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六旬老人自学电脑坚守村远教站,为农民提供农技信息服务

“老赵”,说的是青山村远程教育专干、党员赵高平。如今已60岁的老赵本是邻省云南人,1971年高中毕业后来贵阳打工,结识了爱人,落户青山。虽是外来户,老赵却凭着数十年在外闯荡的见识,渐渐成了村里的“明白人”。

CgrZE105CpyAHRO2AAEl7EQwmRQ276.jpg

“要致富,找支部;要技术,找老赵。”贵州贵阳市白云区青山村有这样一句顺口溜。

“老赵”,说的是青山村远程教育专干、党员赵高平。如今已60岁的老赵本是邻省云南人,1971年高中毕业后来贵阳打工,结识了爱人,落户青山。虽是外来户,老赵却凭着数十年在外闯荡的见识,渐渐成了村里的“明白人”,大事小情,村民总爱找老赵唠一唠。

2003年,青山村建起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当时,做远教管理员待遇微薄,还劳神费力占时间,谁也不愿意揽这“苦差事”。快50岁的老赵挺身而出:“不会可以学呀,只要肯学,就没有学不会的!”其实,那时的老赵连汉语拼音都不懂,年纪大记忆差,对电脑一窍不通。“刚开始,手里拿着鼠标比拿着锄头还重。”于是,老赵去请教懂电脑的老师,虽然还是“雾里看花”,但看老师鼠标轻轻一点,想找什么就有什么,老赵心里很是羡慕,大着胆子照着老师的指令用鼠标轻轻一点,电脑居然变得“听话”了,老赵欢喜得不得了,一下子对电脑产生了莫大兴趣。

于是,老赵主动报名参加了电脑操作培训班,平时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学习,还把遇到的困惑一一记录下来。慢慢的,老赵学会了收看流媒体、播放光盘、上网、打字、电子邮件收发、视频课件格式转换刻录等。

作为远教管理员,老赵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当时,大家普遍不懂电脑,认为电脑是个‘活鬼’,有些人不但不来学还讲怪话说‘泥腿子学电脑穷摆阔’。”老赵对这些闲言碎语置之不理,只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远程教育的用途。

老赵坚持远教站每天开门,晚上灯也亮着,吸引村民的注意,这样村民一个、两个走进远教站看稀奇,通过老赵的讲解、演示他们感兴趣了,远程教育慢慢地在村里展开。有一次,一个村民因在工地上做工需要知道椭圆形的面积和周长怎样计算,老赵马上帮助他从网上查出准确的计算公式,并趁机向他讲解怎样利用远教平台学习知识,怎样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村民大呼“神奇”。

老赵的书架上,摆放着500余张光碟,这些光碟都是平时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包含了花卉种植、家禽养殖、思想文化、党员学习等不同种类。“应该让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真正在农民增收上有所作为!”老赵暗想。

老赵发现,很多村民虽然非常需要农技指导,但不会主动到村里找相关资料学习。村民不主动,老赵主动!2007年,老赵在网上了解到阿特拉津除草剂对于玉米除草的良好功效后,就在村远教宣传栏张贴文字资料向群众推荐使用,还把自家的玉米地拿来做示范。5年下来,这种除草剂的使用让群众增加经济效益50余万元。

对个别农户的特殊需求,老赵还管送技上门。去年村民王正荣有了养羊致富的想法,却苦于没技术,老赵听说后把一整套光盘资料给了他,这套光盘成了他的宝贝,现在养殖已小有规模。

如今,村里愈发离不开老赵,找老赵请教的人也越来越多。“自己辛苦一点不算啥,关键是看着大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咱心里也舒坦。”老赵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化疗十二次仍坚守讲台 这个乡村教师“一天不去学校就着急”    下一篇 他是百年中国美术的传薪人 一生追寻“不讲理”的艺术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