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是“歼-10之父”为祖国隐姓埋名20年

1986年,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历史重任。

timg (76).jpg

宋文骢

 三月春光里,一位老人却没能赶上他“孩子”的18岁生日。

 2016年2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宋文骢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旅程,错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3月23日,歼-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的日子。

 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1930年3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的轰炸。

 “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宋文骢扼腕,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萌芽。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1949年,19岁的宋文骢成为一名侦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

 在祖国的航空工业体系里,宋文骢不断成长,儿时的梦想也越来越近。1980年,宋文骢任歼-7C飞机总设计师,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全过程,填补了我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

 1986年,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历史重任。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当前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其战技要求集中体现了西方先进国家着手开发的2000年左右装备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航空领域研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而那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

 “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进飞机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向目标迈进,先后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CAD/CAE/CAM等关键技术。

 一埋头就是12年。

 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终于做好了所有首次试飞的准备。当时已经68岁的宋文骢知道,国外第三代飞机无一例外都发生过坠机事故,这如同一个魔咒,笼罩在团队每一个人的心头。

 “这种飞机没有不摔的,所以他当时压力很大。”歼-10战斗机副总设计师戴川回忆,“宋老的方法就是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把工作做到位。”

 一项项试验顺利通过,飞机终于平稳着陆。成功了,有人欢呼,有人落泪。歼-10战斗机设计师杨伟说:“在那之前从未见过老头流泪,但是在那一刻他哽咽了。他毕生的精力,最终化作了一种战斗力。”

 那一天,宋文骢执意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3月23日——歼-10成功首飞的日子。“我想的不是说一架飞机首飞就完了,我考虑的是我们的飞机出来后它在什么层次上,最终一定要使我们的飞机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生日成为又一个起点。经过数千次的定型试飞,歼-10战斗机于2006年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那一年,宋文骢76岁,离他受命为歼-10总设计师之时,已经过去了20年。

 在他的影响和培育下,以歼-10双座飞机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航空新人,一大批站在航空科技前沿、全面掌握了航空高新技术的飞机设计师,航电专家,飞控专家和机械、软件开发等优秀人才,已经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栋梁。

 宋文骢的梦还在继续。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足迹遍布全国 他说“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    下一篇 15年围着牛舍转,只为了百姓喝上高品质牛奶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