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陈凡经:坚守孤岛34年与血吸虫病病魔对抗

从医治血吸虫病患者到为患者改善就医环境,在一个曾被称为“瘟神岛”的孤岛上工作了34年的陈凡经倾注了全部心血。

360??20200408200717208.jpg

“这是两人间小病房,那是多人间大病房,以后传染病患者可以隔离开,装修已经基本完工,过不了多久老表看病住院的环境就会大大改善。”介绍起即将投入使用的血防实验楼,江西新建县南矶乡卫生院院长陈凡经的喜悦溢于言表,“过去我们医院条件非常简陋,两层破旧不堪的楼,楼道里还堆满了医疗器材,用房十分紧张,有些病人输液只能到楼门口。”

从医治血吸虫病患者到为患者改善就医环境,在一个曾被称为“瘟神岛”的孤岛上工作了34年的陈凡经倾注了全部心血。

南矶乡是一个孤悬在鄱阳湖上的乡镇,居民主要居住在南山岛和矶山岛上。岛上夏日烟波浩渺的湖景,冬日遮天蔽日的候鸟,吸引着大批游客。外人眼里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却潜伏着血吸虫寄生的钉螺,如果不是一块块血吸虫防治警示牌,很难想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岛上70%的居民感染血吸虫病。

年近60岁的陈凡经是土生土长的南矶乡人,目睹了血吸虫病在家乡肆虐。他堂叔20多岁时,就面似黄土、骨瘦如柴、肚子胀得像面大鼓,不到30岁就离开人世。做医生,让乡亲们不再受血吸虫病折磨,成了陈凡经的夙愿。

上世纪70年代,陈凡经如愿学医,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起了“赤脚医生”。不想,在岛上一待就是34年。

“岛上没有什么娱乐生活,冬天极冷,夏天蚊子成山,天一黑只有关门睡觉。”岛上生活枯燥,陈凡经的同事先后有8人难以忍受岛上孤寂而离开。由于反复接触疫病、疫水,陈凡经多次感染血吸虫病,并患有脾脏肿大、肝脏纤维化,“我有好多次机会调离,但从来没想过离开,我最牵挂岛上300多名晚期血吸虫病人。”

每年春季是钉螺繁殖的季节,也是陈凡经和同事们与钉螺战斗的开始。50米一线、20米一点,茫茫草洲上,陈凡经和同事们要来来回回地查看钉螺的密度及感染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喷洒药物。排查钉螺,陈凡经和同事们每年都得走上一个多月,20多年来,他们已在草洲上走了8000多公里,换来的,是草洲的钉螺密度下降80%,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到0。

随着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岛上居民的防范意识逐渐淡薄。每年冬季是血吸虫的普查防控季节,陈凡经和同事们要完成全乡6岁以上全部人口的采血化验,并要收集检验血阳性者的粪便。而粪便收集最为尴尬,一些村民不愿配合,陈凡经和同事只能上门采集,一大早就守在人家门口等大便。有的村民脸色不好看:“见过讨饭的,没见过讨粪的。”陈凡经却淡定地说:“我们都来了,你就让我们进去挑一点吧!”凭着这种顽强,他们每年都能完成查病任务,为查清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目前,南矶乡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人均寿命由过去不足50岁上升到70岁以上。

在陈凡经狭小陈旧的院长办公室里,挂着三面锦旗:“生命之星、希望之光”“最美医生,仁心实干”“行求恩精神之道,为一方百姓造福”。

“锦旗挂在这里,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把百姓的生命当作重中之重,守护好南矶岛。”陈凡经郑重地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他是百年中国美术的传薪人 一生追寻“不讲理”的艺术    下一篇 老中医李伯藩:义诊九年分文不取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