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村医27年坚持“五不收费”,还为村民垫款46万元

在河北涿州市,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村医周松勃。他行医27年,跑遍了附近100多个行政村,诊治患者100万余人次,精心整理记录下219本共40多万份患者病历档案,减免贫困患者医药费不计其数。

“其他东西都允许出错,但生命是不允许出错的,错了就再也改不过来了。20多年来,我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在河北涿州市,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村医周松勃。他行医27年,跑遍了附近100多个行政村,诊治患者100万余人次,精心整理记录下219本共40多万份患者病历档案,减免贫困患者医药费不计其数,手中900多张患者欠下的欠条,两大本为急重病人垫付转院大额费用借款账本,流水近百万元。

目录

“夜里来求医,都是让咱去救命的”编辑本段

初秋时节,走进涿州市刁窝乡刁四村卫生所,前来看病的乡亲挤满了诊室,四周墙上挂满了锦旗。在刁窝乡一带,周松勃被乡亲们誉为身边的“1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24小时应诊,夜里只要有乡亲来敲门,或者打电话,他骑上自行车就去,风雨无阻,有时一个晚上要出诊两三次。“夜里来求医,都是让咱去救命的。”周松勃说,这些年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吃饭也没准点。

2011年一个晚上,周松勃慢性胆囊炎发作,正在输液。突然间电话响了,“是周大夫吗?您快来吧,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学生把一瓶氯硝安定全吃了!”听到这个消息,周松勃连忙拔掉针管,拿起胃管和急救药品就朝学校跑去。当时,天下着雨,周松勃一脚深一脚浅地跑了3公里来到学校,直到把女学生胃里的药抽出来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不仅如此,这些年周松勃还养成了到乡亲们床头看病的习惯,他要求自己一定做到让群众小病快看,急病速转,大病多探。今年72岁的老人刘凤英已患糖尿病23年,出现了冠心病、眼睛失明、皮肤溃烂等多种并发症,周松勃每隔3天就和妻子一起过去带着自制的药水给老人洗脚,为老人检查身体。

“27年来他没有安静地看完过一集连续剧,时常吃不上一顿踏实饭;多少次过大年的时候,别人家里都放着鞭炮,一家欢欢喜喜地吃团圆饭,他还在外面出诊。”妻子刘翠芳说。

“这900多张条子,我永远不会催要”编辑本段

“医生不仅要有医术,还要有医德。”周松勃说。多年来,周松勃实行五不收费:门诊不收费、出诊不收费、注射不收费、针灸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

在周松勃家中,有满满一大盒子欠条和两个大账本。欠条一共有900多张,这些欠条里少的几十元,多的几百元;两大本为急重病人垫付转院费用借款账本,流水90多万元,这其中还了百分之七八十,两笔账没还的加起来有46万元。

农民多数靠种地为生,看病常常要“秋后算账”。周松勃经常自己垫付医药费,经济实在困难的,有时只收成本费甚至免费治疗。周松勃说,“这900多张条子,我永远不会跟对方催要。”

2009年深秋,几个贵州农民工抬来一位病人,十几天前他在工地运砖时突然晕倒,经过医院的抢救治疗、花去了近两万元才保住性命,但因家贫无钱继续治疗,打听着来到周松勃这里。周松勃二话没说就让他住下,治疗了一个多月,不但没收医疗费,还管吃管住。临出院时,病人偷偷留下了一张字条:“周医生,原谅我不辞而别,欠你的医疗费,这辈子还不上,我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还上……”看到这张字条,周松勃赶紧拎了一大袋子药追上病人,叮嘱他按时服药,又塞给他一些钱作路费,这位病人感动得泣不成声。

在周松勃的诊疗室里,常年备着5000元钱。有些急诊患者来,他一看情况危险,自己诊所治不了,就当即转诊上级医院,并亲自陪着去,患者家属没带够钱,他就先行垫付。“救人如救命,就是乡亲们没能力还,我也认了。”周松勃说。

如此一来,这些年慕名来找周松勃瞧病的越来越多,“不光十里八乡,像易县、涞水等地也有许多患者慕名而来,这些年,卫生所里平均每天都会有100多位患者来就诊。”周松勃说。

“生命不允许出错,每一天都如履薄冰”编辑本段

由于经常到乡亲们家里诊断,周松勃对乡亲们的基本健康状况了如指掌,熟记于心,乡亲们都夸他是村民健康的“活档案”。

周松勃保留着几大摞病例登记本。“其他东西都允许出错,但生命是不允许出错的,错了就再也改不过来了。20多年来,我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周松勃说,这个要求给他带来很大压力。从1987年开始,他每诊治一位患者,都要做较为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所在的村、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处方及处置等,每2000人次装订一册,27年来从未间断。他已精心记录和整理了219本、共40多万份这样的患者病历,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打开档案,病人过去得病情况跟这次得病登记有何不同,一目了然。周松勃说,如果患者说这次用药不如上次效果好,翻开病例,就可以根据他上次治疗情况对症下药。他还根据病例整理出群众得的常见病及一些治疗方法和经验。

“登记病例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些年来,我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没有闹过一次医患纠纷。即使这是村里的一个小诊所,即使过去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病例登记,我也严格坚持下来。”周松勃说。

2012年国庆节后,周松勃和老伴刘翠芳去保定红十字会签订了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协议。周松勃说,“人死之后,要么被掩埋腐烂掉,要么化为一堆灰烬,为什么不发挥最大功效呢?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无论干什么工作,一辈子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也可以说干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也可以说干了一件伟大的事。”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院士王乃彦:从未离开科研一线    下一篇 她养育87个孩子,20个考入北大清华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