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几十年,很多经他手治愈的患儿都成为他的“粉丝”
2017年11月3日早上,温有全赶到单位时,诊室门口已有患者在守候。60岁的温有全是儿科科室骨干,5·12汶川地震,他接受派遣到四川茂县进行医疗援助,为2000多名灾区患者治病。
温有全从医几十年,因为医术精湛,加上为人和蔼,很多经他手治愈的患儿都成为他的“粉丝”。他们身体不舒服了,大人们都愿意找他看病。几年前,他所在的大同市中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后,为方便患儿就医,他时常周末都要加班。
温有泉现任大同市中医院儿科主任,擅长治疗儿科杂病:小儿过敏性紫癜、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腹泻、咳嗽等
开药从不开大处方和贵药
这日上午,来诊室就诊的患儿络绎不绝。诊室里只有温有全一个人值班,他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的大同市中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不到5年时间,医院设施仍显得很新。因担心打扰温有泉工作,很多排队候医的患儿和家长,都安静守在诊室外。
把脉时,温有全问诊的声音很温柔,尽量让心情有些紧张的患儿放松起来。结束诊断后,温有全开始开处方,他多选择那些既有疗效、价格又低的药。不开贵药,不乱开大处方,是温有全坚持多年的职业习惯。“简、便、廉是中医传统特色。中药治疗疾病,同类型的药品往往有几十种,其中有价格高昂的,也有价格低廉的。选择疗效相同的价格低廉的药,患者就医负担小。”温有全说。
温有全坚守多年的职业习惯,受到家族一个长辈的影响。他的姥爷当年在日本留学学习西医,学成回国后留在大同医院执业。他是当时大同市为数不多西医大夫,医术高明,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找他看病的人很多。“母亲告诉我,她小的时候,家门口时常挤满找姥爷看病的人。一些人衣衫褴褛,明显是抓不起药的穷苦人,姥爷也从不拒绝给对方看病。”温有全说。
参加抗震救灾 他为2000名患者治病
“我所从事的职业对减轻人的痛苦、对拯救人的生命是何等的重要,我为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这是温有泉写入个人博客一篇文章里的话。温有全发出这样的感慨,源于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温有全接到单位前往四川省茂县灾区援助通知,当时,温有泉53岁,是该批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医疗队到茂县后,消息很快在当地传开。他们所在的医疗援助站启动当天,当他赶到门诊时,门前已守候着不少人。
诊室开门后,人们有的帮他开电炉子,有的帮他擦桌子,还有的帮他去打开水。“老师好辛苦!”“老师好,冷吧?”“老师你要在这里待好久哟?”……一句句平常而真诚朴实的问候,一双双期待眼睛,让温有全心灵触动。他默默在心里下决心,尽自己的全力,为灾区人民服务。
茂县昼夜温差大,水土不服,工作负担重,医疗队队员到灾区不久不少人患病。坐诊第三天,温有全开始拉肚子、浑身乏力酸疼。患病第二天清晨,他浑身酸疼没有一点力气。但是听到接送他们的班车鸣笛声后,他仍咬紧牙关起床去上班,因为有好多的患者复诊,新的患者还等在那里等待他医治,他不能休息。
他所在的“中西医结合门诊”,建在了茂县中医院门诊楼的废墟之上,房间背阴很冷,房间里只有一个电炉子供暖。为了方便患者进出,门诊敞开着,温有泉的手轻微冻伤,他每次开处方,都要揉揉手(因为痒),继续工作……
在茂县灾区,温有泉待了三个月。茂县灾区曾接待一位老人,老人带着一位五六岁的女孩到医院就诊,地震夺去老伴、儿子、儿媳的生命,只有她和孙女活了下来。老人说:“等她回过神来,瞬间周围一切全没了!但是,活下来的一定要好好活着!”“四川的经历告诉我,身为医生,要善待生命。”温有全说。
高明医术来源于好学不辍
温有全儿科诊室办公桌上,时常摆放着十几本医学书籍。他每天在诊室坐诊,每当有空闲时间,都会打开书研读,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他在家里有个人书柜,书柜里放满了他购买的各类中医和西医专著和医学资料。
温有全从事医生的职业,深受他姥爷影响。他幼年时的玩具,有不少是姥爷当年行医时的废弃用具。他手持玻璃针管模仿给人打针、输液,常常玩得乐不可支。高中毕业后,温有泉考入大同医学专科学校中西医结合班学习,师从山西名医门纯德。“一个医生,不仅要医术高,还要医德好。”门纯德的教导,他牢记在心,并尊崇至今。
因为受大学教育,温有全从医后十分重视中西结合医学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他个人也努力对此进行技术尝试,并取得不少成果。1987年,他一次在参加医学会议时得知金属锌结合中药药剂,可以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专程前往外地医院进修学习,并把该技术引入大同,开设大同首家微量元素门诊部。多年来,他根据儿科临床实践完成的论文,先后在省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他独创的治疗方法——温氏3D疗法,使用中药加西药贴敷穴位的方法,对提高免疫、治疗过敏性疾病有奇效。“作为一名中医不能故步自封,很多疾病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才能取得好的疗效。”温有全说。他对中医学的追求和态度也对子女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他的儿子是山西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大同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