这一天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她还没顾上为父亲的十周年送上哀思。
没有人埋怨她,全家人都认为她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谁都不愿给她添麻烦,反倒都在操心她。每星期公公婆婆都会打来电话问,你好着没?注意身体啊!而直到今天,每天都是七十多岁的妈妈做饭给她吃。
好在她从不曾在儿子的关键时刻缺席。“小学四年级他最活跃的时候,我必须严管;初二青春期,必须天天去接;高二闹上网,我坚持领他回来,反正不听话有他爸,他爸是警察,比我会教育。”儿子后来考上了江苏理工大学,学了喜欢的工程机械专业,田小红很欣慰,“如果光顾工作,让家庭四分五裂,你不是合格的妈妈,也不是合格的社区工作者。”
田小红讲到当年流行跳交谊舞的时候,第一个请她跳舞的人边跳边问,你是干啥工作的,手怎么这么粗?“一曲跳完就再没人请我了。”田小红咯咯笑起来。也因此她格外感谢丈夫,“他从来不嫌弃我,不嫌弃我是合同工,不嫌弃我手粗。”
他和她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警校毕业后原本能分在西宁,却坚决要求去最偏远的地区。至今,他仍然坚守一线,最长的时候,两人七个月不能见面,而一见面就是“不停地说”,仿佛要把亏欠的话都补回来。问起他们的话题,田小红莞尔一笑,丈夫岗位特殊,不能聊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说看了什么书,“他在家不看电视只看书,尤其儿子在的时候,他要给孩子树榜样。”
她喜欢说他的优点,他“不吝啬”,逛商场的时候,他说,你喜欢啥,买,特别喜欢的就一个款式买两种颜色;他很体贴,有一年大年二十九晚上,她扭了腰,疼得昏了过去,他正在家休假,“一把把我背上就送到医院了。”那年的大年初一他们是在医院过的,“他天天伺候我,没有一句不好听的话。”他淡定,党的十九大代表公示的时候,他早就看到了她的名字,但回家才说起来,她问他啥感觉,他说,好呗,你要稳住。她说他比她强,是立过二等功的人,早几年就是全国先进了。
结婚25年,他依然是那个让她幸福的人。“有时候我说我要把你这张老脸看到老啊,他说,一样,我也要把你看到老。”
小家支持着她服务大家。当了党的十九大代表的田小红更觉责任重大,她说她要把基层的工作亮点特色成效带到会上去,也要带去党员群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