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吴成富:从医30年收治病人10余万例,义诊万余人次

在吴成富看来,麻醉事关病人生命安全和手术成败,不能出现一丁点儿闪失。凭借着这股“心气”,年轻的吴成富白天接手术,晚上熬夜做研究,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运用到麻醉实践中。就这样,一干就是30年。

360??20200421160048065.jpg

这是一个一线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砥砺创新,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故事。

从医30年,收治病人10余万例,义诊万余人次。却“从未造成1起医疗事故,从未收过一个病人红包,从未使用过一支促销药,从未接到过1位病人投诉”。创造了10余万例手术麻醉无死亡、1万例疼痛微创手术无意外的医学奇迹。他的事迹曾被载入《人民楷模》、《共和国脊梁》,中国邮政总局曾以他的肖像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以资宣传和纪念。

他就是信阳市中心医院现任副院长、全国劳动模范吴成富。2015年12月,在“感动中原”组委会公示名单中,吴成富提名2015“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

目录

扎根基层 不忘初心编辑本段

1986年,刚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吴成富被分配到信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当时科内医疗设备匮乏,麻醉师奇缺,专业技术落后,加之麻醉工作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分配来的大学生都相继离开。

但在吴成富看来,麻醉事关病人生命安全和手术成败,不能出现一丁点儿闪失。“不但要留下来干,而且还要干好。”

凭借着这股“心气”,年轻的吴成富白天接手术,晚上熬夜做研究,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运用到麻醉实践中。就这样,一干就是30年。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为院里带出一支国内一流的麻醉队伍,而且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疼痛科,收治疼痛病人。他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殊荣,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0年的时间里,在别人“避而远之”的平凡岗位上一步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专家能手”,靠的是什么?

“我从医的那一刻起就立志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吴成富说,他看不得病人痛苦的表情和病人家属焦虑的眼神,看不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敢为人先 与“疼痛”结缘编辑本段

30年前,“疼痛”在我国医学界还只被认为是疾病的症状之一,并未成立独立学科,常常出现“小痛科科看,大痛无人管”的局面。而信阳市中心医院的疼痛科的设立比国家卫生部要求成立疼痛科还要早上20年,这得益于吴成富当年的大胆提议和坚持。

当时,刚入职不久的吴成富就细心地发现,许多患者被各种疼痛折磨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于是便产生了为病人进行疼痛诊疗的想法。在查阅大量文献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后,吴成富征得了院领导同意,在普外科诊断桌上立了一个硬纸壳——“疼痛病诊疗处”。

而吴成富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同事们的普遍认可。由于没有处方权,吴成富的处方还需要外科医生签字,常有同事取笑他:“你一个搞麻醉的会看什么病,别在这出风头了。”甚至有人把他的诊疗牌扔进垃圾箱。

而吴成富却不以为然,坚持在“疼痛病诊疗处”设立初期最困难的时候,和别的医生共用一张诊断桌,在走廊上加床治疗病人,窝在不到两平方米的简陋储藏室里作业,使一例例常见的头面颈肩四肢腰腿痛、神经痛、癌痛等疾病得到了专业化治疗。

吴成福的坚持和不断进步,也慢慢得到院里领导和身边同事的认可。1987年,他牵头创建了河南省第一家疼痛科,成为当时信阳市乃至河南省疼痛科创始人,他提出的将生物医学、介入医学、三氧溶解术、射频消融技术等用于疼痛治疗中,填补了河南省疼痛治疗的多项空白,在省内医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今,信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学科已发展河南省重点专科,全国疼痛临床培训定点医院,并申报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无论是规模、开放床位、技术水平、设备硬件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使10余万名疼痛病人重返工作岗位

一路走来 不抛弃不放弃编辑本段

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骄人成绩,对于当年“孤军奋战”的吴成富来说,一路走来历经的艰辛可想而知。

今年已经80岁的姚中莲是吴成富当年救治的第一例疼痛病人。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双绝望又满怀渴望的眼睛。”吴成富回忆道,20多年前,他见到姚中莲时,她已被病痛和各类治疗折磨的疲惫不堪。

接收姚中莲后,因为没有专门的病房、没有专门的护士,所有事都得吴成富这个“光杆司令”一个人干,而且只能业余时间做,因为他的主业还是麻醉。但吴成富并没有怨言,一心一意只为治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姚中莲得以痊愈出院。

在身边同事们的印象中,进入工作状态的吴成富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他可以一天连续做10多台手术,持续工作20多个小时;他可以拔了吊针啃一口馒头就走向手术台。而对待病人,他更是除了有热心、耐心、仁心,还有一颗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

曾经那场持续7天7夜的抢救,包括吴成富自己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一位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出现了罕见的全脊髓麻醉,呼吸心跳骤停。吴成富立即投入抢救,2小时后心电图仍是一条直线,按照医疗原则是可以放弃抢救的,但他仍不忍心放弃,终于,病人心跳恢复,却出现了脑死亡迹象,抢救三天无效果,在病人家属都想要放弃时,他仍坚持施救七天七夜,最终病人得救,心肺脑完全恢复。

回想起这段经历,吴成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不想让两个娃没有妈妈。”也就是这样,吴成富在近30年的从医生涯中,凭着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不抛弃不放弃”态度,无数次的将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实现了10余万例手术麻醉无死亡、1万例疼痛微创手术无意外的医学奇迹。

仁术仁心 诠释医者担当

因为医术高超,很多病人手术都希望吴成富能够亲自为其麻醉,还有一些被吴成富治愈的疼痛病人为了表示感激,一定要送红包,都被吴成富一一退还。吴成富说,在我看来,救助病人是我们医生的本职工作,红包是人家主动送的,但医生若收了就有悖医德。

不仅自己不收红包,吴成富也不准自己的科室存在收红包的行为,而且坚持不给病人使用促销药。在创建疼痛科之初,吴成富就提出在行风方面树立廉洁理念――争创“三无科室”,即无红包、无药品促销、无病人投诉。

信阳市卫生局组织的一次临床合理用药检查中,抽查了吴成富疼痛科的10份病历,其中9份均使用的是廉价青霉素,1份未用还是因患者青霉素过敏。

新县著名老红军罗明榜的儿子罗传德,曾因椎间盘突出症住进某家大医院,15万元高额押金令他退缩,后经人介绍找到吴成富,只花了5000元便治好了病。出院时他激动地握着吴成富的手说:“你就是医生中的红军战士。”

吴成富所创建的“三无病房”在当地和同行中也被传为佳话,科室风正心齐,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由当初的13人发展到目前的100多人。在吴成富的带领下先后实践运用新技术60余项,其中2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率先在国内普及了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河南省麻醉质量考评中连年名列前茅。

“选了这一行,就是一辈子。”如今已经担任院领导的吴成富说,无论何时,都会一如既往地担起一个医生的责任,不会丢掉从医的初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驯服电子束流 他用“神奇之光”看透未知世界    下一篇 从医几十年,很多经他手治愈的患儿都成为他的“粉丝”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